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府“智囊”重大研究课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出公告,面向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智库启动2019年重大研究课题申报工作。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政府的“智囊”机构,开列的共14项2019重大研究课题清单,体现了深圳政府高层的重点关注,可以洞悉未来改革重点和政策走向。

深圳政府“智囊”重大研究课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重大研究课题清单如下:

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

2、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极点带动策略背景下,优化深港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研究

3、深圳国资国企收益管理研究

4、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

5、特大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研究

6、深港澳深度合作研究

7、深化医保政策改革研究

8、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9、深圳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保护研究

10、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11、深圳打造智能经济发展先导区策略研究

12、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合作研究

13、深圳开展异地产业合作的路径和政策研究

14、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研究: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

专家分析,这份清单中至少释放了深圳这些重大信号——

一、大湾区建设是重中之重

从这份清单中不难看出,

14个课题中,直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的课题就有6项,数量最多,可见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功能,是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这一课题中提出,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城市范例指导意见,提出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代金融、对外贸易、改革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具体措施,谋划重大项目,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增强深圳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这应当是一项事关“核心引擎功能”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

而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研究,透露了深圳将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的思路。前海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条件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形成了区域开发建设的“前海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化拓展“前海模式”需要以“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为重心。此次的课题重点将分析“前海模式”内涵,“前海模式”发展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梳理区域经济以及跨境合作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前海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引擎作用的内涵、意义、要求,思考前海发挥引擎作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构想。

值得一提的是,6项课题中将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专项开列,提出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典范,建设和谐美丽宜居湾区城市,体现了深圳建设大湾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思路,更加关注城市的宜居品质,让市民在大湾区建设中更有获得感。该课题将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角度系统研究,提出进一步改善城市宜居品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二、深港合作是关键重点

其他3项与大湾区直接有关的课题,均聚焦“深港合作”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深港作为经济体量最大、创新最活跃的一极,两地如何深度合作将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关键重点,也是深圳高层的重点关注。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极点带动策略背景下优化深港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研究,彰显了交通在两地合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该研究课题提出,深港两地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圳要立足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按照打造“1小时生活圈”的要求,重新谋划区域内的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全方位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高效一体化发展,强化对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对内辐射区域腹地“两个扇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港澳深度合作研究,透露出未来两地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比如该课题提出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总体布局,围绕深圳与港澳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平台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平台以及对接政策。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凸显了科技创新将是深港合作的核心关键,也必将是整个大湾区建设的主引擎。该课题主要围绕如何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提出。目前,香港拥有亚洲前100位大学5所,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而深圳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强,深港两地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合作,充分发挥两地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具体政策,促进两地科技创新的深度合作与融合,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三、国资国企将从竞争性强的领域收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深圳市政府在2019年工作务虚会上也提出,

要推动深圳国资国企收缩对外地投资,从竞争性强的领域收缩。

而此次课题中的深圳国资国企收益管理研究,也体现出相关思路。该课题将重点研究深圳国资国企投资地域布局、投资领域、投资规模、投资收益及分配等情况,提出加强国资国企收益管理,整合国资国企资源,集聚力量为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对策建议。

四、高效利用土地成可持续发展关键

14项重大课题中,特大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研究,针对的是深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突出最迫切的空间问题,提出量质并举保障产业空间,加快制定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

今年深圳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改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我市建设用地面积仅有北京、上海的1/3,广州的1/2,工业用地面积仅为北京的1/3、上海的1/2、广州的3/5,但土地开发强度位居首位,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土地高质量利用尤为迫切。

该研究将比较东京都、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城市,找出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土地开发强度确定、容积率管理、集约高效开展土地混合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开发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借鉴有益经验和启示,从2035年人口、产业、空间承载能力的视角,提出深圳土地高质量利用的政策建议。

、深企“走出去”海外利益将得到更好保护

随着越来越多深企“走出去”,企业海外利益保护的研究也提上日程。2019年深圳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出台“走出去”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此次提出的深圳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保护研究,将重点分析深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对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金融及关键技术保密等领域风险现状,梳理借鉴其他国家、城市的相关政策,提出构建深圳“走出去”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六、深圳将建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

智能经济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结合的产物,“智能+”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今年深圳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智能经济发展先导区,率先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此次课题提出将研究智能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深圳发展智能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围绕布局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打造智慧城市等方面,提出打智能经济发展先导区的对策建议,这也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任务的“落地”。

七、深圳持续强化“外溢”能力

在此次14项课题中,有两项是关于强化深圳“外溢”能力、提升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力的课题。

其中,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合作研究,主要是为了落实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该课题将分析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的比较优势,研究建立更加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1小时工作生活圈”,推动产业更加高效有序地分工合作,既带动珠江西岸发展,又为深圳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而深圳开展异地产业合作的路径和政策研究这一课题,则是延续深圳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深圳在国内外产业投资、园区建设的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开展异地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有序外溢发展的新路径和政策措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外”这个前缀说明深圳将进一步拓展建设“飞地”的视野。

八、两项民生课题聚焦医改、养老

14项课题中的两项民生课题分别聚焦医改、养老。

其中,医保政策改革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深化基层医疗管理体制改革,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基层医疗集团实质运作”。

深化医保政策改革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医保政策,提出深圳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医保个人账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切实推动基层医疗集团实质运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引导合理就医,促进从“保治疗”到“保健康”医疗模式转变。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旨在为特大城市养老问题率先破题。随着深圳人口年龄结构推移,老龄化是深圳不可规避的风险性问题,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社区养老服务区别于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更符合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心理特征,成为当前社区养老模式的新路径。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优势的研究,分析深圳开展社区养老模式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深圳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改进策略,率先破解特大城市养老难问题。

相关报道:

快来申报14个重大研究课题

深圳市政府2019年重大研究课题开始申报啦!深圳市政府2019年重大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智库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在线申报,时间从4月19日起至5月5日。

深圳市政府2019年重大研究课题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根据市委持续深入开展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要求和市委“1+10+10”工作部署,共确定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智能经济发展、前海平台建设、国资国企收益管理、土地高质量利用、交通布局、社区养老服务等14个课题项目。

申报单位可登录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www.drc.sz.gov.cn)或微信公众号“鹏城智库观察”查阅课题申报指南。

更多精彩:

  • 2019年政府重大课题公开申报开始啦!快进来查看详情吧!

  • 鹏城政事 | 深圳的成功在于官不欺民,民不媚官

  • 吴思康应邀为江苏省科协系统干部培训班宣讲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 深圳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布局!深圳各类人才总量已达548万人!

  • 粤港澳三地政府首次亮相日本, 大湾区双语版PPT发布!

  • 鹏城政事 | 深圳这一产业爆发,一年暴涨32.42%!中国大陆城市排名第一!

  • 鹏城政事 | 深圳又要打造一座城,政府将布局更多的大学

  • 深港合作会议: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 一年新增50万深圳人,六成是人才!他们为什么选深圳?

  • 鹏城政事 | 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崛起

  • 鹏城政事 | 深圳进入决战状态!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王伟中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受专访 谈了这些重要问题

  •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最大特点是开放”——专访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

  • 吴思康:深圳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香港强化纽带作用

  • 担当大湾区核心引擎 深圳独具优势——专访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


  • 新华社:大破大立,深圳强攻科研体制“市场化”改革(系列一)

  • 新华社:开创科研管理新范式,裂变创新驱动强能量(系列二)

  • 新华社:欢迎奇思妙想,深圳打造颠覆性技术策源地(系列三)

  • 新华社:扶上马送一程,深圳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系列四)

  • 新华社:深圳打造创新母体,向“全球智慧孵化器”奋进(系列五)

  • 新华社:深圳打造“高颜值”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系列六)

深圳政府“智囊”重大研究课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