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維權者的自我“修養”……


論一個維權者的自我“修養”……

世事如戲,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奔馳女車主從“維權鬥士”到“被維權”,“劇情銜接”之緊湊,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坊間眾說紛紜:支持、詆譭、區別對待,以及“黑公關”……

女車主已“闢謠”,稱確有糾紛,但並非詐騙等刑事犯罪,並授權律師對“造謠者”進行追責。

嚴肅新聞娛樂化著實不可取!

於是,粉巷君(ID:nbdfxcj)在上海與維權商戶們聊了聊;同時,也對話了奔馳女車主王女士(化名)的代理律師,力求從更客觀的層面,來審視這起事件……

01

粉巷君:怎麼確定你們的欠款人與西安奔馳女車主為同一人?

商戶:我們是從西安奔馳維權視頻裡看到她,通過視頻裡的樣貌、聲音認出她的。奔馳維權事件裡的簽字的字跡與我們合同上的字跡都一樣。

粉巷君:你們有什麼經濟往來,她又是如何欠你們款的?

商戶:我們是在她對競集守藝人美食集合店招商時候認識的,我們是競集守藝人的入駐商家。

而因競集公司的不專業,店面經營困難。我們簽訂的合同還沒有履行完,同時店面收款是競集公司統一收取,扣除公攤費用後,再分配給各入駐商戶,所以我們最後一個月的營業額也被捲走了。

粉巷君:事發後你們運用了哪些手段維權,有什麼效果?

商戶:我們其實是真的用了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夠想到的一切手段來進行維權。我們曾把她堵到過,並在派出所進行了調解。由於有開業、有經營,事件就是民事經濟糾紛,警方也沒有立案。

論一個維權者的自我“修養”……

粉巷君:為何選擇此時站出來進行維權?

商戶:之所以選擇現在發聲,一是因為奔馳事件我們才再次找到她們;二是希望奔馳事件塵埃落定,我們不想讓人以為我們是蹭熱點,兩件事是一碼歸一碼,我們也希望自己的維權能夠得到公正的看待。

最後我們還希望還公眾一個真相,她通過維權獲得了社會的同情和讚許,而我們卻要來承擔被欠錢的後果。

粉巷君:此時你們有什麼訴求?

商戶:首先拿回我們的本金,這是我們的血汗錢,也是我們共同的訴求。希望他們能站出來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為我們解決事情。如果她覺得我們汙衊她,希望她能拿出奔馳維權時的姿態,再次站出來維權。

其次,希望大家能夠看到,一個人維護自己利益的人,又在被別人“維權”,希望大家瞭解到一個真實的世界。

最後,我們希望通過這件事情能夠讓更多的有關部門或者是社會熱心人士關注到我們,能夠給我們提供相應的這些幫助,告訴我們該怎麼去維護自己的權利。

02

粉巷君走訪發現,該事件中,商戶和供應商是與上海競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競集公司)簽署的相關合同,王女士在該公司擔任監事。

因此,承擔首要責任的主體應是競集公司,而非其個人

對此,王女士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其個人沒有詐騙,沒有攜款私逃,沒有被追債,沒有躲起來逃債。並請相關部門協助其律師調查,是誰在誣陷她。

其代理律師周兆成也確認經濟糾紛的存在,並同時指出,網上一些不實言論已經涉嫌侵犯個人名譽。

粉巷君:作為代理律師,您如何看待當前商戶和供應商的維權行為。

周兆成:首先我們認定這是委託人王女士所在的公司與一些商戶、供應商之間的“普普通通的民事糾紛”。作為代理律師,我們理解涉事商戶與供應商的維權行動,同時也希望王女士所在公司的負責人站出來,與“民事合同糾紛另一方”進行溝通,希望“糾紛雙方”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糾紛。

論一個維權者的自我“修養”……

▲ 人去樓空的競集公司 圖片來源:粉巷君攝

粉巷君:在當前輿論壓力下,王女士目前的個人生活情況是否受到影響?

周兆成:民事糾紛完全可以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網絡上卻演變為對個人進行所謂的爆料和人身攻擊,詐騙犯、捲款逃逸這樣的言論完全與事實不符,已經對委託人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對委託人個人名譽造成極大侵犯!

粉巷君:目前您這邊有無收到商戶或者供應商發來的相關訴訟書?下一步是否將促成商戶供應商與女車主的見面對話?

周兆成:目前尚未收到商戶或供應商發來的相關訴訟文書。我們一直試圖與涉事商戶、供應商溝通,但是對方也許出於敏感,電話始終不願接聽,在此我深表遺憾。

也請媒體將我的態度轉達給對方,作為委託人王女士的代理律師,我願意作為“化解糾紛雙方的橋樑”。

但是,我仍需要強調應該依法維權,切莫“惡意炒作”,混淆視聽。這樣的行為不僅是對王女士名譽權、隱私權的公然侵犯,也是嚴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行為,甚至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了犯罪。

03

目前,雙方還在不斷公佈各類信息,結局尚待時日……

粉巷君更想說的是,“圍觀群眾”在成長,這是讓人欣喜的——“被維權”之後,雖然評論觀點各異,但網絡出現大量聲音,認為應將兩件事區分看待。

女車主向奔馳維權,理所應當!因為經濟糾紛,商戶及供應商主張自己的利益,同樣應予支持。

接受一個“有缺陷”的維權者,這是“圍觀群眾”日趨理性的表現。

任何一個公共事件,如果經過充分討論,我們都能在其中找到最大共識,進而推動社會共同進步。

但這些年,因為一個熱點蓋過另一個熱點,太多公共事件,未經充分討論即被遺忘。致使相同的事件,再次,再再次發生,仍舊只能通過維權來解決。

論一個維權者的自我“修養”……

藉助媒體力量維權,多是弱勢一方無可奈何的表現。

作為媒體,我們更期望每一件公共事件之後,都能形成長效的解決機制,讓弱勢一方的正當權利訴求,能通過一個正規渠道,有尊嚴的獲得。

“圍觀群眾”的成長,是促成這一機制的有效助力。但最終成效,依舊需寄託於公共事務管理者自覺、不懈的努力。

公眾的關注力,不應被浪費。

距奔馳維權事件專項調查組成立已經11日;距相關部門表態對陝西元勝涉嫌偷稅調查,已經過去6天……

熱點雖已轉移,眾多謎團如何徹底揭開,人們依舊翹首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