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譽的曾國藩,小時候並不聰明,但他後來能成為晚清的“中興之臣”,這既與他自身的努力勤勉及個人的修為有關,更與良好的曾氏家風有密切的關聯。曾國藩不僅繼承曾氏家風,而且將之發揚光大,並傳之於世,形成以曾國藩的言傳身教為主體的曾國藩家風。曾國藩家風集中體現在曾國藩個人的品行修為、為人處世的原則及行為、教育後輩的觀念及方式等方面。《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家風的主要載體。曾國藩家風直接或間接造成曾氏家族的百年繁華,同時其優良的家風還影響、輻射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晚清的時風、世風。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曾國藩良好的家風

作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國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條,把“齊家”擺在突出位置,他梳理治家方略,形成“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的治家八字訣,推出“尚廉、尚謙、尚勞”的家教家規,使世代子孫從中受益,曾國藩秉承的家風很值得今人借鑑。

最能體現曾國藩家風的,當然是收錄一千五百封信札的《曾國藩家書》了。該“家書”記錄了曾國藩三十年從政、領軍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獵內容涵蓋教子、持家、治學、交友、修身、理財、用人、處世、治軍、從政等方方面面。“一滴水可見陽光”,曾氏行文從容鎮定,運筆揮灑自如,於平平無奇“拉家常”中蘊含許多真知灼見,充滿人文關懷,具有極強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這是一部真實生動的生活寶鑑,難怪它成為中華傳世家教之經典。歷年來筆者多次拜讀該書,越讀越覺得意味深長、歷久彌香。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曾國藩不講究膳食,通常每頓飯只有一個菜,因此博得“一品宰相”美譽。三十歲時曾國藩做過一件緞馬褂,卻每年只在喜慶日穿一下,珍藏三十年而不換新的。在京城上朝,他堅決不坐一品官轎,只坐普通藍呢轎子。他小女兒少時隨母到兩江總督府,穿一條綴青邊的黃綢褲,曾國藩覺得太奢華,命她立即換一條沒花邊的褲子……有這等嚴父,曾家老少自然始終傳承儉樸家風,誰也不敢越軌半步。

在家書中,曾國藩寫道:“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他要求妻兒和媳婦每日紡紗、做鞋,新媳婦進門無論出身如何均須下廚和做家務;他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擺闊氣,“後輩子侄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輿馬”。曾國藩終其一生明道京師經世、寧靜致遠,君子為學、厚德載物。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簡養儉、以廉明志,他以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實踐,贏得後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近代家教範本、中華優秀家風的結晶。正是靠這種優良嚴謹的家風,使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大為成功,其子女後代一個個牢記父訓,勤奮好學、廉潔處世,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才。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優秀家風加之家學淵源、嚴格要求,曾國藩的兄弟子侄、親朋好友乃至門生故舊深受影響,曾氏後裔人才輩出,構成一個名聲遠播的名門望族。

據統計,曾國藩兄弟五房中出過成功人士約二百四十多位,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學者、科學家和高級幹部,其中有光祿大夫、建威將軍曾紀官、曾廣鑾,翰林曾廣鈞,資政大夫曾廣江,刑部員外郎曾廣鎔,女詩人曾廣珊,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化學家曾昭掄,教授曾昭枚、曾昭權、曾昭億、曾憲楷、曾憲柱、曾憲森,考古學家兼博物館學家曾昭燏,園藝學家曾憲樸,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研究員曾憲榛,出版家曾憲源,畫家曾厚熙,導演曾憲滌等等。

曾國藩曾是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數十年來國人對其譭譽參半、褒貶不一,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力挺他的人抑或憎恨他的人,對他的家書無不追捧備至拍案叫好。毛澤東曾誇曾國藩是“辦事(幹事業)兼傳教(傳播思想學說)之人”,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足見曾氏影響之大。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去偽崇拙

在虛浮、圓滑、取巧、推諉成為社會普遍心態的清朝晚期,曾國藩大膽地提出“天道忌巧”的命題。他高呼“去偽而崇拙”,這個“拙誠”的工夫是曾國藩領導力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得力之處。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曾國藩的領導藝術雖不無權謀因素,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曾國藩生於雍、幹後,舉國風氣的敗壞,幾乎達到了頂點。而在曾國藩看來,最可怕的不是太平軍的造反,而是統治階級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慾橫流。軍事的失敗只是一種表象,它的背後是價值體系的崩潰。大清王朝要想走出這場空前的危機,必須解決人心的問題。因此,曾國藩與羅澤南等人,宣講舉世都不宣講的儒家學說,以傳承聖人的價值體系為己任,最終排除千難萬險,成就了“以轉移社會風氣來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業。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良好家風造就的聖人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誤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軍事是極質之事”,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只喜歡平實之言、平實之行。曾國藩的管理風格亦是以“勤、實”二字為核心。他認為,帶兵一定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步步地從小事做起,才能日積月累,見到成效。

曾國藩說:“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取巧只是小聰明,只會得利於一時;拙誠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於長遠。正如梁啟超評價的那樣,曾國藩並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在當時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認為是最遲鈍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的境界,這是什麼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於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盡百千險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