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書山有路勤為徑”是怎樣理解的?

醉心創作


我覺得“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勤,和“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苦,是這兩句詩的核心。勤和苦在這裡要表達的思想,是相似且互補的,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勤勞刻苦,但是這並不是要讓人感到痛苦壓抑。

只要努力讀書,那就是“勤”,勤勞努力地讀書是很累的,而且還有各種困難,所以它“苦”。這個“勤”和“苦”並不完全表示讀書就是痛苦的,這要看個人對於書的感情了,愛它,就沒有痛苦。

同樣的一件花費時間的事情,有的人覺得做得難受,有的人雖然累,但是很開心。雖然同樣是在勤苦做事,但是有的人非常喜愛做這件事,它的任何一點細節都捨不得錯過;有的人則討厭它,覺得好像身在無邊的苦海,看不到彼岸。能夠堅持做這件事做到最後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喜歡它的人。讀書這件事,完全可以帶入進去。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再舉個例子: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歡寫作業的,包括好學生,但是還是不得不寫它,那麼如果給人一大摞習題,寫完其中一份就給一萬塊,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會去寫的。不過我相信大家都是會痛苦的,因為我們都討厭寫它,但是為了錢,卻不得不去寫,為什麼要錢?維持生計、長遠考慮之外、用錢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為了這些,為了錢,我們不得不痛苦地繼續寫下去。這是不喜歡卻不得不做的痛苦,可以把不喜歡上學讀書代入進去(讀書的好處是增長知識,以及學歷),更可以把被資本剝削壓迫的國外人民帶入進去(不過他們為資本家工作而掙的那些血汗錢,還要被另外的資本家進行進一步剝削,保險、稅務、各種奇葩費用,國家都是它們的,沒有限制,很難支撐這些人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書可以變成愛好,但是被剝削壓迫,是永遠不可能帶來快樂的)。

有的人覺得讀書無用,然而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讀書學習是必然的,上學時讀書是必須做的。不上學了,看似不需要讀書學習了,但是其實它還是有必要的,現在很多的公司企業,無論職位大小,都會進行組織學習,請專人教授更為實用的工作方法以及技巧,要想得到更好的待遇,就要去讀書學習。除了這些,還有在男女朋友之間的追求和交往當中,相信任何人都會喜歡有讀書人氣質,或者是有知性美的另一半的(我還有一篇關於知性美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所以說讀書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必要的。

想要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增長自己的知識底蘊,培養自己的氣質,讀書就是最好的方法,前面也說過了,讀書的“勤”與“苦”並不完全是痛苦,這個要看個人主觀的傾向,討厭就痛苦,喜歡就不苦。所以想要通過讀書來使自己變得更好,就一定要感興趣,培養對書籍的喜愛,相信書籍的魅力,如果你能靜下心,抽出固定的時間去好好讀一本好書的話,它一定會讓你愛不釋手的。我建議先讀簡單有趣的書籍,先引起興趣,等喜歡上讀書了,再逐漸地加深,堅持下去,會讓你的“苦”不再苦,“勤”又更勤,不知不覺間自己就有了提升,變得出類拔萃、談吐優雅、氣質不凡。

興趣,以及興趣擴張轉化而來的熱愛,才是最高效的動力;不是被迫,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努力,才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力量。勞累所帶來的痛苦在人的熱愛面前,不堪一擊。



文刀盤青玄


魯迅先生有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裡面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讀書或許也如此,想獲得淵博知識,改變命運,首要多讀多記多寫,只有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才有更深刻的體會。

大概只有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你如此,我如此,大家都如此!誰能在公平的時間裡,獲得比別人更多知識,唯有“勤奮”二字。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大概所指學習讀書沒有捷徑,唯有勤奮與堅韌,才有可能攀登知識的山峰吧!





堯山峰


徑是道路。如果你想成功到達高聳入雲的知識山峰,只有勤奮努力才是登頂的唯一途徑。



銀河流嵐


書山有路勤為徑

我是這樣理解的,書法要想達到境界,只有勤寫,多寫,多琢磨。從楷,行,隸,篆,草,甲骨文等等,都去琢磨,它的筆法,結構,形態,演變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融會貫通。當然說容易,學不易。所以唯勤奮,才是出路。凡事皆如此。


核心裡


只有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永恆利華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必定會在知識的海洋裡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同志,革命雖然成功,但,還需努力的!


義工王小毛


成功之道,在於刻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