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既然2017年新片沒什麼值得聊,那我們聊老片。1919年性學家Hirschfeld和導演Osward合作拍攝了“與眾不同(刑法175條)”,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跟同性戀有關的影片。作為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與眾不同》不僅擔負了反抗德國刑法175條的責任,同時作為同志“啟蒙影片”,片中涉及相關同志素材是100年來大部分同志電影依然在沿用的。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與刑法175條的對抗

-德國刑事法第175條(此處為引用段落,維基百科地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5%88%91%E4%BA%8B%E6%B3%95%E7%AC%AC175%E6%A2%9D)

德國刑事法第175條(正式縮寫為§175 StGB)於1871年5月15日在德意志帝國時期頒佈,1994年3月10日被廢除。此德國刑事法條例將男人之間的同性性行為,以性悖軌法(Sodomy law)之名定為刑事罪行。

此條例曾作多次修訂。納粹德國於1935年,將該條例所適用的範圍更加擴大,並加強逮捕觸犯第175條的人士,導致數千人死於集中營——不論是有罪或無辜。東德於1950年將條例回覆到前一版本,再於1968年進一步將條例有效範圍收窄至與18歲以下少年性交,並於1988年將該條例完全廢除;西德則一直沿用納粹時期的條例版本至1969年,1969年後只限適用於“有效案件”。條例於1973年進一步收窄,並於德國統一後的1994年完全撤銷。-來源維基百科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本片故事主線講述同志小提琴家Paul Korner(康拉德·韋特飾)與學生Kurt Sivers(弗裡茨·舒爾茨飾)之間的戀情被 Franz Boller(萊茵霍爾德·叔澤爾飾)發現,Franz以刑法175條要挾Paul,數次敲詐Paul。敲詐者總是慾壑難填,Franz大鬧了一場後Kurt離家出走,Paul忍無可忍將Franz告上法庭。最終,Franz敲詐罪行成立,同時法庭基於刑法175條判決Paul有罪,Paul不僅要面臨牢獄之災,同時音樂經紀公司也因“醜聞”解除合同。絕望之下,Paul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當時的德國有數以千計的同性戀者,因為刑法175條被判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被送進監獄。本片採用最為稚嫩的方式控訴了刑法175條的不公正——人物對話。Kurt 參加Paul 葬禮,傷心過度的他也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時在場的性學家阻止了他,並對他說:

“如果你想紀念你的朋友,你不可以自殺,要繼續活著,去改變遭歧視迫害的人,那些就像這位男士一樣不計其數的受害者。這是我給你的第一項任務,就像左拉遭受冤獄一般。現在重要的是替數以千計,在我們之前,之後,以及當下的人找回正義和光榮。籍由知識找到正義,在德國的法律上面,有一雙大手,拿著刷子畫著大 X,刪去刑法175條的所有內容,這可怕的法律沾附著無數心酸血淚!”

刑法175條這項法律早在1897年時,就遭到了世界上首次德國同性戀解放運動的挑戰,它的領導人 Margnus Hirschfeld 博士賦予同性戀新的定義“第三性”,一種被社會不公平對待的少數族群。Hirschfeld指稱:刑法175條並不能防止同性之間所謂的“罪惡行為”的發生,只會讓更多的人收到敲詐者的迫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Richard Osward 導演開始和Hirschfeld博士以及其他的性學者們合作,製作了一系列針對性教育所拍攝的“啟蒙影片”。他們探討的議題包括性病、賣淫、墮胎以一個故事為主題,內容包括和醫生諮詢的過程。隨著戰爭的到來,德國對媒體的審查制度暫時性提高,也為影片工作者開了另一扇窗。在這一年間,德國工作室釋出了150部跟性有關係的影片。許多的“啟蒙影片”都可怕而受剝削,但還是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他們激起了群眾對於電影審查制的不滿,以及對於這些影片的期待。爭議當中的片子便是這部“與眾不同”,它在1920年遭禁,如今只剩下片段(正片時長50min)。

籍由知識找到正義

這部片子除了是一部故事片,還是一部教育片,借片中性學家之口(無聲電影,主要是字幕方式呈現),第一次通過電影傳達了同性戀相關知識。

性學家與Paul父母對話

你們不用為了兒子是同性戀而感到可悲。這不是邪惡也不是犯罪,甚至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特例,一種曖昧的狀況,這在自然界常常發生。你們的兒子不只是為他的情況受苦,還有荒謬的法律審判。法律和社會對他的內心感覺的譴責來自於大眾對他們的誤解。”

性學家與Paul對話

“喜歡同性就跟喜歡異性一樣純粹搞上,這個狀況在社會上每一個階層都找得到,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會譴責性向不同者,不要絕望,作為一個同性戀者,你還是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性學家公開演講

“自然的創作是無止盡的,在對立的兩邊還有一個過度地帶,在性別上面也是。儘管男女有別,但還是有男人有著女性化的生理與心理。就像女人有一些男人特質一樣。現在我要展示一些相片,這些女人工作和生活就像個男人。還有一些男性擁有女性特質。女性氣質和同性戀經常在一起發生,但並非總是如此。也有陰柔但不是同性戀的男人,或者一點也不女性化的同性戀男人。維也納的Setinach 教授以植入雌性生殖腺的方式將雄性動物雌性化,也在雌性動物上做相同的事情。他的實驗證明,性傾向表面上只有新曆層面,其實也能從生理方面展現。這些對於同性戀者的迫害,就像人類史上對異教徒和女巫的迫害一樣。1500年間,這些不幸都是用炮火和武器解決。直到法國革命才改變了這一切,拿破崙修訂了法蘭西法,同性戀不再視為罪行。許多國家受惠於此法律,原本重則死刑的判決變得完全自由。然而,儘管德國已在這個領域研究了50年,法律上對於同性戀的歧視依舊不減。最後我給大家看幾張照片,是德國首次向司法錯誤挑戰的鬥士。相信很快就能戰勝這歧視的審判,科學克服迷信,愛打敗憎恨,獲得勝利”。

在1919年的德國,這樣的臺詞的價值無可估量,放到今天,這些對話依然是正能量滿滿。為以知識為武器為同性戀發聲的這位性學家(扮演者本身就是以為性學家)打 Call。那些研究精神病學以及性學的學者不斷做出的研究為日後“去病理化”“去犯罪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它之後的同志電影

《與眾不同》主線故事講述了男同志Paul 與敲詐者Franz之間的故事,但是它中間講述到的其他橋段,98年後(1919-2017)的今天仍然有許多電影應用這些橋段。

世界上第一部同志電影

  1. 男學生愛上才華橫溢的男老師
  2. 年級稍微大一點的男同性戀被父母逼婚
  3. 無知少女企圖用愛“治癒”自己喜歡的男孩
  4. 熱情少女投懷送抱,男同志為保貞潔無情推開
  5. 發現自己是同性戀後尋醫求助(這個橋段現在已經不多了)
  6. 男學生爸媽憎惡地對兒子說:你簡直被你那個老師迷得神志不清
  7. 學生時代男男愛情被老師發現,其中一個被開除(這個橋段現在已經快絕跡)
  8. 無知少女用愛“治癒”失敗之後,成為那個男孩最忠實的朋友,處處維護著他

這些橋段之所以還在電影中被用到,因為生活中這類現象依然真實存在。不過,同志電影根據社會狀況的不同已經有一些轉變。同性文化開放的社會,已經不談社會認同了,他們探討愛的本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會,已經開始探討同性家庭矛盾了,比如如何生孩子;同性文化中庸的社會,還在打擦邊球,甚至還在探討自我認同;同性戀被禁止的社會,根本看不到同志電影。不過令人高興的是《與眾不同》中的希冀已經得到了現實的回應——

相信很快就能戰勝這歧視的審判,科學克服迷信,愛打敗憎恨,獲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