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初為什麼打籃球?

用戶4474647406


我說下我,一個典型的高中才開始打籃球的大個子,初一淨高170,初三畢業淨高180。98年上初中的時候我是瘋狂迷戀足球,那時候正是98世界盃期間,一迷戀就是三、四年時間。至於高一為什麼還踢足球,是因為我們高中剛合併成立,還沒有籃球場,只能踢足球,拿過高中足球聯賽的最佳射手,曾經在一場淘汰賽60分鐘的比賽裡上演過帽子戲法。

到高二時,學校有了10幾個籃球場,正好學校要參加葫蘆島市的高中生男子籃球比賽,校隊招募隊員,我的一個女“粉絲”跟我說,我覺得你能踢好足球,你也能打好籃球,你報名試試吧,她這麼一說,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了。結果入選了,從入門開始學起,練了整整半年,每天至少2節課(7~8節課)的時間訓練,因為之前踢足球打的是前鋒位置,我對籃球場上的跑位還比較得心應手吧,但是對於打球的其他隊友來說,我算是門外漢了。

但是我有一個習慣,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也正是這個信念,我堅持下來了,高二是整個高中最重要的階段,我的老師,父母都不願意讓我打籃球,怕我學習下降,但是高中的孩子嘛,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叛逆心理,我沒有聽他們的話,毅然練起了籃球,後來拿到了葫蘆島市第一名的成績,那時候是06年。更讓人驚喜的是,那年期末考試我的成績出乎意外的進入到了班級前10名~之前一直是15名左右。後來我想,可能是心情好的原因吧。

就因為我的女“粉絲”的一句話,我從踢足球“轉型”到了打籃球,後來在大學期間也進入到了校隊,每次我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這個同學說的這句話,因為你們都知道,有人認可你,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

我是獨行彩雲間,80後,喜歡攝影,旅行,讀書。當然還有打籃球,歡迎大家點贊,關注,留言,一起交流。


獨行彩雲間


個人親身經歷

讀書時初一打乒乓球,打了一年,初始身高160,一年後仍是160。

初二開始打籃球,從160漲到172

初三畢業後,從172漲到180

高中畢業後穩定在183

當初打球,說實話,是受姚明和麥迪影響,MM組合剛成立,那時候看火箭的比賽熱血沸騰

球場上也是追隨偶像,不斷練習,逢放學必打1-2小時籃球,意味著天黑才回家

好處

1.長身體的階段,籃球蹦蹦跳跳,利於身高長高

1.打完籃球,進食也多,長身體階段,吃的多也長的多!

3.為了我們的籃球偶像,平時看nba,球場上活力四射,分攤學業壓力(工作壓力)

4.籃球也是社交,能認識一群拼勁十足的正能量小夥伴

5.至於讓女生能關注到(那就隨緣了)



IVAN亦洪


現在脫下球衣球鞋,換上了西裝皮鞋。現在我們的腕帶換成了手錶,籃球換成了公文包。那些年,那些青春,是否還會在某天的某個下午的忽然想起那些關於籃球的回憶,可迷離恍惚中那些回憶彷彿始終有關:3.24.23

從小學3年級就開始打球籃球。

高中以前的生活幾乎都在打球

籃球已經是身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現在打的少了。


用一杯酒敬過往


1.我是大二的時候才開始打籃球的也就是(20歲)當時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甚至看到籃球就討厭,一位同學經常拉我去看他打我才開始練習籃球的,至於為什麼主要有幾個點:

1.籃球可以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意志力

2.籃球可以提高自己反應能力

3.籃球可以培養自我的團隊意識

4.籃球可以讓一個人更加的開朗和積極

5.籃球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自學精神

6.籃球可以接觸到很多優秀的人並且成為朋友

7.籃球可以讓愛籃球的人變得更快樂

8.籃球可以讓人變得更加年輕和自信

各位喜歡籃球的朋友你們覺得尼?


3號速度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其實我父親都給我買了一個籃球,因為家庭處於農村,沒有籃球場,所以我們每天放學就在自家的門口,三五成群地拍籃球!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裡面有了真正的籃球隊,那些籃球打得好的男生都在女生面前,炫耀自己的球技!很討女孩子喜歡💕,所以我也不得不真正的加入學習打籃球的行列中。慢慢地,我愛上了這項運動,除了打籃球,有時間就會看看CBA, NBA。


橙色小馬甲


我覺得就兩點,身高和體重。任何體育類項目,除了基礎的智商,簡而言之只要不是弱智,有身高和體重,加上基礎訓練,就能達到普通運動員的標準。無論哪種運動,硬件條件才是核心。其他的都扯淡。籃球也是如此。


和佛陀賞花去


多重方面形成我對籃球的興趣吧,打籃球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球場上可以激發一個人的鬥志,增強求勝慾望,和隊友之間的配合可以鍛鍊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磨練任性,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決心,把打籃球當成娛樂活動,即可以消磨時間,又可以放鬆心情,有百利而無一害。


樂無憂說體育


一個是籃球運動員的影響吧,還有就是自己真的喜歡打籃球


阿L的世間百態


小時候一開始是為了煅練身體


無為天涯人


學校也只有籃球場😓,不打籃球也只能跟女同學跳皮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