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華知識點(一)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2、(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了明確界定,創造性地提出並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胡錦濤)在(201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4、(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繫)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

10、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要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11、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起點。這是因為這次全會標誌著(新時期偉大歷史轉折)的開始,也標誌著(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始。

13、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4、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鄧小平理論得以形成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1978(十一屆三中)—1982(十二大);1982—1987(十三大);1987—1992(十四大);發展運用1992—1997(十五大)]。

1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③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④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一階段

16、在(理論務虛會)上,鄧小平又發表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核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階段

17、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

18、我國的強國之路是(改革開放)。

19、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是在(十二大)。※二階段)

20、黨的十三大深入研究了我國的國情,明確提出和闡明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以此為依據闡述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系統地分析和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構建了(建設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正式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二階段

21、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三個有利於”是在(1992年鄧小平發表視察南方重要講話)。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在生產關係方面的要求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的最終價值取向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三階段

22、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在(十四大),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是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三階段

23、(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的概念,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並且,首次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基本經濟制度。

24、“三個代表”寫入黨章是在(十六大),提出是在(慶祝建黨80週年大會)。

25、“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是在(十七大),正式提出是在(十六屆三中全會)。

26、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7、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

28、鄧小平理論首要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30、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31、鄧小平在論述改革的性質和作用時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32、(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

33、判斷改革實踐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4、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有:(農業);(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學)。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是(農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教育和科學)。

3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6、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農聯盟)。

37、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3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39、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黨經歷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將長期執政的黨;二是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4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是(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

41、國際競爭體現為(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42、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43、兩大歷史性課題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44、“三個規律”:(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華知識點(一)

歡迎轉發和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