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這是 PSY 的第 020 篇文章



壹 分手吧,媽寶男!

momo跟我說,她準備和男朋友分手了。

按照momo的說法,她的男朋友一切都很完美,溫柔體貼,在她生氣的時候會哄她,每到節日、紀念日都雷打不動的送禮物,簡直就是每個女生心目中的完美男神。

但是這段戀愛她談得太辛苦了,這段戀愛她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和男朋友談戀愛,還在和男朋友的媽媽一起談這段戀愛。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我真的,你知道吧,他媽媽有多可怕。每次我們約會,只要他一出門半個小時,他媽媽就開始不停的打電話讓他回家,如果他不立馬回家,他媽媽就開始裝病,說什麼心臟不舒服,快要暈厥了,他沒辦法只能趕快回去。”

momo狠狠的喝了一口水繼續說:

“如果我們想去旅遊過一夜,就一夜!!!他媽媽就說不讓他去,如果他去了他媽媽就活不下去了,就一夜啊!!!然後,他媽媽還奇葩到跟他一起出來跟我約會,還各種挑撥我們的關係,我真的覺得受不了了。你說他是不是媽寶男。”

“那他怎麼跟你解釋。”

“他就說什麼,他也不想老是這樣,也想陪我,和我在一起,可是他不能不管他媽媽,不然他媽媽真的出事怎麼辦。我覺得,他這種就是媽寶男。”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我在想,可能這段感情真的走不下去了。

一邊聽她的吐槽,我彷彿一遍看到一個瘦小的男人背上揹著一個強壯的母親在緩緩的前進的,被壓得透不過氣卻不敢放下背上的人。

貳 你極好,你極壞

目前,已有研究和統計資料表明,邊緣型人格障礙人群佔普通人群1%~2%,隨著社會競爭和平復分化日趨激烈,該人群的數量不斷增加。

由於邊緣型人格障礙存在發作對象有選擇性,僅針對自己親密人士發作,雖然對周圍人群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於其伴侶和孩子身上,而伴侶又因為自己是成年人,能夠有良好的應對和調節模式,甚至可以選擇迴避和逃離,因此相比起無法應對,無法逃離的孩子來說影響相對少些,由此孩子成為受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影響最大的人群。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邊緣型人格障礙父母所有的問題都會影響和傷害著這些無辜的孩子,再加上關注該人群子女所受負面影響的人群較少,以致邊緣型人格的代際遺傳和負面影響日趨嚴重。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本身具有感情多變、極端,不能很好感受細膩複雜的情緒,非黑即白的極端思想隨時可能發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因此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要麼認為自己的孩子非常優秀,任何人都無法和自己的孩子相比;要麼認為自己的孩子糟糕透頂,給予孩子無限的打擊,讓孩子喪失自信,充滿無法消除的自卑感。

叄 懷疑自己,不敢得罪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孩子還常常因為父母極度不穩定的情緒中不知所措。突然爆發的激烈情緒,夾雜著言辭攻擊與肢體暴力,又迅速歸於平靜。

在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邊緣型人格患者為了掩飾自己情緒的失控以及對自己行為的失望、焦慮,將所有的原因遷移到周圍人,希望後果由他人承擔。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於是便出現了“你就是一個吸血鬼,因為你阻礙了我的幸福”,“我已經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怎麼可以怎麼自私”等等傷害孩子的對話,而剛剛受過父母不穩定情緒驚嚇的孩子就開始思考,或許我真的太糟糕了,所以爸爸媽媽才會那麼對我,也由此展開無盡對自己的懷疑。

除此之外,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需要別人的存在、肯定在認可自己的價值,面對分離或即將失去外部支持時,他們表現出的憑空猜疑、脫離現實、妄想或表現出精神病發作的症狀都會牢牢的把害怕的孩子拴在自己的身邊。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不敢與他人交往,因為爸爸媽媽會生氣,會攻擊自己的朋友,然後大家都會怕自己;不敢與他人有親密的關係,因為爸爸媽媽會嫉妒,覺得自己要離開他們了,會出現極端的行為;不敢...不敢...

肆 小心的不敢再小心

那些活在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陰影下的孩子們活在一種令人迷惑又不可預知的氛圍中,無法理解父母自相矛盾的行為,於是他們學會小心翼翼,儘量不刺激父母,不讓父母知道任何事情,儘量減少與他人接觸,常常感覺無法在與父母維持關係的同時獨立生活。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因為父母連處理自己的問題都存在困難,因此他們的感情需求常常時被忽視的,當自己好不容易披露自己感受時,父母激烈的反應或者強加的觀點,又讓他們難以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識,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更甚者,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維護自己的主張是否安全,也常懷疑別人的冬季,時刻警惕別人的真實目的。


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些揹負著父母緩慢前行的孩子們



再加上父母時不時的以死相逼,對自己自尊、人格等的打壓,甚至是對自己道德的綁架,如此往復,哪怕自己再痛苦,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活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父母畫下的牢籠裡,不敢再踏出一步。

最後,小編想說,PSY 不鼓吹原生家庭的損害無法消除,送大家一句話。

“當我們揪著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放,傷害會發揮更多消極意義。因為憤怒,我們用索取、補償、代償等方式企圖顛覆過往。可時光不可重來,傷害無從糾正,我們可能在糾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楊燦,施琪嘉.大學生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親附類型及其父母養育方式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6(6):327-332.

[2]程輝,黃悅勤.人格障礙的遺傳度幾父母之間的交互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0(8):585-587.

[3]侯逸華.邊緣型人格障礙人群對子女行為影響及其干預對策初探.教育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