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手記】皋蘭什川:古鎮萬樹梨花開

【驢友手記】

古鎮萬樹梨花開

【驴友手记】皋兰什川:古镇万树梨花开

早就聞知蘭州四大花會的盛名,其中安寧桃花會、永登苦水玫瑰花會以及榆中和平牡丹花會我都光臨過,今年又去了皋蘭什川梨花會,總算圓了逛四大花會的夢。

有資料記載,什川歷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川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鎮離蘭州僅有20公里,黃河穿腹而過,這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盛產瓜果,素有塞上“小江南”美稱。在這方水土留下亙古不變的沃土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就是萬畝梨園了。

什川梨樹的神奇在於300多年長盛不衰,這主要得益於南北兩山青峰作屏、一堤之隔的黃河水滋潤以及代代什川人的精心打理。

清早從蘭州出發,車行不到一小時便到了什川鎮。下了車,順著山路行走十幾分鍾就到黃河邊上。在這裡,黃河自東向西再向北,繞了兩道彎,形成一個大S形,把什川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而四面石山聳峙,環繞合圍,形成一塊405平方公里的小盆地。盆地東半部是萬畝梨園,西半部是生態農業園。黃河水清澈如詩似畫,水流平緩如鏡,河上的數座大橋,包括聲名遠播的“中國農民第一橋”,將東西兩岸連成一體,山水環抱,雞犬相聞,從那些掩映在梨樹林中的紅牆綠瓦磚混房舍、自然形成的村落可以知道,這裡的百姓生活得平靜而富有。梨花盛開之時,梨園之中桃花飄紅,柳色青青,到處呈現出一派 “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自然、和諧之美。“中國第一古梨園”果然名不虛傳。

四月初的梨花最有觀賞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遠遠望去,也不知有幾千棵梨樹一同綻放開如雪似的花朵,也不知這些美麗的天使蔓延過幾十里地。在一剎那間,鑲嵌在我雙眸裡的是千朵萬朵梨花,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潔淡雅,靚豔含香,風姿綽約,真有“占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氣勢。你瞧,在春陽的撫摸下,梨花迎著微風,張開了笑臉。那雪一般的白,白得朦朧,白得素潔淡雅;繁茂的梨花多得滿樹枝都是,花兒們你擁我擠,手挽手好像趕集似的,有盛開的,有含羞欲放的。再細看那梨樹葉綠得如水,綠得發亮,綠得透明,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心曠神怡。還有遒勁勃發的老枝橫陳歲月,魚鱗般樹幹訴說著滄桑的記憶,讓每一個前來賞春的人們感慨大自然的偉力。有些老梨樹樹根都已成空洞,但它的樹冠頂部新的枝條上,照樣開放著一簇簇雪白的梨花,令人嘖嘖稱奇。古人曾把雪與梅花作過對比,“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身處在萬畝梨園中,覺得將梨花與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遜雪之白,也不輸梅之香了。難怪清代文學家李漁贊曰:“雪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什川人偏愛種梨樹,家家以此為業,以此為樂,如今已成了許多老百姓奔小康的重要經濟來源。這裡的梨園大得叫人讚歎,山窪裡,河灘上,房前屋後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梨樹,前後左右都望不到盡頭。叫人最感到奇異的是,那些百年梨樹老枝遒勁,形狀迥異,但大多仍然枝繁葉茂,可開花結果。漫步在樹蔭下,繁花似錦的梨樹樹冠相依,綿延不絕;樹陰下流水潺潺、禾苗青青,頓時叫人忘卻了許多紅塵煩惱。尤其什川的軟兒梨清香、醇甜,嘗一口頓感神清氣爽,舒暢不已。于右任曾寫詩讚曰:“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滿樹紅顏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

梨樹下的什川,充滿了田園詩意,彷彿一塊世外淨土,會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心裡充滿了安詳和靜謐。

“滿眼煙花寵三月,一川春色直到山。”在美麗的季節踏春梨園,什川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水都在敘述自己的故事,都在展示著一種典雅的人生哲學。這就是萬畝梨園的魅力,用一種茂盛的思辨,一種韌性的激情,書寫金城四月的朦朧與渴望,承納天地亙古的博大與無垠,詩意大自然滄海桑田的語言,讓每一個賞花尋夢的來訪者,都感受到梨花極盡絢麗後的燦爛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