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孩子去課外輔導班,在學校讀書按時上下課,週末和節假日不佈置作業,大家支持嗎?

樂朵中日韓美容養生


去不去課外輔導班,那是家長和孩子的選擇,禁不禁止沒關係。我的孩子從小到大不上輔導班,我自己輔導。但是有些家庭的情況特殊,或許還需要輔導班。

在學校讀書,按時上下課,這是合適的。孩子們都按時回家,父母也是放心。

週末和節假日不佈置作業,對於學習主動的孩子來講,他會自己做題,自己看書,自己學習。可是對一般同學來講,還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去完成功課,“溫故而知新”嘛。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如果一味的放縱孩子不學習,只有害處沒有好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不能想啥就是啥,以為不學習,不寫作業就快樂嗎?錯了!只有學習,以後才能快樂,才能幸福。記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周恩來十二時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到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家教感悟賀老師


你的孩子不去就可以了。我的孩子會堅持去。

補課報班必須。

越是重視孩子教育的高知家庭越讓孩子上。

要知道上輔導班的目的絕對不是要拿學校的100分。學校的100分什麼用也沒有。不去教育機構,不知道學校門門100的孩子被人家拉下多遠。

北京的小學生英語背下3000+單詞,語法學完,口語聽力足以和英美人流利交談,過了PET、FCE等,能參加高考拿高分的大有人在。小學教學只要求幾百單詞和簡單語法。上初中和高中了打死他們也追不上。

語文把國學和高中階段要求背誦的課文、文言文等背熟了的大有人在。讀了四大名著和很多課外讀物的大有人在,閱讀和寫作水平不是一般的好。沒報班的初中高中六年怎麼追?

奧數學的好的是普遍現象。數學思維開發的就是好,對中學解題幫助很大。

光這幾點,沒報班的孩子直到高考也追不上。

家長的素質決定孩子的高度。

海淀黃莊給孩子瘋狂報班的家長,個個都是高學歷精英,清華北大畢業的家長大有人在。人家孩子的基因本來就好,再比某些家長捨得投入,孩子再努力。北京高考還相對容易。給我一個讓小學沒報班的孩子超過人家的理由。


專罵黑師人


題主的想法固然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如果有附和的,也會暗下里心中竊喜(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誰願意拿自己孩子前途開玩笑,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1.叫囂不補課的家長真的能信守承諾嗎?

補課行為是學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門達成的一種默契。江蘇教育廳曾經明令禁止星期天節假日補課,這項制度按理說應當得到老師、家長、社會的歡迎吧,但是實際情況這項制度最受老師歡迎,最讓學生和學生家長反對!

現在本科升學率很高,沒有人擔心考不上大學,但是優秀的大學競爭依然激烈,這是不爭的事實。家長認識到補課對於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學生更精明,為了理想,只有去補課。

不要說我們這些普通人認同補課,就是大學教授也不甘落後。有一年,省教育廳某大學兼職教授來我們學校檢查工作,就直言不諱地說:“孩子初高中六年花了十幾萬補課費!”

2.補課是被實踐證明最有效的提升教學成績手段。

許多家長之所以熱衷校外輔導機構,為什麼呢?因為輔導機構就是赤裸裸的應試教育,他們“教學趕進度,超綱加難度,刷題提分數”,再加上輔導機構靈活的競爭機制,所以受到家長學生追捧。

學校組織的補課經濟、實在,紮紮實實,與平時正常上課節奏、進度一致,有組織,有管理,有教材,正規系統,因而更受家長、學生歡迎。

補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得到各方面的認可。在工作中,我發現,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願意犧牲星期天、節假日去補習功課,他們有理想,有追求,肯吃苦,肯奮鬥,心甘情願把補課進行到底。

造成補課真正的原因就是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有人積極去補課。競爭是社會是常態,競爭不停,補課不息。

還是安心去補課吧,不要再賭咒發誓了,這樣只會令人心煩。您說,是嗎?


亂語三千


我認為這不是支持不支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這麼做的問題。“禁止孩子去課外輔導班”,要知道,課外輔導班光是語數外等科目嗎?不是的。它還包括美術、樂器、體育運動等等內容。誠然,很多上這些輔導班的孩子並不真是感興趣,可能只是家長感興趣。但不可否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喜歡畫畫兒,才去報美術班;喜歡音樂,才去報樂器班、歌唱班,等等。這樣也要禁止嗎?這就沒必要了。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不是非黑即白。孩子們基於自己的興趣在輔導班學習,讓自己的愛好得到滿足,特長得以彰顯,這才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我們應該向著理想的狀態努力,雖然當前很有難度,但絕不是一禁了之。

我理解提問者的初心是想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捫心自問一下,造成孩子課業負擔重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其中有多少是由於家長的焦慮造成的?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孩子沒有好的前途,更是怕自己的兒女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多少家長一方面痛斥課業負擔的繁重,一方面又給孩子報很多很多的課外輔導班,表面上是“為了我的孩子”,但何嘗不是要靠這樣的行為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呢?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父母成長,就先從緩解自己的焦慮開始。我們面臨著分數至上、競爭激烈的現狀。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不能放下自己的焦慮,來做孩子解壓器。

教育是一個龐大的課題,千言萬語也說不盡,但孩子的世界不能光是埋頭苦讀,也不能只有放飛自我。還是那句話,“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不是非黑即白”

請恕思考不全、言語不周之處。


七天侃侃


禁止上輔導班?怎麼禁止?誰來禁止?如果有人繼續上怎麼辦?

其實題主說的這個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沒人逼孩子去上輔導班,你自己完全可以不給孩子報班的,對嗎?

那麼為什麼家長要不停的給孩子報班,而且還不止一門呢?說白了,其實是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怕以後競爭不過別人。報班不一定就特別優秀,但是最起碼不要和別的孩子差距太大了。這也是普遍家長的心態。

題主說的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在現實中不太可能,你想要出人頭地,出類拔萃,就要比別人多下辛苦,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除非你覺得對自己的孩子不抱什麼想法,任其成長,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不帥就報警3


你的這種想法太美好,和現實根本不符合。現實是孩子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多數孩子都補課,小學的孩子學特長的多,到了初中和高中,補的都是文化課。誰都不願意孩子這麼累,但是沒有辦法。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孩子,沒有那麼多好的出路,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大,人生之路也許會更順暢一些。


漫步在微風中


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就不學,按照教育部得公平理論,以後的人不需要競爭,在工地搬磚掙的跟精英一樣多,快樂的不得了。聽教育部的話吧,孩子想學習就學習,不想學習就不學習,培訓班當然不要去了,去了就會破壞公平的教育環境,去了就是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沒有合理預期。學習這種事情,就讓他自生自滅把,是孩子學習的材料,那很好,血吧,不是學習的材料,那也很好,玩吧。好好聽政府的話吧,不要想東想西的,那樣不好,那樣不是老實人該乾的事情。


真誠的米羅


不要出超綱試卷,多是課文裡的內容就沒有人去補課了,現在基本上很多是考課外,不學就不會做,當然要出去補了。


YangYang31231629811


這件事本身就應該這麼辦,但要徵得多數家長的支持,不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現在各位的家長都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拚命的報各種補習班,把孩子小腦袋塞的滿滿的,反而耽誤了學習,如果家長看透這件事,不去報各種班,讓孩子能專心學習,學習成績反而能上來。

玩,是孩子的天性,應該給孩子玩留出空間,讓孩子在玩耍中,增長知識。


牛倌17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按時上下課,週末和節假日不佈置作業,也不必去課外輔導班,以減少他們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玩樂的時間,利於他們健康成長。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節假日可以適當佈置一些作業,週末儘量不佈置作業。高中週末和節假日應適當佈置作,特別是高三,作業的分量應適當增加,以適應高考的要求。至於小學高年級以上學生要不要去課外輔導班,應根據學生的學業情況和家庭經濟情況而定,不要脫離實際搞劇場效應。這是我個人的見解,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