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古人云,处商必就市井。

在中国,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特色鲜明的老街,比如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如同一个生命体一样,在岁月的洗礼下,许多曾经闻名遐迩的商业街逐渐褪去昔日的光芒,甚至走向消亡。比如,有着“西北第一金街”之称的西安东大街。

最近有消息传来,这条浓缩了千年古都昔日繁华与辉煌的第一街,试图像传说中的凤凰那样实现涅槃。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昔日的东大街 | 图源网络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一层又一层。”这是童谣中的西安城。

摊开西安的地图,在城市中心的钟楼东侧,有一条大约2公里长的街道,这里曾经人声鼎沸、人流如织,这就是东大街。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到了东大街,才算真正进了城。”曾经的东大街,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毫不为过。这条街,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西安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五一饭店、西北影城、唐城百货、西安饭庄……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与记忆。

资料显示:长度2200米的东大街上最高峰有商户近400家,日均客流量50万人,节假日可达80万人,日均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年上缴利税近2亿元。西安人骄傲的站在东大街说:这儿就是西安!

大浪淘沙,江水东逝。东大街就像《庄子·知北游》中说的那样:“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夜之间,光环尽灭。曾经的繁荣,早已成为了西安人的回忆。

东大街为何会没落?

从时间维度看,东大街的衰落被认为是新商圈、新消费业态崛起,新旧交替的必然。

在八九十年代,西安人所谓的逛街,几乎就等于是去东大街了。这里商铺多,商品齐,各类品牌专卖店蜂拥开店。

然而在城市规模不断变大,城市商业急剧扩张的今天,除了东大街以外,南郊的小寨、高新、曲江;西郊的土门、三桥;北郊的未央路、太华路;东郊的浐灞、长乐都形成了较大商圈,商业综合体遍布。甚至城市外部圈层的临潼、机场等,也都有了奥特莱斯。

多年来,东大街没有跟随时代做产业升级,零售业仍然是以传统的、低端的为主,而这些东西随着租金的上涨以及电商的冲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当然,旧城改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008年,西安启动东大街改造,这是西安旧城区最后一条被改造的商业街。自此,东大街陷入一段改造、改造、再改造的持续“深造史”。

本地媒体同年曾报道东大街改造:利用4年时间,斥资30亿元,将其打造成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媲美的商业街。

现在看,西大街、北大街、骡马市的改造都算不上成功。由于商业改造东大街太晚,一次性拆迁力度太大,致使东大街难以保存商业人气。加之在商业开发过程中,没有过多考虑东大街的老字号和文化符号,反之因改造客观上毁灭了这些文化记忆。

但凡成功商业街,无不有显著特色,这一点上来说,商业改造或是摧毁东大街的最后一炮。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启动改造时的宣传横幅 | 图源网络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东大街的价值,就铭刻在平日里接踵而至的人潮中,从钟楼开始,一路向东,东瞅瞅西看看,一种惬意而放松的生活自然浮现,那是幸福的感觉。

于东大街而言,那浓郁的人文血脉,多年积淀的超强人气,正是它的精华所在。在这里你可以窥见城市本真,可以拥有别样的感受。这里不仅是买卖,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情结。

如今的东大街马路宽阔,可是没有树没有人流,是西安少有的畅通街道。缺少了老字号和特色的街道,失去了西北第一金街的灵魂。

东大街能否重现昔日之辉煌,成为大西安的“南京路”,这是挂在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2017年,碑林区研究制订了“碑林区东大街振兴三年计划”实施方案,从建设、管理、提升以及业态等方面统筹考虑并完善东大街提升改造。

2018年,碑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推动东大街振兴列为重点工作。其中提到,要编制好东大街振兴方案,完成东大街综合改造N-6、N-10段项目建设;协调推进西安饭庄改扩建、东大商城等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和手续办理,引进行业旗舰店和西安老字号商家。

当年,在“两轴四带六片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东大街被定位为:国际化大西安商贸服务新窗口,重现西北金街盛景。

一年后,东大街振兴再次被写入碑林区政府工作报告:推进东大街综合改造N6、N10段项目建设,完善街区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动东大街振兴。

前几天,碑林区召开东大街振兴研讨会,邀请西安市决咨委领导及专家为东大街振兴建言献策。专家们对东大街下一步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的建议是:要明确历史街区的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的最优格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形成突破;引进金融资本,参与东大街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说,要加强业态布局研究和项目策划包装,形成文创文艺,体验互动等各种特色鲜明的发展业态。

我们从一些政府信息中发现,近两年碑林区频繁接触香港恒隆地产集团,推动恒隆广场项目尽早落地。2018年6月,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带队赴香港恒隆集团总部拜访对接,详细介绍了《碑林-恒隆广场项目相关信息汇编册》内容,和项目设计地块的详细情况,表示,钟楼饭店及周边处在西安市最核心位置,承载着很多西安人的情怀,结合周边钟鼓楼和西南两条大街的历史、风格特点,参考香港1881原水警署和原英军军火库修复工程(亚洲协会香港中心)更新经验,打造西安市新标志。

在我们看来,城市在改造中,每一条街都有各自的特色,传统商业街的优势在于仍有一些吸引本地人的情结,也有着传统文化的沉淀,因而在老商业街做传统文化街区不失为一条出路。

以上海的淮海路为例,改造之后的淮海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再比如成都春熙路,改造后不仅是成都人销金玩耍的重要去处,还传承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外地人到成都来如果不逛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样令人遗憾。

在城市商业形态呈现出社区化和区域化的当下,东大街改造应避免再建购物中心,要有整体的规划定位,以低密度的商业为主,将文化、旅游、商业融合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西北第一金街涅槃“重生”记

©改造后的东大街 | 图源网络



去年,西安市发布了商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以钟楼环岛为中心,以明城墙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延伸,以解放路、大南门商圈为支撑的钟楼国际消费中心。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东大街这张西安城市名片的重新崛起,钟楼国际消费中心是立不起来的。三年振兴计划即将到期,东大街能否如期“复活”,并再次进阶?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