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帖,一場與古人的心靈交會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

——————江蘇書協——————

“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碑帖,當然也屬於書的範疇。像傳世的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赤壁賦》等法帖,這些不但是書法藝術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傳的好文章。

學書臨帖固然重要,但讀帖則能提高我們的藝術分析、鑑賞能力和修養。清蔣驥《續書法論·臨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養性情,感發志氣。若絕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則不足與論書。”當然,學書者“讀帖”不光是領略其文采,更重要的還是要從書法的角度去觀察其章法、筆法和情趣意境。

既然讀帖如此之重要,那麼如何讀帖呢?

所謂精察。

唐代孫過庭在其所撰《書譜》中寫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說觀察一定要精細。一般地說,初學者應該把“讀”和“臨”這兩個環節同步起來。臨什麼,讀什麼。可按臨寫的順序,先點畫後結構地對所要臨習的字逐個“相面”,從組成字的基本“細胞”看起。先看點畫的形態、走向、質感和輕重,然後再看每個點畫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沈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書法論叢》中,談到對起筆的觀察時說:把身邊攜帶著的米老七帖照片,時時把玩。對於帖中“惜無索靖真跡,觀其下筆處”一語,若有領悟。就是他不說用筆,而說下筆,這一‘下’字,很有分寸。

非如此,筆鋒就不能夠中;非如此,牽絲就不容易對頭,筆勢往來就不合。明白了這個道理,去著手隨意遍臨歷代名家法書,細心地求其所同,發現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筆皆如此,這就是中鋒。不可不從同,其他皆不妨存異。沈老讀帖的經驗之談,仔細琢磨起來很有味道。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在讀帖時,還可以把點畫比較著看。比如在一個字中,相同的點畫是如何處理的,不同的點畫在虛實、粗細上,到底有多大的差異,要進行比較、分析。字中的某一個點和某一畫的粗細,常常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異,看得不細,就會將本來粗細反差很大的點畫忽略,那麼臨寫起來也必然點畫不分,學得“像”這一關就過不去。

在觀察結構時,首先分清哪一畫是這個字的主筆,點畫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位置,是如何銜接、呼應的,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觀什麼:

觀其字的各部分關係,看清疏密與停勻

觀其字的整體,看清正側與大小比例

觀其筆墨神采,領悟字的精神氣勢

觀其章法佈局,認清各字的位置擺佈

觀其落款鈐印,部位是否妥當

由以上“五觀”可知,讀帖、臨帖,精思細研,是十分必要的。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所有的書事都在於用筆,核心就是把筆控鋒的上下左右輕重緩急。還有肥瘦筋骨得勢與失勢等。

漢字表情達意,準確簡潔,十分講究“優化組合”,還要“顧全大局”,講究“避讓”。根據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長有短,有松有緊,有粗有細,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方有扁……這種組合,漢代書家蔡邕說:“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高效讀帖方法: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讀帖時所要做的功課不少,想把帖子“讀”好有沒有秘訣?

回答是:絕對有。宋黃庭堅在《論書》中所說:“細看令人神,乃到妙處。”另外,我們還要分析和了解作者書其帖時的背景,心情等,並進一步擴大研究分析其與同一字體的其它範本的異同之處,廣取博覽,吸取適合自己口味的優點部分,化古為我。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一定要強記。

在精察的基礎上,要強記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讀帖的成果記在心裡。

潘之綜在《書法離鉤》中有這樣的說法:“取古人之書而熟觀之,閉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後舉筆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後多書以極其量,自將去古人不遠矣”。

一言蔽之:心中的東西積累得越多,用起來也就越方便。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現代書法家黃綺先生在其所著《書中五要》中也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讀書還要求背誦,觀看碑帖,比做讀書,是要求把觀看與記憶結合起來,不能過眼即忘。”

宋高宗學《楔帖》,他說:“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觀帖達到成誦不忘的程度,可以說是使觀看變成了記憶。“成誦”是讀的結果。讀書成誦,誦上口頭;觀帖成誦,誦上筆端。所謂“上筆端”,是把成誦的'內容’表現於自己的書寫中—這是觀的目的。

關於如何記憶,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應該強調的是這種記憶不是死記,而是理解基礎上的一種意識的儲存,消化式的吸收。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讀到深處自然“聯想”。

聯想是讀帖的重要環節。通過讀帖,可波及到與書寫有直接關係的一些其它問題。比如,可以聯想到書寫者所使用的工具,筆是硬毫還是軟毫的,紙是生的還是熟的,是大筆寫小字還是小筆寫大字等等,這對臨帖有直接影響。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其次可以聯想作者在書寫過程中的外界條件和心境,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等貴族攜子邀朋,在春遊活動中飲酒作詩,王羲之乘酒興所為,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從唐人臨習的作品看,文意書法相映成趣,興之所致神采飛揚,充滿了超脫、瀟灑、盡興的意境。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是為了平叛,在其兄和其侄為叛軍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況下,悲痛之極而為亡侄顏季明寫的悼詞。觀其書法作品,彷彿聽到了作者悲憤、深情的傾訴。從而對作品中反映出來的雄渾遒勁、豪邁激盈的悲壯之氣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則可以通過讀帖,聯想作者用筆用墨的書寫過程。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姜夔在《續書譜》中說:“餘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時,讀者可在頭腦中還原成墨跡的形象,然後再聯想到如果要讓我去寫,我將如何去寫、如何吮墨、如何換鋒、如何提按。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讀帖,是多麼快樂,多麼怡情,多麼有價值。讀著讀著,你在這些字中,隱見幾個青衫長髮的身影在黃燈宣紙前飄然而至,穿過千年時空隧道,和你漫步交談。

版權說明:本平臺以傳播書法知識為宗旨,圖文源自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

往期精彩

,同樣不容錯過!

  1. 書法是每個中國人一生的修行!

  2. 中國1000年前的狀元文,秒殺當今世界所有雞湯!

  3. 臨帖十遍,不如精讀一遍!

  4. 窮養富養,最貴不過教養!

  5. 蘇東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6. 第二屆江蘇書法獎電子作品集,107件作品震撼來襲!

  7. 書法即修養,修養即人生

  8. 為什麼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

  9. 最好的生活:杯中有茶,口袋有錢,手中有書

  10. 60個漢字,洞穿中國文化,道出人生智慧!

  11. 24節氣茶單,夠用一整年,趕快收藏!

  12. 書法100問,初學者必看!

  13. 別再歐式、美式了,這才是中國人專屬的奢華!

  14. 新版1-12年級必背古詩文209篇(附音頻)趕緊收藏吧!

  15. 中國最全的老家規,這就是教養!

  16. 中華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17. 書法,如何寫出味道?

  18. 最適合在書房靜聽的20首經典曲子

  19. 《蘭亭序》單字示範動態圖,宜教宜學!

  20. 國學常識150題(含答案),趕快收藏學習吧。

江蘇書協

打造專業書法微雜誌

歡迎轉載轉發

有任何意見、建議及推薦內容都可與我們交流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