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信息流,讓你的營銷成本一減再減!

你可能經常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向別人解釋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而且對方還缺乏理解這個概念的背景知識。

在短時間內向0基礎的人解釋一個複雜的概念,這意味著你需要在相當簡單的信息中裝進去更多的內容。

但是文字本身的表現力總是有限的,你又怎麼能在短時間內裝進去這麼多內容呢?

實際上這是可以做到的,這個時候,最經常的做法,往往是:利用用戶已經理解的事物,來解釋未知事物。

比如當年第一代iPhone,喬布斯沒有直接說未知概念“智能手機”,而是先說“一個大屏iPod一個手機一個上網瀏覽器”。

其實幾乎所有“深入淺出”的奧秘都是:利用對方已有的認知基模。

如果用戶對於產品沒有認知,企業往往做再多的曝光也只是在燒錢。

玩轉信息流,讓你的營銷成本一減再減!

信息流廣告就是根據用戶已知的事物來找到針對性曝光的一種方式。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穿插在人們經常瀏覽的信息之中,是一種依據社會群體屬性對用戶喜好和特點進行智能推廣的廣告形式。

它是將程序化購買與互動程度高的社交平臺結合在一起,具有投用戶所好、可分享、可評論等特點。

信息流廣告近幾年得到了蓬勃發展。確切的說它的發展乃是眾望所歸,因為它的投放方式更加原生態,把廣告對用戶的體驗影響降到了最低。

信息流廣告的計算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僅要考慮向用戶發送什麼廣告,還要決定什麼時候發送給他們。在用戶登錄一社交平臺時,該平臺會掌握用戶在何時、何地與某個內容進行了互動,大致掌握用戶在網上的活躍期。

為了保證更精準投放,可以依據關鍵詞、用戶興趣、性別、相同的用戶屬性和設備。廣告主只需勾選用戶興趣的相關標籤,就能投放到有相關興趣屬性的目標人群。

玩轉信息流,讓你的營銷成本一減再減!

此外,當一名用戶屏蔽動態中出現的廣告時,該社交平臺也會向其詢問屏蔽的原因,無論是認為廣告“不相關”、“不感興趣”還是“打擾用戶”,這些反饋都將成為該社交平臺決定向哪一類用戶發送什麼廣告的重要依據。

這是一個信息找人的時代。當用戶告訴我們,他們想看和不想看哪一類廣告,當他們與一支廣告互動(點贊、點進、評論或者分享)時,我們就會知道哪些內容與他們相關。當用戶屏蔽一支廣告時,我們就會知道應該少給他發這類廣告。

信息流廣告就是這樣以一個社交媒體用戶的身份,以用戶喜歡的形式,插入到感興趣的某一個話題對話中。這種方式投用戶所好,不顯山露水地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根據調查顯示,信息流中的廣告效果要比其他廣告高出25%,因此它看起來更像傳統的內容,能給用戶帶來價值,也更容易引起用戶的興趣。

玩轉信息流,讓你的營銷成本一減再減!

信息流廣告雖然效果突出,但並不是簡單操作就可以運作成功的。那麼做好信息流的關鍵在於如何吸引用戶點擊。

首先需要去了解受眾用戶。通過調研行業和競品、與用戶1V1溝通等方式,交叉分析出我們的受眾群體的特徵。

用戶的年齡、性別、愛好、地域、文化程度、關心的事情、對自己產品的喜好程度,以及沒有我們的產品前用戶怎麼解決自己的問題等等。

用戶調研的目的在於:發現用戶中存在的已有認知事實,避免自己自嗨的創造事實,消費者在做決策時,往往自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但是最終促使他們決策的是那一時的衝動。

結合信息流廣告的調性來說就是,用戶在看到你的廣告時,是不知道自己要解決這個問題的。也就是說,用戶的理性的感知很弱。

所以用戶在點擊廣告時,基本是趨於看到廣告時的一瞬衝動。

那麼怎麼讓用戶即時衝動點擊廣告呢?

其實這裡沒有定論,最大的定論就是通過對行業、競品和用戶的調研,獲取到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市場情況、真實需求和真實喜好程度,然後針對這些痛點和愛好去做針對性的文案素材進行測試,以最快的速度篩選出最容易打動用戶的素材創意。

最後信息流廣告投放優化的核心在於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找到最能打動用戶的賣點或福利,讓用戶覺得有利可圖!並且優化好轉化漏斗各個環節的轉化率,提升整理廣告RO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