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初春的季節,乍暖還寒,沿著故黃河東岸,行走到弘濟橋附近,這裡就是王大路西端,濟眾橋原名弘濟橋,1947年日軍佔領徐州重修後改名濟眾橋,2004年重建後又改為弘濟橋。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明清時期,這片區域是徐州有名的故黃河渡口,橋西不遠就是徐州市的東大門,經過這裡的渡口,進出市區,王大路附近還是一片荒地,民國初年有王姓老農在這一帶開荒種菜,當時的人們稱這裡是王大園,後逐漸形成街道。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後,當時政府定名王大路,1971年改為立新路,1981年複稱王大路,附近的居民都稱這裡是王大馬路,說是王大馬路,其實在當年,這段路還算寬,現在這條路僅有5米寬,不到400米長,東西走向,東起復興北路,附近就是徐州火車站,西至黃河東路。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站在王大路西端的黃河東路看去,現在的這段路位於兩座高樓的間隙,如果沒有路標,很難知道這段路就是王大路,故黃河岸邊的垂柳開始返青,要不了多久就要發芽,邊上的弘濟橋是淮海東路跨越故黃河上的重要橋樑,車輛川流不息,交通繁忙,河邊還有很多垂釣愛好者。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雖然這裡街道狹窄,從上個世紀90年代,這片區域也是重要的商品市場,現在依然繁忙擁擠。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沿著這條小路前行不遠,路邊有很大的居民區,推測高樓應該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蓋的,略顯擁擠。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繼續沿著這條道路東行,這裡高樓和低矮的房屋交錯分佈,馬路邊上的空中不時見到一些藤蔓,想必夏天這裡也是很美的。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不遠處,路邊有處大院,看見大門的結構,應該是老房子,建築式樣很像民國時期的住房結構,院內還有兩層小樓,樓下都是低矮的平房。解放後,很多大戶人家的住房分給市民,每家住上一間,當時能有住房是很大的喜事,很多院落就住了很多戶人家,這在當時很常見。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路邊還有很多自建房,很多也有幾十年歷史了,由於人口不斷增多,院內搭起了很多簡易房。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這是一處規模不小的自建房,這裡和徐州火車站近在咫尺,來往乘客停下住宿很方便,在徐州生活了幾十年,以前沒有高鐵的時代,都是從徐州站出發,從未來過這裡的巷口,現在也是第一次見到。附近還有個自發形成的市場,很多人就居住在附近。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往東走不遠,路邊有處高大的建築,詢問得知,這就是東風電影院,建成於1973年,這是一處典型的前蘇聯時期的建築式樣。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還年輕,有時候會來此看電影、聽音樂會,好像昨天一樣,繞過電影院,走到它的正門處,只是招牌已被拆除,現在早已停業,樓下還有一些門店營業,這裡很快就會拆遷,邊上地鐵口正在修建,要不了多久,這裡只能留在記憶裡。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回到王大路,這裡是一個里弄,永平裡是很小的一段街道,南到淮海東路僅僅幾十米,兩邊建築風格迥異,東邊是現在風格的高樓,西邊是古民居。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不遠處又是一處古民居,從留下的大門結構看也是民國時期,院內的大樓應該是上個世紀60年代前後的,那時候建築風格開始學習前蘇聯建築風格。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前行不遠處,穿過密集的樓房就是復興北路,這裡異常擁擠。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走出王大路東邊,不遠處就是徐州站廣場,這裡路人行色匆匆,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很多旅客到東站出行,這裡的客流也被分流。

行走在徐州市王大路,幾百米狹窄路段,古老的民房和廢棄的電影院

本文由雪松隨意行原創,圖片由本人親自拍攝,如果喜歡,敬請關注,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