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2000年3月,當地牧羊人在達瑪溝鄉南部託普魯克墩挖掘紅柳根柴時發現了佛教塑像,揭開了達瑪溝南部區域佛教遺址考古發掘的序幕。2002年至2010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當地陸續發掘出1號、2號、3號遺址,發現了塔、殿、僧院等建築遺蹟,出土了雕塑、壁畫、木版畫和擦擦等藝術珍品。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展覽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佛像莊嚴。主要以佛塔和佛殿中出土的佛像及菩薩壁畫為主。人物臉型飽滿,長耳垂肩,彎眉深目,高鼻豐唇,線條優美剛勁,柔韌舒展,極具于闐佛教繪畫“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之特徵。

第二部分:如是我聞。展品除了僧院中出土的人物畫外,還有一些是達瑪溝東部區域被盜佛教遺址中出土的伎樂天神像,多為犍陀羅風格。

第三部分:千年幽光。是託普魯克墩1號遺址的模型。遺址毀壞嚴重,殘存東西寬1.7米、南北長2米的正殿,面積僅3.74平方米,殘高1.38米。從其外側殘存的木構件看應該是一座佛塔。

第四部分:附部。展出託普魯克墩及其周邊遺址中出土的部分泥塑、樂器、錦和于闐文案牘等文物,從中可以瞭解8世紀前後于闐地區文化的高速發展與貿易的昌盛。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千佛和騎者像壁畫

千佛像壁畫出土時主要散落在佛殿中主殿的西南。這是其中最大的一塊。佛像面相豐滿,表情各異,臉向右側,目光朝右向著右旋禮拜的信徒。壁畫下方繪有一支馬隊。騎者有頭光,帶冠,披帛,唇下留八字髭,身著鐵紅或孔雀綠色長衣,束腰帶,左手持韁繩,右手託缽於胸前,前方繪黑色飛鳥。駿馬或白或棕,鞍具轡鑾齊全。8世紀以來這種騎馬人物在於闐佛教遺址中較為常見。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佛頭像壁畫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這塊壁畫都出土於佛殿中的前殿,僅存頭與頸部,黑色肉髻,大耳垂肩,面相蛋圓,額間有白毫,彎眉,深眼窩,眼細長,有眼袋,鼻樑挺拔,嘴唇豐潤,鐵紅色袈裟依稀可見。臉向右下側微傾,白色頭光。線條細膩舒展,筆法剛勁圓潤。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思惟菩薩頭像壁畫

共兩塊,都出土於佛殿中的前殿。其裝束基本相同,有頭光和身光。頭戴花鬘冠,繒巾後垂,長髮披肩,蛋圓臉,額間有白毫,鼻樑挺拔,雙目微閉。臉部微側,但方向相反,皆目視下方呈思維之狀。色彩以赭色為主,線條優美流暢,具有于闐佛教繪畫的主要特徵。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漢裝行列供養人壁畫

壁畫中所繪供養人頭像為中原漢人裝束,頭戴黑色幞頭,身穿鐵紅地黑色團花圖案圓領服飾,雙手合掌於胸前。眼睛細長,鼻樑稍低,鼻頭圓潤,面相扁平。下方另有一供養人的幞頭,但面目已不辨。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舞伎圖壁畫

這塊壁畫均為策勒縣公安局追繳文物,是達瑪溝東部區域被盜佛寺中出土的犍陀羅風格伎樂天神像。壁畫以鐵紅色為主,人物線條優美剛勁,柔韌舒展,極具于闐佛教繪畫的特徵。此外,這些壁畫中亦多用暈染手法,這在託普魯克墩遺址中也頗為常見,卻因時光流逝而往往難辨。然而這些壁畫中依稀可見舞伎的體膚多用此法,以鐵紅色由外而內、由深至淺來表現肌膚的豐滿與柔軟。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輪王說法圖壁畫

這塊壁畫出土於佛殿中前殿的西北角。人物身披散花紋袈裟,配項圈,有頭光和身光。黑髮披肩,束髻,彎眉,高鼻,有眼袋,八字鬍。坐於臺上,右手置右膝之上,左手前伸,似在說法。三身披著袈裟的人物跪於其面前,彷彿在臨聽其說法。頭光白色,身光依次為孔雀綠、褐色和赭色。線條細膩流暢,人物生動。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毗沙門天王壁畫

這塊壁畫出土於佛塔,與南壁上的一身護法神殘像可以對接。人物正面而立,頭戴珠髻花冠,繒巾後垂,頸有項圈,耳佩璫,彎眉,直鼻,深眼窩,眼睛細長。領口和胸襟上有綠白相間的卷草紋邊飾。有頭光和身光,三圈頭光分別為孔雀綠、赭色和白色。線條柔韌優美,用筆流暢。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半支迦鬼子母夫婦壁畫

壁畫右邊所繪男子盤腿坐於身光之中。面相長圓且向左傾,雙眼圓睜凝視前方,絡腮鬍,有齙牙。身穿灰白色圓領長袍,佩項圈,束腰帶,右手置於胸前,左臂前伸,應是半支迦。左側呈立姿,右手置於胸前拖著小兒左腿者為其妻鬼子母,黑髮披肩,髮髻高束,頭戴花鬘冠,眉目清秀,身著圓領鐵紅色長衣,藍色披帛自冠頂而繞雙臂迎風飛舞,飄於身光之外。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棕地黃色花卉狩獵紋錦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這片緯錦幅寬約16.5釐米,用翠綠、鵝黃、米白和絳紫四色絲線織成,正面絳紫色地、鵝黃色紋樣,反面紋樣為絳紫色,底色由米白、鵝黃及早已暗淡的翠綠組成。紋樣左右對稱,中間為蓮花,兩側有腳踩蓮花的童子,騎者做拉弓射箭之姿。右上方有大鳥的部分翅膀和雙足,表明其紋樣中應還有祥鳥圖案。為達瑪溝北部地區遺址出土,策勒縣公安局追繳文物。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三絃琵琶

發掘達瑪溝託普魯克墩2號遺址的過程中,在其附近的沙丘中發現了這把三絃琵琶。琵琶造型協調美觀,面板光滑平整,背部呈拱形。琴頭、箱體、覆手尚存,琴頭上裝置絃軸的六個小孔位置精確、大小統一,但絃軸丟失。面板上有兩個月牙形的散音孔,覆手下方有放音孔,能夠起到調節音量和音色的作用。可見當時的于闐樂器匠人已通音律。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泥塑彩繪佛頭像

這件泥塑佛頭像出土於佛殿的配殿中,保存相對完好,僅兩耳缺損。彎眉,高鼻樑,嘴唇小巧豐潤。螺髻為鐵紅色,末端捲曲,中分,前排分別向外捲曲,後排分別向內捲曲,第三排再向外捲曲,且左側部分螺髻並不規律,極其富有變化。體現了于闐佛教藝術講求韻律、富於變化的特徵。

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