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位于昆明市东南,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与江川区、华宁县为邻,西与呈贡区、晋宁区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区、 宜良县毗连。介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之间,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全县总面积773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4个镇[1] ,常住人口18.00万(2016年末)[2]。

澄江历史上曾是路、府、郡、县治地。西汉元封五年,置俞元县,属益州郡。清康熙八年,撤销强宗县并入河阳县,辖新兴、路南二州及河阳、江川二县。1913年,撤销澂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澄江有“文风不让中原盛,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著名景点有:抚仙湖、帽天山、阳宗海等。

2018年5月,澄江县列为2017年云南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先进县。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位置境域

澄江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县城距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红塔区93千米,县境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为邻,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毗连。总面积755.95平方千米 ,介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之间。

地形地貌

澄江县环湖东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坝,阡陌交错。东大河水库和梁王河两大干渠分东西两边纵横南北。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县城凤麓镇海拔1755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水域面积占18.6%,坝区面积占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天然格局。

气候

澄江县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全年日照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常年总幅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

水文

澄江县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有南盘江过境流域25.4千米。此外,还有大小河道16条,大小潭泉50多个,水利资源丰富 。境内河流短小,以湖泊为主。

土壤

澄江县境内土壤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红壤、红色石灰土、冲击性旱地土、水稻土6个土类,10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以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陆地面积的13.54%,其余4类占18.36%。

水资源

澄江县境内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容量189.3亿立方米,蓄水量居中国淡水湖泊第三位,占云南省湖泊蓄水总量的65.7%,透明度达7.8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平均水温17.3℃,湖中生息繁衍着金线鱼等24种土著鱼种。水资源总量年均2.79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有水量36.89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资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两湖一江过流量217.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9.12万千瓦。

南盘江过境流域落差133米,年均过流量68.6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5.53万千瓦。海口河是抚仙湖的出水口,湖水东流注入南盘江,全长15.3千米,平均宽8米,落差385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2.4万千瓦。在50多个潭泉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是西龙潭、东龙潭和热水塘地热泉。西龙潭位于县城西5千米的蟠龙岗下,泉分左、中、右三湫,水从岗下流出汇为一潭,最大流量2.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东龙潭位于县城东3千米华藏山下,流量0.04立方米/秒。热水塘地热泉,在县城东南20千米的抚仙湖东岸,常年水温58℃,流量0.03立方米/秒。澄江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还有两湖一江容量,过水流量216.97亿立方米。

2016年,澄江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亿立方米,地下水0.724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有水368874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万立方米;抚仙湖总容量189.7亿立方米,阳宗海6.02亿立方米,南盘江过境水量21.65亿立方米,星云湖注入0.2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澄江县总计2.047亿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亿立方米,七江河0.154亿立方米,甸朵、七江大龙潭0.2523亿立方米,阳宗海0.474亿立方米。水锢资源丰富,为全区之最。

澄江县水能资源可开发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盘江、七江河,甸朵龙潭等。据勘测,澄江县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8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19万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千米,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现已开发海口电站、观音塘电站、朱家桥电站,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南盘江过境流程25千米,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4.18万千瓦,现已开发黄栗山电站、罗碧电站、汇口电站、红石岩电站等,总装机8.84万千瓦。七江河流程15千米,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0.30万千瓦。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有 煤、 铁、 铅、 铜、 石灰石、 石英沙、 磷等。大多不具备开采价值,唯有 磷矿总储量丰富。

煤矿:在新村马场和阳宗镇一带,矿源15千米,储量100万吨。煤层深,品质低,不易开采。

铁矿:在菜花坪、大竹箐、双树后山等地。品位低,不易开采。

铝土:在阳宗镇偏西北饮马池一带,储量30万吨。

黄磷:在县城东,南起矣旧,从渔户村开始,经大坡头、路溪勺、小烂田、麦田坡、九村蛟龙潭、风口哨、狮子山、大山寺,直到阳宗盖板山,直线18千米,磷矿层出露总长34千米,矿区面积48.12平方千米,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石灰石:在县境内分布较广,面积8万多亩,储量10亿吨。

石英沙:储量5000万吨。

化石资源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导师张文堂的指导下,在县城东11千米的帽天山发掘出古生物化石群。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陶南生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1984年7月,在云南澂江发现的澂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古生物之最。”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澂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灿烂的新谜出现在中国大地》为题,记述了化石的发现经过和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的科学家列为“当今自然科学十大难题”,“生命科学五大难题之一”。国家科技部将澂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计划”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澂江动物化石群列入东南亚优先甲等第四号古生物遗址,并编入《全球地质遗产预选名录》。

生物资源

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 包谷、 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

经济作物:有烤烟、 油菜籽、萝卡籽、 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 甜叶菊、 胡麻等20多个品种。

蔬菜:有青菜、白菜、 花菜、萝卜、葱、 大蒜、菠菜、 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

用材林:有 华山松、 云南松、 水冬瓜、 杉树、 柏树、 桉树、银槐树、 楸木、 樟木等。

灌木林:有 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

果木林:有 桃、 梨、核桃、板栗、 枣子、 柿子、 软枣、 拐枣、 花红、石榴、 山渣、 柑桔、 黄果、 杏、李等。

竹林:有 金竹、 水竹、楠竹、棉竹、 箭竹等。

木本油料:有 油茶、 油桐等。

山林特产菌类:有 鸡棕、摆依、 干巴菌、 谷熟菌、 青头菌、 黑牛肝、黄赖头等。

动物资源

野生禽鸟:有野鸭、 箐鸡、 麻雀、 猫头鹰、 喜鹊、 八哥、 啄木鸟、燕子、 岩燕、 鹧鸪、 竹鸡、 画眉、绿翠、 布谷、 白头翁、猪屎雀、鹭鸶、 老鹰、 鹞鹰、 乌鸦、 斑鸠、 水葫芦、鱼鸭、 海鸥、秧鸡、 屎咕咕、 点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爬行类:有穿山甲、 四脚蛇、 青蛇、 乌梢蛇、 青竹标、翠蛇、秤杆蛇等。

野兽类:有 麂子、狼、狐狸、野猪、 豹子、花脸獐、 狗獾、 黄鼠狼、刺猪、 岩羊、 松鼠、 野兔、 獭猫、 竹鼠、 山鼠、猴子、 野猫。

家畜:有 水牛、黄牛、 马、 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猫、狗等。

家禽:有鸡、鸭子、鹅、家兔、 鸽子、火鸡。

水产类:有鱼、鱇鱜鱼、 青鱼、 花鱼、马鱼、 鲫鱼、 金线鱼、 鲤鱼、小白链、 蛇鱼、钻鱼、 石扁头、小花秋、小洞鱼、 银鱼、非洲鱼、草鱼、白链、鲤鱼、 武昌鱼、螃蟹、 石蚌、 青蛙、虾、 螺蛳、 黄鳝、 泥鳅等。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作为自古以来的滇中名郡,文化淀积深厚,曾有“文风不让中原盛,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明隆庆四年(1570年)府城从金莲山麓的旧城迁至凤山南麓。凤山左右势如展翼,中段状如凤首,远望犹似盘旋丹凤,而城池方正整齐,以北正街为中轴,宛若一本翻开的大书,故澄江县城有“丹凤衔书”的美称。县城东南西北建有拥晖、澄波、揽秀、仪凤四道城门。城内曾有众多的官署庙宇、石木牌坊等。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玉笋擎天

玉笋山,因山如玉笋而得名,也叫尖山、金钟山、涌拔山,现称尖山。屹立于抚仙湖西岸,与湖水互相辉映,景色美丽,风光无限,高峻崎峋,插入云表,犹如擎天,故称玉笋擎天。

玉笋山顶峰有盘石,据传,四时注水不竭,景谓:“玉笋晴岚”或“玉笋擎天”。东有温泉,泉口甚多,甚至湖底也有泉口,涌水量大,水质含琉,水温达40℃还多。东北面有回龙山(象山),其南上肥下削,若大象长鼻下吸湖水,俗有“象鼻饮着水,必定是丰年”之说。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金莲捧日

金莲捧日旧八景称“牢庄晚照”,系指澂江坝子东部,旧城旁边的金莲山。这座山,古称牢庄山或龟山,此山高圆平整,众山环拱。当夕阳西坠,惟此山红光映照,灿若星辰,又因山上遍长野金莲花,与夕照相辉映,犹似金莲捧日而得名。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仙湖夜月

仙湖夜月,每当秋日月明之夜,月亮照射在抚仙湖上,湖水透亮,犹如明珠在湖底发光,“湖里头一片月”、“波静跃潜鳞”。特别在湖东青鱼湾一带,夜游的青鱼,争吞明亮的月亮,颇具神奇。明时抚汕湖还称青鱼戏月湖,此景称仙湖夜月。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罗藏朝云

梁王山又名罗藏山,滇中第一高峰,海拔2820米,位于澂江、呈贡两县之间,离昆明40多千米,离县城西北20千米。因元代中后期统治云南的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看中此山地势险峻,在主峰两侧屯兵扎营而得名。

因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不同气流的影响,云彩状态奇异万千。若遇多雾的日子,还可欣赏宛若仙境的云海。清晨远眺梁王山主峰,云遮雾绕,孤峰在云雾里隐隐约约,旭日照临,云雾和山峰都抹上缕缕金色的朝晖,而阴雨初霁之时,则出现“一缕寒烟迷谷口,千重百联锁山腰”的景象,这就是“罗藏朝云”。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九苞凤城

九苞凤城,是指县城及城北的舞凤山,土色粉红,形同九头丹凤凌空翱翔。山沟梁王山的中支逼迫而来,如凤首览辉,左右两山其势如同凤凰展翅。澂江古城,城墙高一丈九尺,方圆五华里零三分,门楼巍峨,南北的大街如书轴,东西的房屋相连,如打开的书卷,故有丹凤衔书之称。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华山古寺,就是华山上的华藏寺,始建于南北朝齐梁年间,在城东5千米处,岩壑幽峭,松柏参天。有梵宇琳宫数十处。四壁绘画人物,衣冠皆元时。据说殿前无须打扫,灰尘不染,蛛丝绝影。有古联云:“梵释堂空清磐尚,留蕉下诞齐梁寺”。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2)

东浦流虹

东浦流虹,是指城东5千米处照摩山下东龙潭景色。此间林壑深秀,翠壁丹崖,清泉老树与一老阁危栏相掩映,春夏之交,阴森不暑,秋冬时,落叶飞霞,幽奇变幻,宛如一幅天然图画。每逢盛夏,常有彩虹出现,一头在龙潭,一头在仙湖,横跨数里,奇观异彩。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龙岩灵湫

龙岩灵湫,指县城西北5千米的西北潭旧称西泉,岩飞壁峭,泉浦清澈,林木葱郁,被文人名为“龙灵湫”。据说这儿的泉水一股是阳宗海水从罗藏山下淌过来,另一股是滇池水经伏虎山下流过来,泉水分左右两批左批四时常清,挠之不浊;右激四时常浊,澄之不清。两批分流成潭,源远流长。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3)

西山伏虎

西山伏虎,指老虎山,位于点苍山南面,在县城西7千米下左所背面。山脉障石,平地突起,山形似虎,头圆、眼睁,威武雄状,像一只卧在山下观察动静,欲将跳起来的猛虎。

云南省澄江县概况

澄江县

万花春谷

万花春谷指在县城东面5千米金莲山东侧的山箐内,此谷幽静,春天如画,此背山花满谷,茂林修竹。谷旁桃李成林。在谷深处,诗人骚客,设有茅屋济社。每当春季,山花烂漫之际,游人不绝,谈诗论文,煮茶赏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