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靠近北極的詹姆森地,住著白頰黑雁一家,此時的巢中,3只雛鳥成功破殼。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毛茸茸的,看著就很可愛。

在氣候急劇變化的格陵蘭島,孩子的平安出生已是大幸。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鳥爸爸鳥媽媽必須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飛行,尋找食物,否則等來的只有活活餓死。

而它們生活在高達120米的峰柱上,對於剛剛出生3天的雛鳥來說,何其不易?!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鳥爸爸鳥媽媽不得不“引誘”雛鳥跳下懸崖。看著爸爸媽媽飛走了,雛鳥急忙跟著。

看著雛鳥懵懵懂懂地從懸崖上跌落下來,在岩石之間東撞西跌,心揪成一團。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最後,3只雛鳥僅生還一隻。

是它們的父母太狠心了嗎?

也不是,看著雛鳥從峰頂跌落下來,翻滾在山坡上,它的父母焦慮地圍著它打轉,想去幫助它,卻又無能為力的樣子,就知道它們並不是絕情的父母。

只不過,為了生存,它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這背後是父母“為之計深遠”的愛。

白頰黑雁一家,以食素為生,處於食物鏈底端,偏偏它們必須飛到北極圈附近去繁衍後代。這裡沒有可供躲避的大樹,唯有築巢於懸崖邊,才能避免眾多天敵的追擊。

它們是候鳥,註定要經歷漫長的遷徙,如果不能早點學會飛翔,等待雛鳥的只有死亡,如此一來,還不如“逼迫”孩子一把。

尤其是看到最後一隻,在幸運女神保佑下的雛鳥,跌跌撞撞跟著父母到水邊覓食。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這畫面,讓我們突然有一些明白白頰黑雁父母的“絕情”:有時候,父母需要對孩子“狠一點”,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活下去,展翅高飛。

不想上學,就去撿垃圾

去年,一位泰國媽媽火了,她在社交網絡中分享了帶孩子撿垃圾的故事,獲得了7萬多個贊。

起因很簡單,5歲大的兒子一大早就鬧著不想上學,而且怎麼擺事實、講道理都沒用。

於是,這位媽媽一不做二不休,幫孩子請一天假,帶著孩子沿路去撿塑料瓶、玻璃瓶:“不上學可以,那必須工作賺錢!你現在幹不了別的,只能去路邊撿廢品!”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挺興奮的,大太陽下沒過多久就喊累了。

但這位媽媽,依然堅持帶娃走了3.5公里。最後,把一路撿來的廢品賣了,賺了2泰銖(約人民幣0.4元)。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小男孩累的不行了,走不動了,想坐公交車,熱的不行了,想吃個冰淇淋,都被媽媽拒絕了:“坐公交車一個人10泰銖,一個冰淇淋5泰銖,我們沒有足夠的錢。”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這個小男孩一聽,竟然沒有一點哭鬧,果斷表示自己可以步行回家,也不要吃冰淇淋了,只是告訴母親:“媽媽,我太累了,太熱了,我想回家。”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後來,這位“絕情”媽媽如此感慨: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既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幸福,也需要讓他們瞭解痛苦和疲憊,知道身邊的一切來之不易。

愛孩子,但不縱容孩子,“狠一點”,讓他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習承擔責任,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課。

當我們把孩子向外推,看上去有點絕情,但其實是對孩子成長的成全。

我是有錢,但不會給你

如果是巴菲特的兒子,他應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橫著走吧?

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巴菲特小兒子的彼得,雖說從小就有零用錢,但父親會嚴格控制孩子花錢。

怎麼控制?就是在家中安裝一臺老虎機,專吃孩子的零用錢。老巴菲特說:每到晚上,所有錢都會回到我的口袋,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知道賭博的危害。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等到彼得長大,進入斯坦福大學讀商科,一段時間曾想借父親的庇佑搞金融,結果看到幾張報表就頭大。

後來,他突然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乾脆就從斯坦福退學,一頭扎進音樂的海洋中。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成立音樂工作室是彼得的夢想,但這需要很大一筆錢。於是他就去找父親,看看能不能借點。

巴菲特寧肯逼著小兒子去銀行貸款,也不肯借錢給他。只因他明白,不將孩子推到懸崖邊上,他不肯飛翔。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他提醒兒子:你要學會用自己掙的錢,去做更大的夢。

後來,終於等到了機會。一天,彼得的鄰居把他介紹給自己從事動畫製作的女婿,為一個新成立的有線電視頻道做10秒插播廣告,報酬是1000美元。

很快,那個電視頻道大火,就是著名的MTV音樂頻道。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以此為契機,彼得的音樂生涯開始步入正軌,“擴大音樂室規模、租房子、結婚、購置參加活動的西裝,這些都是用我自己掙的錢。“彼得在自傳中寫道。

沒有了父親的庇護,能遇見更多,體驗也更多,這讓彼得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音樂。

很快,他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等待》;為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配樂;還策劃、編寫、製作了音樂舞蹈劇《魂》。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巴菲特看似無情的背後,是他對小兒子深深的信任:“你是我的孩子,我相信你能行,你不需要我的幫助。“

他對小兒子的“絕情“,其實是對孩子更大的成全,輕推一下讓他飛得更堅決、更無畏。

為什麼沒人逼我?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演奏了名曲《梁祝》,引得旁邊的王迅淚光閃閃。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這眼淚,一分是被琴聲感動,一分是羨慕,還有一分,是為自己感到遺憾。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呂思清表演結束後,王迅技癢難耐,也“比劃”了一曲,但可惜的是,雖然動作很標準,水平卻判若雲泥。

放下琴,王迅失落地反覆感嘆:

“可惜我原來沒堅持。最對不起我媽,我第一把小提琴41塊錢,我媽當時的工資是一個月18……剛開始我也特喜歡,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後來特別後悔,當時要是堅持一下的話,起碼現在是個特長……”

之後,字幕上出現一行字: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出生3天被誘下懸崖,理性的父母都有點“狠”

孩子的時候,常常疑惑甚至抱怨,父母怎麼對自己那麼狠,要求那麼多?長大了之後,慢慢懂得感激他們的不放棄和堅持。

現在身為人母之後,對父母絕情的理解更深刻了一層。

狠心、絕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孩子不容易,對父母也不容易。

需要付出和堅持,陪著孩子一起堅持;需要狠下心來,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吃苦;需要絕情,面對孩子的不理解;還需要智慧,化解孩子的對抗。

而“絕情、狠心”的背後,並不是真的無情,而是對孩子更加理性的愛。

這種愛,懂得放手、懂得成全、懂得輕推,甚至懂得“逼迫”;這種愛,不試圖給孩子無懈可擊的保護,而謀求幫助他認識真實的世界;這種愛,不尋求給孩子安逸的生活,有時甚至創造困難成全他的獨立。

因為,終究,我們的愛,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川媽說說

在小川上興趣班這件事上,我深刻體會到“狠心”的必要性。

當然,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他們的選擇。但很多時候,我們要比他們更懂得堅持;更多時候,我們還要狠一點。

看小川練琴,每次都有隨他去的心思、放棄的衝動。他學的辛苦,我們也陪的辛苦,尤其是看他不認真、不積極的樣子,心裡好無力。又不想逼迫他,擔心適得其反、破壞他的興趣,更害怕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

但最近給他換了一位老師,越來越發現,在孩子的興趣之外,更需要的是我們的嚴厲和堅持。只要他不說放棄,我們就要狠下心來,推著他一遍遍反覆練習,如此才能真正看得到他的成長和進步。

而看似自由和快樂的背後,可能只是一種放任和偷懶,其實浪費了他的時間和天賦。

當然,“狠心”也有限度,最佳的點應該是“輕推”,就像福原愛媽媽的育兒理念(—>像她一樣養女兒,孩子想不出眾都難!),有愛有堅持,有包容也有push。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