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敢大規模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嗎?

難得糊塗DAvid


如果美國敢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那麼之前美國就不會和伊朗搞出伊核協議,如果美國敢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那麼美國就不用在撕毀伊核協議後費勁心思制裁伊朗,而是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美國已經在中東掀起了幾場戰爭,也參與過不少的戰爭,但美國唯獨沒有直接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美國發動的立場戰爭



第一、伊朗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伊核協議的簽訂就是因為美國想要限制伊朗核武器的發展,才會用不限制伊朗經濟發展來換取伊朗不發展核武器的承諾,但是當伊朗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以色列感到了威脅,於是它向美國抱不平,因此特朗普便撕毀伊核協議,打壓伊朗,一方面可以讓以色列喘口氣,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伊朗的石油出口,讓更多的國家從美國那裡買石油。不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也僅限於經濟制裁和外交制裁,儘管伊朗不能阻止美國對它的經濟制裁,但是伊朗可以用短時間內製造核武的能力讓美國不敢對伊朗發動戰爭。


伊朗可以短時間進行鈾濃縮


第二、伊朗有歐盟作為第三者在中間斡旋。伊朗受到制裁以製造核武器為由向美國發出挑戰,其實是在給歐盟施壓,因為伊朗擁有核武器,歐洲各國首先受到安全性問題的困擾。在美國製裁伊朗中間也可以看出,德國和法國有多麼的緊張,美國製裁伊朗的時候,它們並沒有像美國製裁俄羅斯那樣跟在後面一起制裁,它們在跟美國唱反調,一直在背後支持伊朗,走私石油就是主要支持方式之一。

美國製裁伊朗的石油出口

第三、宗教因素。伊朗是一個政教一體的國家,伊朗內部幾乎全是什葉派伊斯蘭信徒佔據了什葉派信徒的一半,因此伊朗在什葉派國家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若是美國貿然向主導什葉派伊斯蘭國家的伊朗發動軍事戰爭,那麼其餘的什葉派國家一定會以各種理由跟西方國家過不去。

第四、美國在中東有以色列作為作為代理人,所以美國沒有必要向伊朗發動軍事戰爭。美國只需要讓以色列與伊朗交火的同時,在伊朗的背後進行制裁讓伊朗屈服就已經足夠了。

特朗普制裁伊朗



綜合來說,美國懼怕的是伊朗製造核武的能力,與伊拉克不一樣,伊朗是真的擁有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能力,若是強行發動戰爭,伊朗必定會與美國拼個你死我活,美國不敢這樣。而且發動戰爭以後的難民問題會給歐洲各國造成很大的困擾,歐盟在私下也會阻止美國發動戰爭,所以美國目前並不敢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只是找以色列當代理人跟伊朗進行消耗戰。


黑先生1998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直接給您答案——絕無這種可能性!美國不敢大規模入侵伊朗,國務卿蓬佩奧“不會對伊朗做軍事打擊”的表態並非是忽悠人的。

(圖:伊朗革命衛隊被特郎普政府“恐怖”)

第一,美伊交惡長達40年,美國實力最鼎盛期也沒敢向伊朗動手,現在就更不可能動手了

從上世紀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掀翻對美親暱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算起,美國伊朗交惡已歷40年。哪怕是伊朗扣押美大使館外交官及公民52人長達444天,美軍也僅僅策劃實施了小規模的“鷹爪行動”,結果被伊朗高原莫名其妙的大沙暴破壞,四架直升機與一架運輸機受損,參與營救人質的藍光突擊隊鎩羽而返。

(圖: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的電影《逃離德黑蘭》劇照)

這一事件間接導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謀求連任失利,繼任者是打贏了冷戰的著名鷹派強人羅納德-里根。冷戰結束前蘇聯四分五裂,美國進入了國力軍力最鼎盛時期。

這之後美國曆任總統至少發動過一場以上對外戰爭——老布什發動入侵格林納達和海灣戰爭;克林頓打了科索沃戰爭;小布什任上策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大戰;黑人總統奧巴馬間接參與打了利比亞戰爭……即便是在美國如此強大與好戰的背景下,也輕易沒衝著伊朗動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圖:伊朗閱兵式整齊隊列)

第二,把伊朗和伊拉克作比較,按美國在伊拉克的代價,打伊朗的損失根本無法承受

美國忌憚的原因是——伊朗是中東大國。伊朗國土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沒有最新確切數字但至少有七八千萬人,且人種彪悍信仰狂熱。伊朗戰略迴旋空間大,軍工產業基本配套成龍,可不依賴外部實現軍品供應自給。

伊朗軍隊人數雖說僅有五六十萬,但其中革命衛隊18個師盡皆精銳,海陸空及導彈部隊兵種齊備,同時這支被特朗普拉黑為“恐怖組織”的部隊,管轄著數十萬到100萬伊斯蘭民兵。


(圖:伊朗最高領袖視察無人機部隊)

想想兩伊戰爭期間的巴士拉戰場,伊朗老人少年蜂擁去趟地雷的狂熱場面,估計美國人就會頭皮發炸。

美國在伊拉克戰場14年累計耗費7000億美元,傷亡數千人。伊朗遠比伊拉克強大得多,人種比較單一,內部也更加團結,假如美國打算大規模侵略伊朗,又將付出怎樣慘重的代價?

第三,殘酷的敘利亞巷戰已經嚇得美軍膽寒,面對彪悍無畏的波斯人,美國不會重犯舊錯

美軍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無奈美國大兵怕死,畏懼打短兵相接的巷戰或近戰。敘利亞殘酷的城市游擊戰,恐怖的傷亡代價直接把美軍嚇慫了:他們想不明白,一個小城鎮艾因阿拉伯,美軍出動飛機反反覆覆轟炸700多次,為什麼抵抗力量依然存在?


(圖:武裝人員俯瞰敘利亞城鎮廢墟)

伊朗幾年來在敘利亞戰場戰死少將4人,准將級別近50人,累計傷亡士兵5000多人,愣是把奄奄一息的阿薩德政權從懸崖邊拉了回來。波斯人的鐵血及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實在讓美國佬感到膽寒!

第四,美元綁架了海灣石油,伊朗則卡住了海灣石油的咽喉,美國敢冒天大風險行事?

美國以超強的軍力加持美元,又以美元綁架了全球能源供應。接連幾場中東戰爭,讓美國在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話語權猛增,基本上跟沙特聯手控制了海灣石油。唯獨伊朗不聽招呼,還在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動作不斷。

波斯灣地區石油儲量佔據世界一半以上,每天出口量高達1700多萬桶,這些石油90%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約佔全球生產量的20%,貿易量的33%。


(圖:霍爾木茲海峽實景)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被稱作“世界石油的閥門”,海峽最窄處僅有不足40公里,伊朗據地利優勢可輕易用水雷、火炮、導彈及軍艦封鎖這一通道。

石油號稱全球經濟的血液。假如伊朗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則世界經濟血庫的血漿告急,原油價格或直線攀升至每桶100甚至200美元。那樣一來不但世界經濟將陷入災難性倒退,美元貨幣的基礎也將發生動搖。其中隱含巨大的風險,讓美國望而生畏。

(圖:美元的寄生性決定了它的敏感與脆弱)

第五,伊朗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打爛伊朗不難,難的是伴生的嚴重後果令美國細思恐極

套用某位央視名嘴的話來說,伊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伊朗高原一路向西,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幾乎連成了一片“什葉派之弧”。並且伊朗在這一地區的盟友真心不少:伊拉克什葉派,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民兵,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志願者,俄羅斯,甚至還包括中東攪局者土耳其。

(圖:中東地區國家示意圖)

憑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打爛一個伊朗不難,難的是由此伴生的嚴重後果——伊朗本土要不要進駐?到時候幾百萬人跟美軍打城市巷戰和高原游擊戰,幾千萬人被打散向中東擴散,美國的軍事基地、海灣盟國隨時面臨極端襲擊,石油設施或通道危險係數劇增,第五艦隊駐泊地防不勝防,那場面簡直不要太壯觀!

(圖:如臨大敵的美軍士兵)

綜上,伊朗很難纏,是令美國頭大如斗的可怕對手。除非伊朗將要研發出核武器,或者率先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進攻美國在海灣的盟友以色列、沙特和巴林等,美國不會也不敢對伊朗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回馬一腔


首先說,在美國決定從5月2號正式切斷伊朗石油出口通道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已經變成很實際的討論話題了。如果伊朗軍方履行諾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官方和軍方都說過,如果不讓伊朗出口石油,那麼誰也別想從波斯灣向外運送石油),那麼戰爭必然一觸即發。

我認為美國絕對敢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手段。之所以一直未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不符合美國的中東戰略需求;其二是消費比的問題,很顯然伊朗當前的實力遠遠強過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所以美國真要動手的話,需要更謹慎和更完善的戰爭計劃。美國軍方曾不止一次說過他們有多套伊朗戰爭的預案,這一點相信伊朗不會無動於衷。

至於美國發動對伊朗戰爭的模式可能有兩種。第一種是科索沃戰爭模式,就是大面積的使用空襲打擊手段,徹底摧毀伊朗境內的高價值軍事和民用目標。最大限度的削弱伊朗的整體軍事實力。為類似於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那樣的兩階段戰爭奠定基礎。這是最務實的以打促談,迫使伊朗屈服的代價最小的方案。

第二種模式是伊拉克戰爭模式的,但這對美軍來說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因為與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軍隊不同,伊朗軍隊的實力和凝聚力都要遠遠超過前者。更重要的是伊朗是一個整體,是世界最大的什葉派教派國家。這是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和敘利亞戰爭的美國和北約必須認清的事實。

從戰爭的技術層面說,伊朗屬於高原地形,國內眾多山脈,不管是空襲作戰還是大規模的地面戰,都會讓美國和北約感到頭痛。經歷過兩次阿富汗戰爭的蘇俄軍隊和美軍應該對伊朗戰爭不會太樂觀。而科索沃戰爭,北約對南聯盟軍隊的真實空襲打擊效果也不敢恭維。

最後強調兩點:一是,美國和北約的先發制人的空襲打擊,必須確保摧毀伊朗在山區的地下導彈基地,否則的話一旦伊朗發動反擊,那麼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沙特、卡塔爾等國的軍事基地,以及以色列都會成為伊朗導彈的報復性打擊目標。其二是,美國和北約要想好並做到,如何保障霍爾木茲海峽在戰時的暢通無阻。


高峰軍事觀察


以美國今天的“脾氣”,如果敢的話,會等到今天還不對伊朗動武嗎?美國知道自己啃不下伊朗這塊骨頭,所以不到無路可走,美國大兵是不會踏上伊朗國土的。

伊朗不同於伊拉克,踏入伊朗國門,山連山,此起彼伏,地形險峻,易守難攻。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從科威特出兵,沿途電視直播,睡一覺醒過來裝甲運兵車還在筆直往前衝,一馬平川直殺巴格達。但是伊朗就不同了。

伊朗四面環山,不論從伊拉克還是阿富汗出兵,美軍都無法輕騎快馬,只能跨過重重山脈。如果美軍期望從四邊鄰國一路殺到德黑蘭,沿途必然會面臨無窮無盡的伊朗軍兵伏擊,伊拉克“零傷亡”的奇蹟不可能在伊朗再現。伊拉克一戰,美軍以“零傷亡”的標準運回4000多具屍袋,抬回3萬多傷兵。現在讓美軍爬過伊朗這些山山嶺嶺,美國國內還不炸鍋了!

就算美軍一頓狂轟濫炸,天降奇兵,用空降部隊強奪德黑蘭,結果還不是又一個阿富汗,美軍只能躲在圍城之內不敢出門,一不小心還要怕被“偽軍”從背後開黑槍。

除了地形上不利於進攻,伊朗全國上下一條心,美國連安插一個間諜都困難。不同於伊拉克國內民心四散,佔大多數的什葉派國民就盼著統治國家的遜尼派被撬掉。伊朗國內大多數國民信奉什葉派,而且尊崇教內長老,全國上下以最高精神領袖為主心骨。一聲號令,全國響應。

在美軍和伊朗軍隊的交往中,伊朗敢作敢為,美軍空有強大兵力,卻無數次遭遇伊朗羞辱。上世紀伊朗發起的德黑蘭革命,曾經直接扣押大批美國外交官做人質;美軍在秘密營救過程中也折戟沙漠,丟盔卸甲;近年來在波斯灣兩軍對峙過程中,伊朗不但敢於派出小型巡邏艇“衝撞”美國航母,還直接抓捕越境的幾十名美軍;伊朗甚至創世界先河,多次俘獲美軍的無人機。

面對這樣的伊朗,不到萬不得已,美國絕對不敢輕易出兵攻打。


七老八十論


這一類問題李姓先生之前已經是回答過不少,美國不害怕伊朗,但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民眾都不希望美軍輕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美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對伊朗發動戰爭,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後果難以預知,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讓美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同樣的困境美國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美軍航母戰鬥群)


伊朗是一個領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超過8000萬的大國,它的體量比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加起來還要大。美國之前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之後即陷入其中而長期難以自拔,複雜的戰後重建工作也是讓美國納稅人承受了很大的負擔。美軍至今依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駐軍,而且阿富汗的局勢依然動盪不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可不會輕易再發動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軍隊要戰勝伊朗軍隊並不困難,不過相比於戰勝伊朗的軍隊,如何在戰爭之後維持伊朗全國局勢的穩定才是更困難的事情。伊朗是一個人口總量超過8000萬人的伊斯蘭國家,而伊斯蘭國家原本就不好管理,伊朗民眾對美軍的牴觸情緒會很強烈,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一旦進入其中只會讓自己陷入無限的戰爭漩渦。另外美國推翻伊朗伊斯蘭政權之後肯定要幫助伊朗民眾建立新政府並且輔助伊朗新政府完成戰後重建,這些事情對於美國來說也必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伊朗位置圖)


另外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角度來看,雖然他對伊朗的態度非常強硬,但是特朗普對伊朗態度強硬的目的只是為了逼迫伊朗政府坐下來談判,他並不想對伊朗使用武力。特朗普在上臺之前就多次批評美國政府的中東戰略,他不希望美軍拿著大把的美元去輸出美國的價值觀,所以特朗普不可能輕易讓美軍對伊朗動武。特朗普是一個商人,他做什麼事都要權衡投入和回報的,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政府也不可能輕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

最後我們從伊朗的角度來看,儘管伊朗對美國的態度也非常強硬,但是伊朗政府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伊朗總統魯哈尼多次強調伊朗並不希望和美國發生戰爭,只是伊朗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伊朗的前面已經有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的前車之鑑,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政府對於美國自然是會保持比較剋制的態度,尤其是在涉及動武的問題上,伊朗政府更是不敢輕易激怒美國。
(美國製裁伊朗石油)


總之伊朗和美國之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美國軍隊雖然可以輕鬆拿下伊朗軍隊,但是由於戰爭後期的重建和維穩任務非常繁重,美國人難以承受那未知的代價,所以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美國民眾都不希望和伊朗發生戰爭。美伊兩國都不希望和對方發生戰爭,雙方在涉及戰爭的問題上都會比較謹慎,因此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


李姓先生


5月2日這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這是因為美國禁止伊朗石油出口這個赦免時間將到期。美國在以前的極限施壓的基礎上,4月8日美國又公開挑釁性的宣佈伊朗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這簡直是火上澆油使得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又陡然上升。伊朗並不示弱將美國中央司令部和駐西亞美軍稱之為恐怖組織,因為美伊雙方各不相讓,看上去局勢真的進入極限階段一觸即發。


全世界好像都在揣摩,美國什麼時候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行動,到底敢不敢打。不過雖然形勢看上去緊張危急,但是實際上美國並沒有準備好針對伊朗發動戰爭,就是有限的科索沃式的軍事打擊也不可能。特朗普是色厲內荏,針對伊朗仍然還是以政治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施壓為主不會尋求動武。沒有如果要發生的美國針對伊朗的戰爭,包括進行有限的空中打擊軍事行動,特朗普都未必有膽。

自從1979年以來,伊朗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美國對於伊朗的仇恨程度超過伊拉克和利比亞以及敘利亞等國。但是美國就是一直不敢對伊朗使用武力,這是因為美國害怕發動戰爭後有不可承受之重,所以遲遲不敢對伊朗下手。可以說美國世界霸權如日中天的時期已經過去,在這麼多的年代裡美國沒有發動伊朗戰爭肯定是有原因的,現在的美國更沒有把握對伊朗動武。



一、美國如果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大規模入侵以及空中打擊,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師出無名。美國現在針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是違反聯合國決議和國際法的。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除了得到以色列的支持,全世界包括歐盟在內的美國盟友,都是堅決反對的。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是孤立了自己,伊朗反而贏得了朋友。至今為止歐盟與中俄,以及聯合國大多數國家都認為伊核仍然有效,美國在這樣的情況下軍事打擊伊朗毫無道義藉口。


當年美國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還有一個反恐藉口,多多少少的得到一些國家的理解支持。而如今要打擊伊朗純粹是為了美國的中東戰略,幫助支持中東小霸王以色列,而形勢早已不復當年,美國得不到歐盟在內的盟友支持。美國發動戰爭,不可能沒有小夥伴馬前卒,美國孤家寡人這個仗打不起來。

二、美國的國內財政狀況和美國國會,不能同意特朗普政府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美國現在高企的政府債務已經超過2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捉襟見肘,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特朗普曾經在2016年聲稱上臺後,利用6年時間消除美國債務,而事實是美國的政府債務從特朗普上臺時的19.6萬億上升至現在的22萬億,美國政府債務不降反升。

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僅直接戰爭費用就達7630億美元,全部戰爭費用更是在萬億美元以上。因為美國現在的赤字財政,美國國會不可能同意特朗普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行動,特別是像伊朗這樣的國家。因為美國軍事耗費大財力不支,美國正準備從阿富汗和敘利亞的撤出,美國財政撥付不出伊朗戰爭的費用。如今的美國經濟已經非常的脆弱,經不起一場大規模戰爭折騰,發動伊朗戰爭將只會引起美國的經濟危機和倒退。

三、伊朗是中東大國,有8000萬人口以及16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伊朗國內沒有宗教派別矛盾,伊朗的國土是與阿富汗一樣的高原山地。伊朗軍事實力遠遠超過當年的伊拉克,具有很強的反侵略能力,部署有俄羅斯S-300防空導彈系統。伊朗有很好的的基礎工業,特別是伊朗有自己比較強的軍事工業。

伊朗的中短程導彈製造能力,以及擁有儲存的中短程導彈數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伊朗射程3000公里的中程導彈,能夠覆蓋包括以色列以及大部分的美軍駐中東基地。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包括盟軍動員了30萬軍隊,對付伊朗怎麼也要50萬軍隊。以現在的美國,沒有辦法自己集結到這樣規模的武裝部隊。

如果美國僅以空中襲擊的方式,等到美軍第一波軍事打擊之後,將會面對伊朗中短程導彈的反擊,美軍基地將有不可承受之重。美國推翻不了伊朗政權,伊朗軍事力量包括伊拉克民兵在內的中東什葉派武裝,將在中東地區展開沒完沒了的抗擊美軍的行動。美國可以發起挑釁,但是要結束和退出戰爭可就不是由美國決定了,現在美國與塔利班的談判撤軍就是前轍。

四、現在的伊朗政權不是薩達姆政權,美國如果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必將遭到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和反對。全世界支持伊朗的朋友不會少,特別是俄中兩國不會袖手旁觀和坐視不管,俄羅斯等國將會看到美國陷入伊朗戰爭而不能自拔。伊朗不需要俄羅斯出兵,只需要俄羅斯能夠提供一些防衛武器,就夠美國難受的了。

綜述、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並不會針對伊朗動武,哪怕是科索沃式的空中襲擊都不敢。美國還是會以擅長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的手段極限施壓伊朗,希望伊朗在打壓制裁中倒下去。在接下去臨近5月2日的時間節點時期,美國雖然不會動武,但是針對伊朗軍事打擊的威脅分貝會提高。


亦新湖


當美國相繼擺平伊拉克、阿富汗後,伊朗當仁不讓的被列為華盛頓在中東地區最大的敵對勢力。也正是因此,美國一直都在嘗試推翻德黑蘭的統治地位:經濟制裁、武器禁運、秘密滲透……

儘管美國試圖顛覆伊朗政權的手段多種多樣,且不止一次的叫囂要軍事打擊伊朗。但時至今日,除以色列對駐敘利亞伊軍目標實施過規模有限的定點打擊外,暫時還看不出包括美國在內的敵對集團會對伊朗本土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的跡象。

很多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在是否要對德黑蘭進行全面軍事幹預問題上保持謹慎,很大程度上是忌憚後者近些年來快速發展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彈道導彈技術的提升。誠然,不排除美國對這一因素的考慮,但客觀而言,遏制伊朗的具體政策和手段更多的是與當前的戰略形式、國際關係相結合的。

在過去幾年中,當敘利亞、也門持續內戰,伊拉克、阿富汗忙於重建時,伊朗卻悄然擴大了自己的戰略延伸。就如伊朗外長扎裡夫所說的一樣:我們(伊朗)已經佔據了中東世界四個國家的首都。而扎裡夫所說的正是也門薩那、黎巴嫩貝魯特、敘利亞大馬士革以及伊拉克巴格達。

這裡的“佔據”並非常規意義上的佔領或入侵,而是影響力的構建。儘管從表面看伊朗的影響力的延伸相對分散,但這對於內部本身就不團結的中東世界足以形成掣肘,而由此形成的反對與支持也將進一步影響美國遏制伊朗的手段選擇。

常言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隨著俄羅斯以敘利亞為跳板重返中東,莫斯科也在逐漸加強與德黑蘭的合作;此外,美國在中東可以失去沙特或者土耳其,但絕不能失去以色列,而伊朗也由此總結出了一條報復性定律:美國打伊朗、伊朗就打以色列。而正是這些錯綜複雜的地緣衝突和聯繫,使美國不得不謹慎行事。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儘管美國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必要時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一定是五角大樓的預備方案之一,畢竟任何戰略政策都有其底線。而伊朗雖然在反美立場上一貫表現的十分強硬,但同樣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假設德黑蘭真的軍事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你認為美國還會坐視不理嗎?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國根本沒有打伊朗的打算,如果有還能等到今天麼?

要知道美國人有很多次機會對伊朗動武,但都沒打。如今更不是動武的好時候。

木叔可以談兩點:

第一,40年前美國和伊朗關係最為劍拔弩張,那時候都沒開戰。

美國和伊朗之所以關係產生問題,是因為伊朗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並對支持國王政權的美國極度不滿,老百姓在政府的支持下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把數十名外交官綁架成人質400多天。

這口氣美國怎麼會咽的下!按照國際法來講,伊朗人也不佔理吧。即使你對美國支持前政權不滿,也不能用這種極端的手段。所以美國一直認為伊朗是恐怖主義分子。

連本國外交官都被綁架了,但美國也沒有發動戰爭。

後來的兩伊戰爭中,美國為啥支持有意無意地薩達姆?就是想報仇。但是自己也沒有趁著伊朗最薄弱地時候,趁火打劫來打伊朗。

當年那時候都沒打仗,如今能打嗎?

第二,如今是伊朗歷史上國力相對強大的時候,特朗普又不喜歡對外用兵,所以更打不起來。

伊朗的GDP如今在全球排27位,要比40年前跌了10位左右。這當然說明伊朗經濟實力相對較差。

但另外伊朗的軍事能力和研發能力比以前有了進步。伊朗可以發射衛星、可以發射導彈、甚至可能有核武器。

這讓美國人根本不能輕易對伊朗發動戰爭來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美國人沒有準備好和伊朗硬碰硬,因為可能遇到的風險是未知的,這會讓美國利益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

特朗普本人對打仗也不是很在意,前一段不是一直說要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嗎?

為什麼撤軍?費錢啊!

敘利亞美國才投入2000兵力,他都要撤軍了,還能再發動針對伊朗的一場大戰?

如果要推翻伊朗政權,沒有十幾萬人是不可能的。

這要投入多少錢?有必要為伊朗改朝換代投入這麼多?這是特朗普絕對不會打伊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木春山談天下


《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中指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美國近些年的鬥爭情況看,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特朗普政府大膽將政治、軍事、經濟、能源、貨幣、信息、科技、地緣政治當棋下,下的很高超,一個國家對壘全世界,這是個什麼鬼?當年美國建國的一群智者將美國打造成了國家人(自然人是國家的細胞,但美國分化出了複雜多神經元的大腦結構——參眾兩院、小腦——聯邦政府及各部門,神經感知及交流系統——中央情報局和大大小小的媒體,血液循環系統——金融,警察和聯邦調查局——免疫系統),而其他國家卻落在了動物層面,有的變成了獅子、鱷魚,有的變成了大象,有的變成了狼、有的變成了牛馬,有的變成了植物。回頭看看,美國雖然歷史很短,但絕對是一個戰鬥經驗豐富的國家,在鬥爭理論科學研究與實踐層面無國家可比,包括我們老祖宗的甚至毛老人家的鬥爭經驗,都有最精細的研究,曾經包括我們在內都讓他吃過大虧,但這個智商很高的國家沒有一件事會吃超過兩次虧,他們的股市就看出來,是一個不會連續犯錯誤的國家,絕不會錯了再改改了再錯。從一個兒童變成了一個成年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現在看國家也會滅亡,壽命可能不一樣,有的是自然死,有的被吃掉,有的被奴役,有的被玩死。結論:美國最終會玩死伊朗。


安晨星77931


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打伊朗,花錢將是無以計數和無法估量的,特別摳門的特朗普當然捨不得了。

按老特的想法,困死餓死伊朗為上上之策。於是,他在之前制裁手段上再重重加碼,美其名曰叫做“極限施壓”。意欲切斷伊朗的所有來錢道,主要就是石油出口,讓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

老特這人還是比較善於總結歷史教訓的。當他看到前輩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花了幾萬億美金都搞不定,倘若再貿然入侵伊朗的話,不僅需要再花幾萬億美金,還不知會搭上多少條美國大兵的性命呢。

老特每每想到這些,舌頭根都會發硬。心想,吃藥總比動刀好,文鬥也比武鬥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