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童话大王”郑渊洁,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写过《魔方大厦》、《皮皮鲁和鲁西西》更是陪伴不少人走过童年时光。

郑渊洁写的童话,和以往人们所创造出的童话世界不同,他把对这个世界的感慨委婉地塞在童话里,一直在致力用童话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不是童话。

在去年,郑渊洁的一个童话故事《驯兔记》被拍成短片,虽然只有24分钟,却成为第五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上评分最高的短片。

驯兔记

刚升入小学的皮皮鲁和好朋友梁果被分在了一个班,一段看似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就此展开。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第一堂课上,班主任许老师就给孩子们立下规矩,“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面对老师提出的“一只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该怎么办”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用网子捞,有的同学说倒水让皮球浮起来。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李小曼的回答是“标准答案”。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但是皮皮鲁说:如果坑很深的话,那就再买一个,因为小孩子去捡球不安全。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尽管这是合理的质疑,但老师却勃然大怒,因为皮皮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了她的权威。

皮皮鲁很委屈给自己辩解,这时李小曼站了出来,告诉皮皮鲁要听老师的话。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这句话几乎所有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被告知过,爸妈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就在这时,班长突然长出两只长耳朵,一转身她变成了一只兔子。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一开始我还以为《驯兔记》是孩子们养兔子的故事。但看过才知道,它是讲学校如何把孩子驯化成兔子的故事,用童话的外壳,包裹“中国式教育”,心痒难耐地打边球。

兔子温顺,安静,不易攻击人,“好学生”特征再合适不过。

起初大家还都把她视作异类。但在她获得校长的表彰被树立成榜样后,全校掀起了争做兔子的热潮,老师也将打造“全兔班”视为教学目标。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于是,班里的“变兔”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在一声声鼓励加油中,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都变成了"乖乖兔",妹妹鲁西西也成功蜕变。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倔强的皮皮鲁,自然成了为数不多、还没变成兔子的“异类”,争先恐后变兔子的乖学生抱成一团,淘气的孩子就成了怪物。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盯住皮皮鲁的不只有同学,对老师而言,把班级打造成全兔班是首要目标,所以淘气的皮皮鲁就成了她的重点关照对象。

影片虽然只有半个小时,却涵盖了三条主线。

学校,不惜一切的培养“全兔班”,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

家长,妈妈无条件支持老师,说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叮嘱孩子要向变成兔子的同学学习。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本来皮皮鲁父亲还在质疑学校的教学方法,但在开家长会时,在他被老师点名批评后,爸爸也加入了“变兔阵营”。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中国父母的「好孩子」中,掺杂了多少「面子」成分。

为了不丢人,为了孩子不拖班级后腿,配合老师指示,被表扬。

于是,夫妻俩把皮皮鲁的房间刷成红色好让他尽快变成红眼睛;每天只给皮皮鲁吃萝卜青菜,好让他顺利成为兔子。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尽管皮皮鲁和梁果在“变兔”这件事上抗拒到底,但是架不住老师家长的软磨硬泡。一天他发现好朋友梁果长出了耳朵,眼看着就要变成兔子了。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现在拖后腿的只有皮皮鲁一人。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两条教育主线外,最后一条来自皮皮鲁自身。

很多人好奇,一直顽强抵抗的皮皮鲁皮皮鲁变成兔子了吗?

他没有,但是但为了不让老师更担心、不让父母再为难,只是虽然内心抗拒,他还是戴上了兔子头套。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老师家长如愿以偿,父母笑了,老师笑了,可我们再也看不见皮皮鲁的笑。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中国式教育:被扼杀的创造力

看完短片,是不是非常有感触?在国内,一代代孩子在童话《驯兔记》中成长着。

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们,忙于工作,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老师没有精力因材施教;方法出了问题,家长也不质疑,只管按老师要求对孩子下手。

两边拉扯着、尽了义务,唯独没想起听听孩子的想法。就这样,多数孩子们在老师与家长的权威下,害怕和“犯错”,于是习惯顺从,甚至无条件服从。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然而,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被尊重的后果,也许多年以后才会显现。

习惯了寻找标准答案,才发现人生没有既定对错;面对未来茫然无措,才明白没有一本教科书能教人如何生活。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专访中提到,创造力是中国学生的"短板" :“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一旦面临选择,却又习惯包办!”

越来越多的选择人出国学习

《驯兔记》反应出来的中国式教育让小编不禁想到了西方教育。

中国课堂以老师为主,由于一般课堂的节奏都比较紧凑,而且人数较多 ,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学。

而西方课堂绝不会出现像中国一样60+的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具体人数一定是课程不同、地区不同也有所差异的,但是较少的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中国教学课堂里,主角是老师,而西方教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同样重要,甚至学生会在课堂里起到更加主导的作用。

在西方,老师和学校会更加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不会要求学生要听话,也不会用成绩去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孩子可以自由发言想象。这样的教育和现在国内教育截然不同。

所以为什么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选择赴美生子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是为了接受西方不同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孩子多一个可以接受美国教育的选择啊。

暗黑童话《驯兔记》:中国式教育发人深思

就像一个美宝妈妈说的:她选择赴美生子,也是希望以后有机会让孩子接受西方的教育,让孩子多一些知识和机会看看世界,让孩子不只是为了要考某某好大学而学习。

我想西方的教育更能体现郑渊洁说的: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