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古人曾把寫詩的方法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摘一句亦成詩”,“一句一意”,也就是說,詩中每一句都是單獨的意境,隨便摘出哪一句都可以是一首獨立的詩。

而另一種則是“摘一句不成詩”而是“一篇一意”,這類詩環環相扣,你單獨看每一句都不能是獨立的,必須要整首詩連貫在一起才能讀出詩意,這就如同我們現代人寫的作文,要通篇來看才能理解出作者所寫的意思,要說這類詩寫得最好、最經典的卻是唐代一位不出名的詩人金昌緒寫的一首《春怨》。

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金昌緒的生平已經無從考證,只知道他是唐朝餘杭人,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一帶,他一生只寫過這一首《春怨》,卻被收入《唐詩三百首》中,可以看出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

為了各位看官有更好的理解,先對這首詩進行解析,再通讀全詩:《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春怨》看似只是寫閨怨,實際上是一首小女子懷念徵人的詩,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時代意義,反映了唐朝時夫妻之間所承受的分別之苦。

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打起黃鶯兒”首句如一峰突起,勾起讀者懸念。按常理說,春天的黃鶯是最討人歡喜的一種鳥兒,而詩人偏偏要寫小女子打起黃鶯兒來,讓讀者不禁產生疑惑,不能理解女子的行為,所以引導人們往下讀,迫切要從下句中尋找出答案。

不出所料,詩人果然在第二句中寫出了小女子“打起黃鶯兒”的原因是“莫教枝上啼”。這又是一層懸念,讀者讀到此處仍然疑惑不解:本來明媚的春日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在這樣的美景中,又有黃鶯的鳴啼是多麼令人心情愉悅啊,女子又為何不讓黃鶯啼叫呢?

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接著詩人寫出第三句詩“啼時驚妾夢”。緊扣上一句,寫女子是因為黃鶯的啼叫聲驚擾了自己的夢境。那麼詩中的女子她做的是什麼夢?為何這樣怕被驚醒呢?

最後一句詩“不得到遼西”說出最終答案:原來在夢境中,小女子正趕往遼西,與分別已久的徵人團聚。她怕被驚破的夢境,正是心裡日思暮想的美好場面,惟恐夢醒後“不得到遼西”。讀完全詩,讀者豁然明白。

這首詩,就好似人們平時一層一層的剝洋蔥,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四句詩,每一句都令人產生疑問,急切想知道答案,詩人又在下一句解釋上一句的疑問,而又產生新的疑問,直到詩的末句才揭開了整個謎團,解釋了詩中所有疑問,讓人茅塞頓開,拍手叫絕,由衷佩服詩人的高超詩藝,下面來一起品讀這首《春怨》。

一生只寫過一首詩的詩人,卻寫出詩壇名篇,看完你就會暗自歎服

春怨

唐代: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云:敲打起樹枝,趕走黃鶯鳥。不要讓它在那樹枝間鳴啼。不讓他的鳴啼聲會驚醒我的夢,讓我在夢境中不能趕到丈夫戍邊的遼西。

這首詩通篇只有四句詩,雖然只說一件事,卻不是一語道破,而是環環相扣,曲折妙極,令人稱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