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聖”馬雲

說到中國這四十年來的風雲人物,馬雲不可不談,並不是因為他的事業有多麼成功,財富有多麼驚人,而是因為他的商業行為,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他如同齊天大聖一般,“攪得周天寒徹”的性格,也為中國的企業界帶來了很多啟示。

有一個很有趣的比較,同為出自中國的世界級企業家,任正非和馬雲有著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任正非沉穩寡言、高瞻遠矚的形象,更符合人們對於企業家的定義;而馬雲卻恰恰相反,越是冠蓋如雲的場合,他越是興奮,越要成為全場的焦點。他走遍世界,所到之處均颳起一股“阿里巴巴旋風”;面對各國政要,也毫不拘束,稱兄道弟、言笑晏晏,甚至加拿大的總理都請他幫忙賣龍蝦;即使面對特朗普,也能翻臉不認人,宣稱曾經許下的“為美創造百萬就業”的承諾,隨時都可以作廢,其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一個現代版的齊天大聖,完全不按牌理出牌。

從貴州大山、行伍生涯,到深圳下海最終走出國門,研究任正非的成長軌跡,我們會發現有跡可循。但馬雲就不一樣,他就是一個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大聖,一個不世出的奇才怪胎。至於說孫大聖的道行,究竟從何而來,誰也說不清楚,在此試著分析一下,姑妄言之,各位看官也就姑妄聽之吧!

孫大聖的翅膀

有一天我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長相奇怪的人,操著一口浙江普通話,說話很幽默風趣,他在電視上講:“什麼是風投?風投不是爹,也不是媽,風投是舅舅。我們常說如果一個人很可憐,都說TA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說明舅舅就是自家人,錢拿了是不用還的”。這就是當時在北京做黃頁的馬雲,幾句話下來,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果不其然,這位其貌不揚的人一騎絕塵、揚名立萬。如果說2006年以前的馬雲多少帶有一些傳銷講師那種忽悠氣質的話,2014年在美國IPO路演中的馬雲,則完全是一副君臨天下、縱橫捭闔的風範了。到如今,更是成了中國的形象大使,中國企業家風靡世界上的一張名片。

作為互聯網大佬,馬雲是一個異類,沒有光鮮的履歷,也沒有名校的背景。馬雲自己曾說過一句話,他不懂技術,也不懂互聯網。那他為什麼能抓住互聯網浪潮的機遇,而沒有選擇做別的生意?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說起互聯網,從最初的搜狐、網易、新浪三大門戶網站,到後來的“BAT”,快速迭代的時代總會產生很多幸運兒,但幸運也有短和長的區別,如今的門戶網站已經黯然失色,即使是同為“BAT”的百度,與“AT”兩極遙不可及相隔著的,不僅是2000多億的市值,還有整個互聯網的江湖。

在我看來,這和人的活法有關。人在世界上大致有三種活法,點、線、面。有的人抓住一點,不計其餘,比如說張朝陽,抓住一個時代的痛點,他就能迅速成為門戶網站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伴隨社會前進的步伐,他必須承擔被淘汰的風險。因為畢竟點上的觀察尺度太有限,很難做到與時俱進,超越自我。就像凱文·凱利說的那樣:“在當今這個時代,構成最大威脅的對手一定不在行業內,而是那些行業之外你看不到的競爭對手”。這句話在互聯網行業已經被驗證。

阿里在支付領域被微信以“春節紅包”的形式偷襲,百度在搜索領域被今日頭條以信息流的方式挑戰……在其他行業,如製造業、服務業、餐飲業,一生懸命不失為一種令人稱道的活法,但在快速變化的互聯網行業,這條路會越走越窄。

除了張朝陽,丁磊、李彥宏也是如此,他們三個,代表了一類典型的互聯網創業者。喝過洋墨水的高材生們,把西方世界的idea和技術與理工男先行先試的行動力結合在一起,再嫁接到中國的巨國市場中,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膨脹,這批一夜成名的幸運兒們也成為早期互聯網神話故事中的男主角,成為中國的英雄人物。

其成功的秘訣,無非還是複製和克隆。作為點上的專家,他們曾佔領了時代的高點,但如果不能夠自我揚棄和昇華的話,危機遲早會到來,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和他們相比,馬化騰就有些不同了,他沒有留過學,也不是個純粹的理科男,他立足於深圳這個純粹市場化的城市,這裡魚龍混雜,沒有文化藩籬,氣氛自由,各種賺錢的點子像雜草叢生,商業氣息極其濃厚,一個人很難沉下心來搞學術,馬化騰當年在深圳讀書,就成天想著怎麼賺大錢,才有了後來的騰訊。

所以深圳很難產生好大學,鳳凰大學到這裡都變成了野雞,成了商學院,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在逐利中驅動創新,現在居然成了一個硅谷加華爾街加香港的集合體,既有資本,又有創新,這在全世界都找不到。

雖然也是靠拾人牙慧的社交起家,但騰訊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依託於社交走向縱深,從qq到微信,再到產業生態的佈局,彼時的“抄襲大王”,如今已經實現從全民公敵到寡頭一極的轉變,馬化騰在線上可以說走得很遠。

這條線就是流量,如何佔據更多的用戶時間,是互聯網時代重要的課題,龐大的騰訊帝國正是依託流量這條縱貫線而生,超過十億規模的流量也成為騰訊最堅實的護城河。

馬化騰之所以比上文三位走得更遠,在我看來,其原因也很有趣,正因為他不是理科男,不靠技術吃飯,所以他就可以更加開放。能走長的人,往往在點上的專業性不強,不夠高大上,這樣反而有更大的空間。

到了“孫大聖”馬雲,就更荒唐了,他不懂技術,更沒有專業背景,完全就是一個外行,他就是個想創業的商人,什麼都沒有,要錢沒錢,要背景沒有背景。

如今人們對於聚光燈下的人物,似乎總有一些陰暗的心態,期望找到一些其成功背後的齟齬,以說明自己的蹉跎主要是因為沒背景。江湖總有風傳馬雲的父親是高幹云云,這純粹是扯淡,他爹擔任的最高職務就是杭州戲曲協會的主席,一輩子痴迷唱戲。

要說父輩對馬雲的影響,可能是表現欲吧,今天的馬雲總想上臺表演表演,之前唱歌跳舞也就罷了,最近玩票都玩在電影上去了,很多明星也很給面子的來捧場,也算是圓了他少時的舞臺夢吧,但要說父輩對於馬雲商業上的影響,可以說幾乎沒有。

沒有專業、沒有背景,沒有原始積累,馬雲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平心而論,馬雲並非一個傳統意義的商人,很多人把馬雲的成功稱作屌絲的逆襲,其實除了長相外,馬雲各方面的能力絕對遠勝於旁人:大學時期就擔任學生會主席、杭州學聯主席,一畢業就進入高校任教,任教期間就評過杭州十佳教師,90年就受交通廳的委託去美國,95年就受外經貿部的委託全程接待楊致遠,普通人怎麼可能做得到?換句話說,在大眾認識馬雲之前,他早就已經成功完成了由普通人向成功企業家的蛻變。

即使是其貌不揚,也很難說是多大的缺點。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郎才女貌”,好像男人有沒有“貌”並不重要,有才華就夠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還有另一句古話叫做“以貌取人”,尖嘴猴腮、獐頭鼠目、形貌不佳的人,在古代即使考過科舉也不能做官的。

太多的醜人像鐘樓怪人卡西莫多一樣,從小遭人白眼,被人嘲笑,他們承受了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偏見和壓力,因此絕大多數變得自卑、孤僻、逐漸邊緣化,只有極少數人能把嘲笑變成自嘲,這就很了不起了,自嘲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它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鍛鍊了一個人極強的爆發力和彈性。

這種人在奚落和嘲笑中長大,但當他把奚落變成動力,把嘲笑變成自嘲,自嘲變成幽默,幽默又導向智慧,智慧最終會產生大師。馬雲就是典型的代表,在被嘲笑中長大的他,像孫悟空一樣,反彈能力極強,只要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就能大鬧天宮。

除了相貌,要是再說缺點的話,就是不夠專業了,馬化騰好歹做過軟件工程師,馬雲則是完全不懂。有一種說法,說馬雲不如李彥宏和馬化騰那麼懂技術,就認為阿里的技術最差。但馬雲說,正因為自己不懂技術,所以阿里的技術才是最好,對技術人員很敬仰,尊重和熱愛技術;也正因為這種不懂,他才能夠對人間百態、世相人心的感受比別人更加立體,更加豐滿,所以他是在面上生活的。這種人的存活率很低,絕大多數都是人浮於事、淺嘗輒止,但是一旦成活了,就是開天闢地的人物。

如果說尊容欠奉和不懂技術是馬雲的兩個“缺點”的話,那麼馬雲同樣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點:

第一就是他的講演才能。這是個需要忽悠的時代,小至對員工的激勵,中至對投資者的拉攏,大至市場的拓展,都需要忽悠能力。把故事講圓,講好聽是需要天賦的。

馬化騰也罷,李彥宏也罷,雖然字正腔圓、普通話很好很利索,頭髮油光水滑,說話滴水不漏,但毫無個性化、煽動力可言,甚至有些老兄話都說不清楚,讓他們說話是很痛苦的事情。

在整個互聯網界,論及口才,我認為沒有能超過馬雲,今天的發佈會紅人羅永浩,包括昨天的演講高手賈躍亭等等,和年輕時候的馬雲比,簡直差遠了,即使現在馬雲已經有所收斂,那也是金句頻出,好戲連臺。

在互聯網時代,從願景變成產品很容易,聚人氣才是關鍵,所以導流是個大學問,口才就是生產力,馬雲具備了幾乎所有人都不具備的強大生產力。

馬雲的第二個優點,就是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早年還沒有出頭的馬雲,不管學校水平如何,但是總算是認真學了幾年英語,其英語水平真是沒說的。

這裡面我想起一個小故事,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同學經常抱怨,為什麼重點大學裡面漂亮姑娘那麼少,而次一些的學校裡面美女如雲。我跟他們講,虛榮的鮮花需要恭維的牛糞。

女人天生就需要恭維,從15歲豆蔻年華開始,美女總會被各種狂蜂浪蝶追逐,侵擾和絞殺,能夠靜下心來的少之又少,所以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幾乎都是醜女,沒有人去騷擾,只能讀書聊以自慰,所以說“好男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馬雲學英語也是這個道理,學校又不好,尊容也欠奉,他只能下功夫讀書,再加上語言天賦秉異,馬雲的英語自然練了出來。

講演能力加上英語水平,這兩隻翅膀承載著馬雲越飛越高,飛到了達沃斯,飛到了聯合國,飛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了中國的形象大使,和各國政要名流們稱兄道弟,當然這也帶來了另一個笑話,馬雲屢屢在各種重要場合出席,讓很多老外都認為中國人就長這個樣子。

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會,國內比他高大俊美的多得是,像搞互聯網這幾個老兄,馬化騰、李彥宏這些都是一表人才,苦於拿不出手。

像李開復這些人,英語不錯,也挺能說,一身行頭穿戴上也能拿得出手,但那種激情四射和縱橫捭闔的演講能力,和馬雲的差距,簡直不可以道里計。

尊容欠奉導致的幽默達觀,專業不通導致的開闊視野,再加上流利的英語和極佳的口才,這可能就是馬雲這個孫大聖道行的秘密所在吧。

“三”“五”個浙江

然而孫悟空再無法無天,終歸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如果說馬雲是孫悟空的話,那麼這塊石頭就是浙江。千萬不要小看浙江這塊土地,這可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海洋、中國民營經濟的大本營,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誕生馬雲這樣的怪胎。

對外而言,全世界有三個浙江,對內而言,浙江又可以分成五個板塊。所謂三個浙江,指的是本土浙江、中國浙江和海外浙江,這三個浙江各有3000萬人,浙江人的特點是,只要有點條件,總想自己做老闆,因此身家百把萬上千萬的浙江籍小老闆,簡直是遍佈全球各地。

多少年來,浙江都是出俊才的地方,陸游、王陽明、魯迅、金庸這樣的才子說不上俯拾皆是,總歸是一派儒雅風流。結果現在浙江人都跑去經商了,碩果僅存的文化人餘秋雨,還是被很多人嘲笑的對象。但欣慰的是,無數極富商業頭腦的浙江人投身於市場經濟的海洋,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又一個發動機。

所謂五個板塊,指的是浙江內部的分野,第一個板塊是農耕文明時代的典型浙江,我們管它叫金粉之地,富饒江南的代表——杭嘉湖平原,就是杭州、嘉興、湖州。綾羅綢緞、詩詞歌賦、輕歌曼舞、煙柳畫橋,各種美好的詞都能用在這裡,這也是文人心中的人間天堂。但在改革開放以後,一直到2000年前後,這片區域卻一直沒什麼起色,甚至有些衰敗。

雖然衰敗,杭嘉湖平原卻一直很看不起旁邊的溫臺地區,就是溫州和台州。因為這裡在歷史上屬於三不管地帶,是海盜和倭寇的大本營,民風彪悍,自力更生,重商輕政,投機取巧。溫臺人在和平時期出海經商,一旦禁海就去當“快樂的海盜”。

第三塊地區是寧紹平原,寧波和紹興,寧紹正好介於兩者之間,既不像杭嘉湖是魚米之鄉、金粉之地,也不像溫臺海盜橫行、生性強悍,但他把這兩者結合了起來。紹興自古以來就是文人薈萃,當溫臺輸出海盜或者遠走南洋的時候,紹興就輸出師爺。

這個地方儒雅之氣還是很濃的,鋌而走險、作奸犯科,打家劫舍的事情不想幹,生存壓力又大,所以紹興人只能好好讀書,學得文武藝,售予帝王家,因此全中國最大的師爺輸出地就是紹興。周恩來家其實都是有師爺傳承的,年少時周恩來跟著家人一路地北天南,從淮安到了東北,其實就是師爺之路,而周恩來日後也成為了全中國全球最大的師爺。

和紹興比,寧波的文化氣息相對淡一點,更重視商業,如果說紹興是一瓶很好的女兒紅,寧波就是更烈一點的黃酒,它的城市口號就是“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寧波雖然也出過王陽明、餘秋雨這樣的人,但骨子裡更喜歡的還是經商。

近代以來,寧波人主要的活動地點是上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上海的崛起,為寧波人展現才華提供了舞臺,他們既有溫臺地區人的開拓精神,又有紹興人的那種儒雅,此時的上海,正好出現了買辦行業,寧波人天生就適合做買辦,因此寧波幫快速形成。

19世紀80年代,上海的“寧波幫”買辦已超過“廣東幫”而獨佔鰲頭,寧波人支撐起了上海的繁榮和發展,中國第一家機器軋花廠、第一家榨油廠、第一家火柴、第一家機器製造廠、第一家銀行,都是在滬甬商創立的。到今天為止,上海那些成功的商人追根溯源,十有八九都和寧波脫不開關係。

第四個值得關注的板塊就是金華地區,包括永康、義烏、東陽等,這個板塊的特點也很鮮明,既不靠海,又不臨近通州大邑,交通非常閉塞,從杭州開車一百二三十公里,居然要四個多小時。最典型的就是東陽,除了鼎鼎大名的橫店外,東陽最大的特產就是包工頭,我曾經和廣廈的老闆樓忠福合作過,他就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粗拉野蠻的根本不像浙江人。

走出去固然了不起,請進來才是金華人最厲害的地方。匱乏的自然環境讓他們天然有一種作交換的頭腦,義烏有一種貿易叫做雞毛換糖,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

當雞毛換糖的小販們趕上了改革開放大時代以後,他們就開始居中做創造市場的生意,這就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寧波的製造業也很發達,而且區位也是通江達海,為什麼沒把市場做出來”?很多人都說壓根兒做不過他們。

我想這可能和義烏的地理環境有關,做實業沒有優勢,只能做市場,再加上遇到幾個比較好的官員,能夠製造政策窪地,做到長遠規劃,持之以恆,最後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益。

周邊的一些製造業重鎮,像溫州、台州、寧波、紹興等,都放棄了自己做市場的野望,一門心思做好製造業,然後把市場放在這裡,藉助這裡走遍全世界,當整個浙江舉全省之力藉助這個平臺來釋放自己的產品的時候,它不想成為世界級的小商品市場都不可能。

第五塊麗水和衢州,就相對邊陲一點了,這裡靠近福建和江西的三省交界之處,也是土匪亂黨常年出沒的地方,兩個地方經濟談不上多少可觀之處,但是風物很奇崛,也出了不少怪人。

比如說衢州江山縣的戴笠等等,浙江省大概就是這麼五大塊,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無論是三個浙江還是五個浙江,成千上萬的小老闆們,一起組成了這片市場經濟的海洋。

小商和電商天生就是同盟軍,小老闆就像是花果山的猴兒們,呼喚著孫大聖的到來。馬雲恰好擔任了這個角色,依託互聯網,他服務了成千上萬的小老闆、草根創業者。其實從最初的黃頁開始,到現在的信息流、物流到金融流融會貫通,馬雲一以貫之的思維邏輯都是如此。

多少年來,這些小老闆活在遺忘的角落,我們一直躲避他們。服務業也好,金融業也罷,都想傍大款。而這些大款們,尾巴也翹的越來越高,越來越自以為是。所以馬雲說了一句很到位的話“中國80%的金融資源是給20%的人服務的,80%的人接受不了服務”。

中國民營經濟嗷嗷待哺,而且極具活力。當大家都去傍大款的時候,誰真正能夠服務這些極具活力的、極具創業精神和動力的、在路上的這些企業,誰就是未來的老大。

關鍵是馬雲找到了一個為這些草根服務的手段——互聯網。通過互聯網,他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打開了財富的大門,他自己也成了這個時代的英雄。

原來我們可能只關注老虎、獅子,從沒關注那些產業鏈低端的“猴子”。但通過互聯網,馬雲基本上一夜之間就把成千上萬的個體戶全部整合了。

成千上萬的“猴子”在阿里巴巴這個平臺上“淘寶”,它成了全球掌握“猴子”最多的人。馬雲這個美猴王背後,離不開成千上萬只“猴子”的支持,浙江也成為了他的花果山。

“一個戰士不是戰死疆場就是回到故鄉”,曾經在北京、上海漂泊的馬雲,最終回到了杭州,馬雲終歸離不開浙江,就像安泰(古希臘神話裡的英雄)離不開大地母親的懷抱。

最後馬雲也成就了浙江,尤其是成全了杭州,如今整個杭州已經變成中國“互聯網+”最發達的智慧城市,浙江終於又回到了杭州的時代,政治,經濟,人文全部薈萃於此,馬雲雖然不懂科技,不懂互聯網,但他懂趨勢,懂人性,浙江這片商品經濟的汪洋大海,最終成為馬雲破繭而出、揚名立萬的舞臺。

今日歡呼孫大聖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今天我們講馬雲,他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是學不來的,能學的是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活法,他不像很多企業家活的那麼拘謹,那麼畏縮,那麼嚴格地遵守士農工商的鐵律,見官大一級,言不由衷,身不由己。

相反他活的很瀟灑很自在,和西方政要的親密就不用說了,即使在中國的總理座談會上,他也能直截了當的說:“我的話可能有些‘刺耳’,有些不太好聽”。總理也馬上隨之表態。

中國的老闆們很多都是當孫子當慣了,一見到權力,就下意識的發抖,要不就是想方設法勾兌,而馬雲就是那個不敬天、不禮佛的孫悟空,得志時他是齊天大聖,不得志時他是弼馬溫,是五指山下的潑猴,但絕不是擦鞋舔腳、溜鬚拍馬的蝦兵蟹將。

如今不僅僅是互聯網行業,整個中國社會的承受能力和容忍邊界,乃至官場的話語尺度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看起來馬雲的所作所為帶有極強的個人色彩和偶然性,但這種偶然性的背後,是對縱橫捭闔、汪洋恣肆、有著強大自信的企業家群體的呼喚。

像任正非、馬雲這樣的企業家,錢只是實現其價值的手段,甚至也不能單純用社會責任感來形容,他們更多是在超越國別和政治的層面上,推動民族和社會的進步,這就是企業家的偉力之所在。

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大可以不必畏畏縮縮,民營企業的發展不止有充分的必要性,更有深刻的必然性。百川歸海,市場經濟必然是最普世的規律,而作為市場經濟的直接參與者,企業家和政治家、科學家一樣,都有著改天換地的力量。

有朝一日,中國能夠成建制的出現任正非、馬雲這樣的企業家,且不說規模和體量,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氣度和自我認同意識。那無疑宣告著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

“孫大聖”馬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