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原創小說《秦王貼身帶刀護衛》第十三集:滅亡之路

小說:原創小說《秦王貼身帶刀護衛》第十三集:滅亡之路

韓國一直沒有有名的將軍,但卻出了兩個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一個是申不害,一個就是韓非,可惜韓非生活的時間太晚了,也沒受到重用,趕到韓國快被滅國了才出來,如果韓非生活在韓昭候時期,那韓早就強大了,韓國有這樣兩個重要的思想家,卻沒有能拯救韓,最後還是被滅國了。申不害這一套,不是用在富國強兵上,所以韓國的變法沒有延續性。

韓國的周邊環境也非常的惡劣,他的西邊是強大的秦國,南是強大的楚國,北是強大的趙國,東是魏國和強大的齊國,它的生存空間很狹窄,周圍全是強國。而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削弱韓國,從公元前294年開始,到公元前293年,秦國大將白起一次就屠殺了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之多,隨後白起把太行山以南也給佔了,又佔了野王就是河南的沁陽,野王是韓國的咽喉要塞,這野王一佔韓國被迫把北方整個郡都割讓給了秦國,後來韓國國君還要去朝拜秦國君,成了地地道道的附庸國,秦又佔了魏國一大片土地,並建了個東郡,這一下把六國南北分割了,從此六國無法再合縱。秦軍再把南陽佔了,韓就徹底失去了抵抗,只剩下了國都新鄭苟且偷生,能過一天算一天。

韓國是戰國時期的弱國小國,面對這麼多強國,需要通過改革自強,如果改革不行,那就只能是在外交的夾縫中求生存,他應該聯合六國去對付秦國,而韓國卻在侍奉秦國和聯合六國抗擊秦國兩條路線上左右搖擺。岸門之戰秦攻佔了今河南的原陽,韓國急眼了,韓丞相說盟國都不可靠,只要交給秦國一座名城,再聯合秦攻打楚,這樣可以免韓的兵災,在打楚國時我們還能得到實惠,韓就決定這麼做了。

楚王得到消息後非常擔心,就召集謀士,謀士建議:我們可以大力宣揚楚國要援助韓國去打秦國,告訴韓國可以全力去抗擊秦國,楚國將是韓國最強有力的後盾。這韓王一聽楚國的意思,這才是他自己的本意,但有人勸韓王說,這是楚國知道咱們聯合秦要去打他迫不得已的虛張聲勢,如果你真信了,那你一定會上了楚國的大當,韓感覺秦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就舉起了抗秦的大旗,和秦國真刀實槍幹起來,結果頂不住,韓宣惠王就催促楚,說你楚國不是說傾全國之力支援韓抗秦嗎?現在快來救我呀,結果這楚國一兵一卒都沒派,這一下把韓國可坑壞了,韓國打了個大敗仗,無奈地把自己的太子派到秦國當了人質,這韓國被楚國狠狠地忽悠了一把,最後只能依附秦國苟且偷生,如此窘境被第一個滅掉不是必然的嗎?這樣,韓國就成了被秦國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本文原創作者:頭條號用戶名“李唐世家or團結力量99”,簡稱“李唐世家”,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請勿轉載,分享請注意出處,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敬請關注原創系列小說《秦王貼身帶刀護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