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特轉型看風氣之變

1992年冬天,一條購物中心盛大開幕的消息,引發了“開業大擠”的場面,消費者對這家“北京最高檔商場”充滿了好奇,僅三天就湧進了10萬多人;2019年春天,一條閉店的消息,讓這座商廈再次招徠了人氣,只不過有些人是來“撿漏”的,有些人是來懷舊的。這就是曾為長安街地標式建築的賽特購物中心。


觀察 | 從賽特轉型看風氣之變


賽特購物中心(李靈娜 攝)

觀察 | 從賽特轉型看風氣之變


1992年賽特購物中心開業當天的火爆場面(圖片來自網絡)

恰逢週末,走進購物中心,只見處處貼著“瘋狂出清季1992-2019感恩有你”的海報,原來一層高檔化妝品專櫃已經全部撤出,打折出清區域裡的2折至4折促銷櫃檯擠滿了顧客,但更多人對於賽特購物中心的感覺還是一個字:貴。這裡曾經引領北京時尚,可對於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逛完樓上的服裝區多少會覺得“懷舊感強”“款式不夠新穎”。

當年的賽特購物中心曾創造過很多“第一”。比如,1993年賽特購物中心最早把情人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概念引入商場營銷,1996年在北京率先推出了VIP會員服務,根據顧客的消費積分,推出不同優惠服務的會員卡。

2010年後,賽特購物中心慢慢走了下坡路。消費者開始習慣購物、餐飲、休閒娛樂集於一體的模式,對於他們而言,賽特購物中心只是一家傳統的百貨商店。“從一樓逛到五樓,竟然只有一家餐廳,也沒個休息的地方。”第一次來這裡的王女士覺得賽特購物中心的業態太單一。

一方面,老牌商場在經營理念上的保守及物業費用、人員成本的增加讓他們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一度在非正常消費刺激下產生的虛假繁榮,也延誤了商業轉型的契機。據介紹,2014年前,每逢節假日臨近,各大商場購物卡會迎來銷售高峰期,賽特購物中心也不例外,某櫃檯竹籃月餅的價位一度高達1880元,儘管如此,依然“每天都在走貨”。銷售人員推銷時也會說:“這種大禮籃,氣派,適合送禮。”

幾年之後,賽特購物中心所屬的王府井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為267億元,同比增長2.38%。其中,百貨、購物中心業態增速下滑0.09%;奧特萊斯業態成為公司銷售收入主要動力,全年營收同比增長8.52%。兩相對比,集團旗下的賽特購物中心、長安商場等陸續開始轉型。

在這背後,是全社會消費理念、消費習慣的日漸理性。從2013年湘鄂情調整經營政策改走“親民路線”到近年來俏江南關停部分門店,從天價月餅無人問津到高端菸酒價格迴歸,“家庭牌”“親子牌”替代了“豪奢牌”“帝王牌”,各種業態開始在理性軌道上健康運行。“市場取決於供需關係,在清新爽朗的社會風氣中,消費習慣日趨短、頻、快,線上購物、實體體驗店的出現衝擊傳統百貨業態,既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風氣的寫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顧新宇博士如是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王小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