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在暗處尋找光明,用電影改變現實:這就是2018年同志電影的主題。有一些發展趨勢可能讓我心存疑慮,但就像站臺上候車的乘客,只要下一趟火車到來,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跳上去:因為每一趟火車都開向春天。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要怎麼概括剛過去的2018年?我決定用這部《肯尼亞式友誼》。它的藝術性也許存在爭議,卻是一部(短暫)改變國家的同志電影。

肯尼亞是全世界最恐同的國家之一,刑法典將同性戀定義為犯罪(最高可入獄14年),LGBT群體得不到任何保護。但因為在戛納電影節亮相的《肯尼亞式友誼》,這個國家的司法體系首次做出讓步姿態:肯尼亞電影委員會曾考慮用它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根據奧斯卡規則,這意味著這部同志電影必須要在這個恐同國家的商業院線至少放映一週。肯尼亞高等法院法官最後頒發臨時許可令,允許這部“角色對自己性取向毫無悔意”的同志電影在肯尼亞有條件公映。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肯尼亞式友誼》(Rafiki)

在暗處尋找光明,用電影改變現實——這就是2018年同志電影的主題。這一年見證了《普通女人》獲奧斯卡外語片獎,推動智利國會終於通過拉鋸辯論五年的《性別認同法》,承認性別變更的合法性。臺灣地區同性婚姻公投雖然受挫,但卻發掘出了《誰先愛上他的》這塊璞玉。20世紀福斯的主流同志電影票房大賣,引發派拉蒙、環球和網飛爭相立項的羊群效應......有的發展趨勢可能讓我心存疑慮,但就像站臺上的乘客,只要下一趟火車到來,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跳上去:因為每一趟火車都開向春天。

一、年度關鍵字

☞ 賣座

《愛你,西蒙》(Love, Simon)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很難想象同志電影會和“賣座”這個詞聯繫在一起,然而2018年是個特例。20世紀福斯發行的主流同志電影《愛你,西蒙》先聲奪人,在年初以40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為史上最賣座同志電影第十一名。然而誰能想到這還只是序曲?到11月,同樣由20世紀福斯發行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放了一顆大衛星:首映當週即成為美國和全球票房總冠軍!最終1.89億美元北美票房 + 7.02億美元全球票房,登頂成為史上最賣座同志電影!穩坐冠軍寶座二十二年的《鳥籠》直接被拉下馬!這個記錄估計要很多年才會再被打破了......

票房表現同樣優異的還有華語片《誰先愛上他的》,該片得到臺北電影節4項大獎和金馬獎8項提名的加持,順利收割6500萬新臺幣票房,成為臺灣地區年度第五賣座華語片,放在幾年前這是難以想象的。這些電影證明了一點:同志電影只要品質過硬、有營銷話題,一樣能創造票房奇蹟。

☞ 奧斯卡

《寵兒》(The Favourit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2018年對奧斯卡來說可能是個小年,但同志電影反而表現給力:希臘導演蘭斯莫斯的首部英語片《寵兒》獲各大風向標肯定和好萊塢的歡心。《寵兒》以女同情慾為表象,將歐洲王室的宮鬥拍得充滿喜感,三位女演員貢獻了酸爽的飆戲。在福克斯探照燈的運作下,《寵兒》有望獲得最佳影片、劇本、導演、女主和若干技術獎提名。而影評人和觀眾兩極分化得無比嚴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憑藉大賣票房加成,也有可能獲得最佳影片、男主、配樂等提名。此外加上主攻女主(老姬角色)和男配(老基角色)的《你能原諒我嗎?》,今年奧斯卡很熱鬧了!

值得一提的是領跑今年奧斯卡的《綠皮書》,雖然主要講述跨越膚色和階級的一段友誼,但電影有明確揭示男主(爵士樂鋼琴家Don Shirley)性取向的情節。Don的飾演者是《月光男孩》的演員馬赫沙拉·阿里。

《告別茉莉》(มะลิลา)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除此之外,今年有89個國家和地區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然前面提到的肯尼亞最終選擇了其他代表作,但仍有五個國家認為同志電影可以代表本國這一年來的最高電影成就:阿根廷的《死亡天使》是我個人覺得三觀最不正、但又可愛到爆的黑色喜劇,朦朧同志情引發瞠目結舌的反應;泰國的《告別茉莉》找來兩位當紅影星,將佛教哲學融入未綻即凋的悽美戀情;烏拉圭的《女繼承者》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銀熊獎、影評人費比西獎和影后獎,藝術性非常高;以色列的《蛋糕師》用愛化解歷史傷痕,雖然是導演處女作卻包攬了本國七項學院獎;甚至連百廢待興的科索沃都交出了一部反映深櫃地下情的《婚禮》。

☞ 作家

《薇塔與弗吉尼亞》(Vita and Virginia)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2018年至少有四部電影是關於文學史上留下姓名的同志作家:《快樂王子》講述英國大文豪王爾德最後的流放歲月;《薇塔與弗吉尼亞》是關於伍爾芙和韋斯特性底交鋒的情史,兩位站在時代最尖端的女作家愛得火花四射;《柯萊特》的原型柯萊特曾經震撼整個巴黎文化圈,可惜她的離經叛道、風流不羈和違悖世俗的同性戀情被拍得中規中矩。

《你能原諒我嗎》(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相比之下最讓我欣賞的反而是梅麗莎·麥卡西坐鎮、根據女同作家Lee Israel自傳改編的《你能原諒我嗎?》。Israel曾經給赫本、雅詩蘭黛等名人立傳,後來作品淪落到無人問津,只能靠行竊和偽造名人信件賺錢,結果因業務做大而被聯邦調查局盯上。麥卡西演活了這個乖戾失意但騙亦有道的人物,她孤單酗酒、愛貓如命,然而做起假來就像文學創作般精益求精。導致她落馬的原因說來很諷刺——她在偽造英國劇作家Noël Coward的書信時,把對方的性取向“曝光”得太超前時代了......總之,祝麥卡西奧斯卡好運!

☞ 性向矯正

《被抹去的男孩》(Boy Erased)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2018年有兩部根據真實回憶錄改編的性向矯正治療電影:年初在聖丹斯獲得大獎的《錯誤教育》以細小幽默化解被矯正的苦悶,“超殺女”科洛·莫瑞茲飾演的拉拉大膽驚豔;另一部《被抹去的男孩》雲集妮可·基德曼、羅素·克勞、盧卡斯·赫奇斯、澤維爾·多蘭、特洛耶·希文等眾多明星,講述宗教治療項目帶來的虐心創傷。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個題材很遙遠,但直到2018年,美國仍有70%的州允許性向矯正治療;在中國,哪怕2014年海淀法院判處重慶心語飄香敗訴,仍有越來越多的性向矯正機構在二三線城市冒頭,把偽科學做成了一門生意:可見性向矯正題材不但值得關注,而且需要關注。電影能讓更多人意識到,所謂的性向矯正治療既不能矯正性向,也不能稱之為治療,它們只是可怕的病態試驗,結出的毒花惡果會影響人們一生。

二、爭議與隱憂

《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這一年也有讓我憂心忡忡的事情。毫無疑問,《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觀眾緣滿格的電影,尤其是最後還原皇后樂隊的Live Aid演唱會,長達25分鐘的現場表演震撼至極。通過一組組航拍鏡頭、環繞鏡頭和特寫鏡頭,觀眾就像置身於1986年的溫布利頓體育場,跟著人群一同高喊:“WE~ WILL~ WE~WILL~ROCK~YOU!” 那一刻足以排山倒海。

但必須指出,電影也存在嚴重問題,否則不會引發歐美影評人的一片口誅筆伐。編劇篡改了非常關鍵的歷史事件來迎合敘事:像主唱Freddie Mercury並不是皇后樂隊最先單飛的成員(但在電影裡卻被塑造成樂隊離心的主因)、同志經紀人Paul Pretner引誘Mercury流連夜店和感染艾滋(有大量研究證明並不是)、Mercury確診艾滋是在Live Aid演唱會之後(電影裡反而成為他登臺的動力)、他遇見真愛Jim Hutton是在生命倒數第七年(電影大幅提前不說竟然還虛構了一場性騷擾)......

我不介意《波西米亞狂想曲》無視影評人的差評和骨灰級歌迷的責難、違反地心引力般的取得成功。我介意的是:像Freddie Mercury這樣的同志名人,是否因為死得早和沒有子嗣,就可以被主流影視文化隨意揉捏、篡改遺產?如果好萊塢要拍一部朝聖電影,至少應當做到尊重歷史。

《女孩》(Girl)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另一個讓我感到意外的爭議來自比利時電影《女孩》。電影以無比刺痛的變性之路,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酷兒棕櫚獎。我不理解為什麼會有聲音質疑它的選角,認為變性角色只能由變性演員出演。我承認這個行業確實對變性演員不公平,但只能由變性演員飾演變性角色會帶來非常危險的邏輯推論:以後異性戀角色是否也只能留給異性戀演員?如果所有LGBT演員只能飾演與自己身份對應的角色,那麼他們還要不要開工了?絕大多數LGBT演員豈不是要在家餓死?這樣還有哪個演員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我之所以推崇“RBG”的原因,在於我堅信:LGBT追求的是平權,而不是特權;我們的定位是做少數群體,而不是弱勢群體;電影應該首先尊重藝術, 而不是盲從政治正確。就藝術論藝術,《女孩》導演選人的眼光非常精準,《女孩》最大的驚喜就來自於新人男演員維克托·波爾斯特雌雄莫辨的表演!

斯嘉麗·約翰遜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來自政治正確的壓力,讓斯嘉麗·約翰遜在2018年7月宣佈退出《摩擦和拖拽》。這部電影的原型Dante 'Tex' Gill是一位只穿男裝、短髮粗獷的易裝女人。作為色情業大亨,她像男人一樣活了一輩子。人們抱怨“寡婦姐”出演這個角色是要奪走屬於易裝群體的風頭,但他們完全不知道一部同志電影要獲得融資有多麼困難!公開同志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談到製作《快樂王子》,說整整十年都無人問津他的項目,直到影帝好友科林·費爾斯答應無償出演,才陸陸續續有投資找上門來。《快樂王子》是兩位英國演員因《同窗之愛》而結下的真摯友誼的見證,也說明了明星加盟對同志電影開機的重要性。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接下來就看到了:隨著“寡婦姐”退出,《摩擦和拖拽》籌備工作立刻擱淺!

《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由於同志電影永遠都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我對網飛(Netflix)作為攪局者的加入寄予厚望。2018年網飛發行的同志電影除前面提到的《女孩》,還有校園出櫃喜劇《見愛不怪》。當網飛都開始做同志電影了,足以證明這類題材得到了大數據支持,是有觀眾和市場的。而全球同天上線的發行策略,能夠保證網飛同志電影覆蓋最廣闊的市場,造福世界各地的LGBT觀眾。可惜目前仍有三個國家無法觀看網飛,它們是:敘利亞、朝鮮和_____。

三、年度“七宗最”

♕ 最佳女同題材(L)

女繼承者 (2018)

2018 / 巴拉圭 德國 烏拉圭 巴西 挪威 法國 / 劇情 同性 / 馬塞洛·馬蒂內斯 / 安娜·布倫 瑪加麗塔·伊倫

帶著歲月歲月的老人斑,對性向完全做到了見慣不驚。既是電影,也是生活,細膩捕捉老姬的情慾心理。《阿黛爾的生活》兩位女主如果三十年後仍在一起,也許會走上相同的人生軌跡。

【次選】《你能原諒我嗎?》 、《告訴蜜蜂》

♕ 最佳男同題材(G)

喜歡,輕吻,快跑 (2018)

2018 / 法國 / 劇情 愛情 同性 / 克里斯托夫·奧諾雷 / 文森特·拉科斯特 皮埃爾·德隆尚

艾滋讓生活陰雲密佈,但只要一封信、一張唱片和一通電話,分隔兩地的心就能貼近。《巴黎小情歌》導演用大尺度和小清新譜寫90年代藍調,講述如何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法式浪漫散文詩。

【次選】《愛你,西蒙》、《我們,動物》

♕ 最佳雙性戀題材(B)

波西米亞狂想曲 (2018)

2018 / 英國 美國 / 劇情 傳記 音樂 / 布萊恩·辛格 / 拉米·馬雷克 本·哈迪

遊走在虛構和真實間的音樂傳記電影,一位雙性戀巨星從迷失到尋找自我的璀璨之旅。皇后樂隊的現場演唱會以無比震撼的多組鏡頭還原,讓人在鼓膜轟鳴中靈魂出竅——音樂帶來無限感染力。

【次選】《柯萊特》、《 薇塔與弗吉尼亞》

♕ 最佳跨性別題材(T)

女孩 (2018)

2018 / 比利時 荷蘭 / 劇情 同性 / 盧卡斯·德霍特 / 維克托·波爾斯特 阿里耶·沃索爾特

最“純正”的同志電影,它對同志的屬性構建完全來自於角色內在,與家人是否開明、社會是否支持無關。爸爸說“你會成為很多人的榜樣”,她說我不想成為榜樣,我只想做一個女孩。

【次選】《翠絲》、《瑪麗蓮》

♕ 最佳平權

誰先愛上他的 (2018)

2018 / 臺灣 / 劇情 喜劇 同性 / 徐譽庭 許智彥 / 邱澤 謝盈萱

小三不是小三,邱澤飾演的“小王”足以成為同志電影的年度人物。他的溫柔霸道專情任性,是對同志狐狸精的最好正名。愛的先來後到並不重要,不信你聽巴厘島。(婚姻平權尚未成功,臺灣同志仍需努力啊!)

【次選】《被抹去的男孩》、《暴動彩虹》

♕ 最佳情慾

刺心 (2018)

2018 / 法國 墨西哥 瑞士 / 劇情 犯罪 驚悚 / 揚·岡扎樂茲 / 凡妮莎·帕拉迪絲 凱特·莫蘭

拍男同色情片的女同導演,從一樁樁謀殺案中汲取靈感。不但藝術技巧上極盡炫目奇巧,還有對70年代色情影院文化的致敬。香豔、驚悚、復古、奇情,專嚇同性戀的迷幻B級片,性高潮也可以是悲傷的。

【次選】《野性》、《妮娜》

♕ 最佳紀錄

麥克萊恩:入戲 (2018)

2018 / 英國 / 傳記 紀錄片 / 喬·斯蒂文森 / 伊恩·麥克萊恩 Scott Chambers

他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莎劇演員,但當他覺得需要為這個群體發聲時,同性戀變成了他的第一身份。在為平權事業奔走數十年後,他又做回一位豁達等待死亡的老人,對自己的葬禮談笑風生......熱淚盈眶的影像記憶。

【次選】《麥昆》、 《為她/他討回公道》

四、冷點地圖

新電影浩如煙海,而同志題材屈指可數。一般來說,一年內如果能至少有三部LGBT電影問世,這個國家(地區)就算是熱點了。2018年同志電影熱點地圖少不了它們——

加拿大:

《創性紀》┃《碎片》┃《龐大的小傢伙》┃《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奧克塔維奧死了》

《奧克塔維奧死了》(Octavio Is Dead)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英國:

《快樂王子》┃《告訴蜜蜂》┃《柯萊特》┃《薇塔與弗吉尼亞》

《告訴蜜蜂》(Tell It to the Bees)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印度:

《夜幕低垂》┃《垃圾》┃《布爾比爾能唱歌》┃《我要變身》

《夜幕低垂》(Evening Shadows)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日本:

《不知花開否》┃《河畔》┃《直至虹色清晨降臨》

《河畔》(リバーズ・エッジ)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阿根廷:

《最好的朋友》┃《死亡天使》┃《瑪麗蓮》

《死亡天使》(El ángel)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南非:

《金絲雀》┃《收割者》┃《她(他)》

《金絲雀》(Kanari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中國臺灣:

《誰先愛上他的》┃《紅樓夢》┃《親愛的卵男日記》

《親愛的卵男日記》(Bao Bao)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注:美國和法國屬於常規熱點國家,每年出品大概10部同志電影,暫不在統計之列。

不過今年我想把更多關注給予一些“冷點”地區。這些國家可能從來沒拍過同志電影,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新同志電影問世,而在2018年它們憑藉有且僅有的一部作品脫穎而出。跟熱點地區相比,“爆冷”的它們更值得大書特書——因為電影人在這些地區拍攝性小眾題材,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 危地馬拉 ❃

《何塞》(Jos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何塞》是危地馬拉第一部同志電影,導演是一位華人:來自山東的70後程力。程力曾在危地馬拉生活兩年,親身體驗這個被認為是最危險、最貧困和最保守的國家。電影講述小鎮青年的困苦生活和粗礦情慾,風格有借鑑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國》,獲得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斷背獅獎。

❃ 埃及 ❃

《婚禮》(عروسی)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婚禮》可以說是埃及的第一部同志電影,雖然故事主要發生在紐約。導演是戈達爾的忠實粉絲,他用大量固定長鏡頭講述埃及同志移民的一場宗教婚姻。觀眾會發現即使換了時空,阿拉伯世界的同性禁忌依然如影隨形。

❃ 巴西 ❃

《塗樣人生》(Tinta Bruta)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2018年是巴西同影創作的低谷期,2019年多半也不會改觀(極右總統博爾索納羅上臺第一天就簽署了反LGBT法令),好在還有一部《塗樣人生》撐場。既是霓虹男孩的性愛直播,也是一個青年的生活,寂寞的靈魂可以塗上最繽紛的顏料,然而心中的空洞永遠無法填補。本片獲得第68屆柏林電影節泰迪熊獎。

❃ 越南 ❃

《雙郎》(Song Lang)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同樣是紅色政權,越南對同志題材的包容有目共睹。《雙郎》在設定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霸王別姬》:一個是越南改良劇戲班的當家小生,一個是對國粹耳濡目染的街頭霸王。時代在變幻,戲劇在消亡,欲言又止的愛慕是否會化作一場灰燼?本片在第31屆東京電影節展映。

❃ 奧地利 ❃

《動物》(L'Animal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2019年1月1日,奧地利實現婚姻平權,這是第15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歐洲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動物》,會對婚姻和家庭觀有著更深的體會:看似美滿的家庭,女兒叛逆迷惘,老爸深櫃隱藏,真相與表象在蛛絲馬跡的對抗中迎來爆發。本片獲得第15屆蘇黎世電影節金眼睛獎。

❃ 俄羅斯 ❃

《譁眾之人》(Tchelovek Kotorij Udivil Vseh)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不用懷疑——在俄羅斯全民恐同的高壓環境下,《譁眾之人》就是一部披著審查面紗的LGBT擦邊球電影。導演用異性戀男子的絕症變裝故事,刻畫出一個喪失基本同理心、眼中容不下任何異類的恐同社會。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在第2屆平遙電影節上它被選為臥虎單元最受歡迎影片,看來很多觀眾和我一樣,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關於中國未來的隱喻。

五、2019年展望

1月28日聖丹斯電影節就要拉開帷幕了。根據官方通稿,今年美國主競賽單元16部影片中有7部都是LGBTQIA+題材,全部56部競賽影片中有13部都是LGBTQIA+題材,這個比例高得嚇死寶寶了。考慮到前年《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聖丹斯大放異彩,去年《錯誤教育》直接拿下評審團大獎,今年同志電影似乎有值得期待的理由了?比如這部進入好萊塢劇本“黑名單”的《超級青春期》,就讓我非常好奇它會不會是同志版的《超級壞》。當然,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天鵝絨圓鋸》,這部關於藝術家和收藏家對抗的驚悚片據說是LGBTQIA+題材,所以......(吞了下口水)————《天鵝絨圓鋸》由網飛發行,預計2月底全球同步上線。

《天鵝絨圓鋸》(Velvet Buzzsaw)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今年也是名導復出的一年: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的新作《痛苦與榮耀》據說是關於一位同志導演的晚年生活,跟他的前作《慾望法則》和《不良教育》構成三部曲,兩位愛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佩內洛普·克魯茲都將回歸。我最喜愛的法國導演歐容似乎打算接著《不良教育》往下拍,新作《感謝上帝》講述三位兒時玩伴在被神父性侵後終於長大成人的故事。荷蘭大導保羅·範霍文繼《她》後帶來女同情慾大片《聖母》,主角是17世紀意大利修女Bernadetta Carlini,這是近代西方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女同性戀人物。多蘭馬不停蹄的迴歸法語片拍攝,《馬蒂亞斯與馬克西姆》據說是多蘭對《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和《上帝之國》的呼應,以一段90年代的“雙M戀”講述身份認同的故事。電影已經殺青,正在進入後期製作,不過咱能換個好記的名字嗎?

《馬蒂亞斯與馬克西姆》(Matthias & Maxime)

2018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數據、趨勢、展望.

根據美國導演工會規定,《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導演署名權只能是布萊恩·辛格,而不是在辛格被開除後趕來救場的德克斯特·弗萊徹。但如果你對弗萊徹的最終成品感到滿意,今年他還有另一部音樂傳記大片值得打call,主角同樣是一代同志巨星:艾爾頓·約翰。定檔5月的《火箭人》聚焦這位奇才的早年歲月,由新一代王牌特工塔倫·埃格頓飾演“樂壇大姑媽”,光預告已經騷上九重天了。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傻白甜系,請閉上眼深呼吸,因為——《天雷勾動地火2》就要來啦!

《火箭人》(Rocketman)

格里格·伯蘭蒂憑藉《愛你,西蒙》創造票房驚喜,下一部新片確定還是同志題材:關於深櫃巨星羅克·赫德森的未定名傳記電影。羅克·赫德森是20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大眾情人,為維持自己的演藝事業一直對外隱瞞性取向,直到1985年死於艾滋。另一位同志導演弗朗西斯·李憑藉《上帝之國》的光環效應,成功拉來中生代影壇毒瘤凱特·溫絲萊特和新生代演技新星西爾莎·羅南!在新片《菊石》中,肥溫和羅南將回到19世紀英國海濱小城,譜寫根據古生物學家瑪麗·安生平改編的不倫情史。

《菊石》(Ammonite)主演

最後,現實中是雙性戀的“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要自導自演一部雙性戀電影《水的編年史》,這也是暮光女的個人導演首秀。電影講述一名游泳女孩進入大學後在酒精、毒品和同性異性的SM性愛中兜兜轉轉,最終走出生命中這段混亂的故事......(呃,怎麼感覺像自傳?)

《水的編年史》(The Chronology of Water)導演

相信2019,相信同志電影,讓我們一路同行。

後記:不知不覺,同志電影報告已經寫到了第五年。我從不認為自己是這個領域的權威——我只是一個摸索者,沿路撒下一些麵包屑,希望能給關注性小眾題材的人留下一些有用的線索。

這是一個槓精為王的年代,2018年是我收到網絡噴子問候最多的一年,但也是我過得最舒坦的一年。以前喜歡跟人撕得面紅耳赤,現在離網絡選一點就覺得天高雲遠,生活愛我我愛生活。

也許到某一年,總想提筆寫字的習慣會徹底消失,同志電影報告會戛然而止。

但在這之前,我不會輕易狗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