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將上市,電競急搶灘

【摘要】:繼虎牙、映客之後,鬥魚也奔赴資本市場。

文 | 時代財經 陳遠枝

鬥魚將上市,電競急搶灘

在虎牙登陸資本市場的一年後,鬥魚也赴美上市了。4月22日晚間,鬥魚在美國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代碼為“DOYU”,預計融資規模5億美元。

鬥魚、虎牙作為遊戲直播領域目前的兩大頭部平臺,都曾試圖去爭奪“國內遊戲直播第一股”的頭銜。在虎牙2017年7月首次透露上市計劃後,鬥魚緊接著在同年年底就被傳出要奔赴香港上市的消息。但一直沒有明確的時間點。

隨著此次招股書的公佈,業內盛傳已久鬥魚上市的消息,也終於明朗起來。

虧損上市

據鯨準數據,在上市之前,鬥魚就已完成了6輪融資。不過,鬥魚最新的融資時間還停留在2018年的3月,也就是說鬥魚已有一年的時間沒有新的融資進入。

曾被稱作資本風口的直播行業,如今鮮有融資的消息傳出。熊貓直播就因22個月無融資進入,在今年3月份劃上了句號。

在資本寒冬中,鬥魚選擇了上市尋求融資。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鬥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18.86億和36.54億,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直播收入是鬥魚的主要營收來源,分別以6.1億、15.2和31.5佔總營收的77.7%、80.7%和86.1%。

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鬥魚卻面臨著虧損的壓力。2016-2017年,鬥魚的淨利潤虧損為7.83億、6.13億和8.7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約27億元。雖然鬥魚2018年營收較2017年同比增長約98%,但淨虧損也擴大將近38%。

鬥魚在招股書裡稱,2018收入分成費用和內容的成本增長了103.2%,這正是在直播收入增加時相應的分成成本增加。

艾媒諮詢副總裁汪洪棟對時代財經表示:“優質主播對平臺的內容輸出相當關鍵,是平臺流量和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甚至能起決定的作用。鬥魚為了挽留頭部的主播,會在費用上投入更多。”

招股書顯示,2018年,鬥魚簽約了5200名頂級主播,其中592名主播擁有超過一百萬的觀眾,更與國內TOP100遊戲主播中的50位簽訂了獨家直播合同,包括8位TOP10主播。這些獨家主播在2018年為鬥魚貢獻了佔直播總收入50.3%的收入。

頭部主播的入駐,擴大了付費用戶群和提高了用戶付費平均收入。2016年,鬥魚付費用戶僅為90萬,截至2018年擴大至360萬,並於2019年一季度達到600萬。其中,每位付費用戶的平均收入也由2016年的164元,增長至2018年的208元。

搶灘電競

隨著招股書的公佈,鬥魚的股權架構也呈現在公眾眼前。招股書顯示,騰訊是鬥魚的最大股東,持有公司約40%的股份,在鬥魚B、C、E輪融資中都有著其身影。

作為國內的知名遊戲廠商,騰訊在遊戲內容、電競賽事、產品運營等多個方面給予了鬥魚全方位支持。2018年,鬥魚就獲得了騰訊手持的LPL和KPL兩個重磅電競賽事的播放權。

在鬥魚平臺上,目前最受用戶歡迎的電競遊戲《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等,都是騰訊開發、代理。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對時代財經表示:“鬥魚跟騰訊的合作並不侷限於資本層面,還會在電競版權、電競賽事上產生深層次的聯動。電子競技遊戲已被驗證過是可以產生廣泛關注度和現金流的領域,所以鬥魚未來會重點聚焦。”

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2019中國移動電競市場監測報告》顯示,2018中國移動電競市場規模達到449.3億元,用戶規模達到3.02億人。移動電競的職業聯賽成為大眾關注熱點,其中KPL職業聯賽、BPL職業聯賽賽制完善、影響力大,是移動電競商業化的標杆。

2018年,中國電競行業因為IG奪冠、入列亞運會比賽項目等多次熱門事件迎來高光時刻。電競市場的潛力逐漸被開發,鬥魚也不願錯過這波紅利。

基於這樣的市場前景,移動電競的賽事直播成為鬥魚的發力點。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18年,鬥魚就承攬了《英雄聯盟》S8賽季、LPL全部賽事、MSI賽事、PIPC職業邀請賽,更是搶下了具有全球最高水準象徵的電競賽事2018 CSGO Major的全直播平臺獨播權。

招股書中也提到,鬥魚本次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提供更多優質電競內容,繼續增強技術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並加大營銷力度,以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用戶基數。

隨著電競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老對手虎牙也坐不住,進一步蓄力佈局電競。

電競,被虎牙定為2019年發展的主題。除了籌建電競公司外,虎牙今年4月還為佈局電競內容的增發5億美元股票,籌備“糧草”。

汪洪棟表示:“電競遊戲因天然擁有著競技性,更加具備觀賞性。電競賽事的內容與遊戲直播平臺本身的定位相對契合,能夠起到引流和沉澱用戶的作用,所以鬥魚和虎牙不惜斥巨資爭相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