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华知识点(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2、(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10、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这是因为这次全会标志着(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开始,也标志着(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

13、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978(十一届三中)—1982(十二大);1982—1987(十三大);1987—1992(十四大);发展运用1992—1997(十五大)]。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一阶段

16、在(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又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阶段

17、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18、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19、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是在(十二大)。※二阶段)

20、党的十三大深入研究了我国的国情,明确提出和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系统地分析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正式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二阶段

21、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是在(1992年邓小平发表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要求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阶段

22、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十四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三阶段

23、(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并且,首次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24、“三个代表”写入党章是在(十六大),提出是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

25、“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在(十七大),正式提出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

2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28、邓小平理论首要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邓小平在论述改革的性质和作用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2、(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33、判断改革实践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4、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有:(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农业)。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教育和科学)。

3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9、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41、国际竞争体现为(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4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3、两大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4、“三个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华知识点(一)

欢迎转发和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