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氣質藏在你所讀過的書裡,你的改變源自哪本書呢?

碧水青山話風聞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一個戀書人的絮語》發表在公眾號上,暢談了從小到大,我的閱讀經歷和所受影響。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識字到能閱讀開始,讀書就是一個人一日三餐之外的第四餐。如果說飲食決定了你的身材,那麼讀書就決定了你的氣質。

小學三年級,老師有意在教室後面一張多餘的桌子上扔了一本童話書,開啟了我的閱讀之旅。後來,三叔家一套少兒叢書,讓我常常躲在他家看書,有一次被鎖在家裡也沒在乎,正好看書。後來,除了高三因為考學停了一段時間,進去大學後,更是鑽到圖書館,如魚得水。現在則多自己買書看。

過去的閱讀中給我印象很深的書有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超越自我》等,有朱光潛的《我與文學及其他》等小書,它們培養我思考,訓練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巴黎聖母院》、《靜靜的頓河》等大部頭。它們教我認識人性中的陰暗,也有大美。

王小波在一篇《我的師承》裡說得不錯,最好的文字是老一輩翻譯家的翻譯文字。我這些年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此深以為然。


玟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我屬於困而學之類人,我的讀書規劃是從三年前開始的,以前總是一顆浮躁的心坐不下來,也靜不下來去看書,直到自己的事業上有瓶頸,年少盲目投資,致使資金佔用週轉不開,心靈上沒有其他的突破口時,別人語言上的安慰解決不了實際的困難。於是開始靜下心來去讀書,把以前沒看過的書,或者是以前囫圇吞棗看過的書像四大名著從頭又仔細的看一遍,最開始從自己喜歡的散文看起,勵志的,心理學,冥想,吸引力法則,一週看一本書,或者兩本。圖書館借的書,總是不連貫,一個作者寫的書看的津津有味,還想繼續看他寫的書,卻沒有了。原來讀書的好處這麼多,那是一種書香,浸人心脾的香氣,吸引著你走入書的芳草園。後悔早些年白白浪費了太多青春,竟沒有去與書邂逅。就像剛剛看過的丁立梅寫的《花未央人未老》這樣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女子,多年以後還可以把家鄉描寫的如此親切,美好,細膩。讓我也學到了要有一顆細膩的發現美的心,去記錄生活的美好。像去年看過的老舍寫過的文章,《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現在想來還記憶深刻,老舍不愧為新中國第一位人民藝術家,他寫出的文章,人物形象刻畫的非常逼真,四世同堂裡的寫出的每一個人,就像你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站在那裡。在困境中讀書是為了改變自己,而那些在順境中依然讀書的人,實在讓人佩服,真真把讀書當作了愛好,習慣,一日不讀書便覺少點什麼。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女人。作為女人,想要永遠美麗,就多讀書,讀好書,讓靈魂散發著香氣。


華瑞2008


首先,我的確感受到了自己的改變。但是不是來源於一本書,而是一個系列的書-歷史人文類的書籍。

先說一下自身情況。我出來做事較早(你可以理解為創業),是在畢業工作大概三年後。從事互聯網相關的。這個行業有個特點,就是快,風向轉的快,人員流動快,技術更新快。總之吧,一直不溫不火,好的時候能有些盈餘,不好的時候連個高工資也掙不上。

再確定了自己不是傻子,我們合夥人團隊也沒有勾心鬥角濫竽充數後,還是沒有大的起色,讓我有些心灰意冷了。好在三觀還行,沒有自暴自棄,我通過讀書想先靜一靜。

我首先是重新拿出來了上學時候粗讀的一些書,有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霜冷長河》。除了文化、藝術以外,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獨,歷史的無奈,世界的千奇和人生的苦短。明白,奮鬥將會是強者的矛。修我戈矛,是我永不放棄的追求。

還有就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簡史》,易中天中華史的其中三四部。我個人比較喜歡歷史,我從呂思勉先生書中讀到了與我們歷史課本並不一樣的中國史。成王敗寇也好,離世輪迴也罷,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儘管中國社會越來越固化,但是,我們所有人還會在攀爬的路上。

易中天先生的書,又很好的對我的歷史知識也見解做了一個梳理。自古以來,成事者都掉三層皮。沒有說一定要建功立業,但是男人的那點壯志理想還是要去努力嘗試奮鬥的。

那一陣子,通過讀書,通過跟朋友交流,的確讓我豁然開朗,非常值得珍惜的一段時光。


魯造


人的氣質大多是成長環境決定,內心的修養可以通過讀書來提升!四大名著影響甚大


星際老人


您好!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活著》

人生就是一本書,酸甜苦辣鹹!

真正的經歷過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