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運城泛舟禪師塔,圓形唐塔孤例

泛舟禪師塔,創建於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為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閣式的全國名塔之一,圓形唐塔的典型實例、孤例。泛舟禪師塔的銘文有自己特色,是從左到右排列豎寫,在全國屬於罕見,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古建築:運城泛舟禪師塔,圓形唐塔孤例

泛舟禪師塔

泛舟禪師塔在運城西郊西北5公里的寺北村報國寺遺址上。這個寺北村顧名思義應該在一座寺院的北邊。這樣的名字在山西有很多,一般都可以在村子的附近找到和寺院有關的文化遺蹟。這個村子邊上的唐代寺院報國寺已經不存,只有這座塔還在。2001年進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正北面上嵌著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袁允所做《安邑縣報國寺故大德泛舟禪師塔》塔銘,它詳細記載了塔的來歷。銘文的最大特色一改古代書寫習慣,是從左到右排列豎寫,其中原因還是一個謎。

古建築:運城泛舟禪師塔,圓形唐塔孤例

泛舟禪師塔·塔剎寶珠

文字中記載此塔建於唐貞院九年(公元793年),是報國寺泛舟禪師的靈骨寶塔。泛舟圓寂後築塔祭祀。建造者是當時的地方大員曲環。曲環,安邑人,是唐代中期朝廷平定安史之亂時期的重要將領,據說和泛舟禪師關係密切。這位僧人的出身也不是凡人,號稱是唐高宗李治的孫子,20歲就捨棄皇家生活,修行於報國寺。銘文記載泛舟身故時禪定入化,這體現了當時佛教界開始盛行肉身菩薩的風氣。到現代還有很多高僧圓寂時期肉身呈打坐姿態入化,肉身被放入缸中保存數年,然後上漆,被作為肉身菩薩供奉於寺院之中。據說九華山現在還可以看到肉身菩薩,在藏傳佛教地區寺院裡可見的就更多了。

古建築:運城泛舟禪師塔,圓形唐塔孤例

古建·泛舟禪師塔

和很多文物保護地方一樣,塔被圍在紅牆之內,大門上著鎖,門上留著管理員的電話。我們電話請他過來開門。這是位50多歲的男子,很多去看塔的人都會見到他。從遠處看到的塔的形狀可以用可愛來形容,這是一座10米高的磚石塔。它沒有遼代應縣木塔的巍峨莊嚴,也沒有明代洪洞廣勝寺的靈秀豪華,而是體現著大唐文明的簡約質樸中的大氣平和。

古建築:運城泛舟禪師塔,圓形唐塔孤例

泛舟禪師塔·全身圖

塔為圓形,通高十米,由下而上略有收分。塔身有束腰須彌座,磚雕壺門用隔柱相間,中空,正南面開門,門檻、立頰、門額全都為石雕,內室六角形,上部為藻井。門側雕有破子欞窗,比例與木構實物近似。塔側鑲有塔銘,記述泛舟生平及其建塔經過,甚詳。簷上有十五層磚反疊澀方式收縮至塔剎座下的露盤,這個圓形外探簷體,工藝精湛成熟,在細節上比較即使現代工藝也難出其右,在整體視覺上讓整個塔的造型靈動起來,富於韻律。上面是雕制的山花蕉葉、覆缽、清花、垂蓮、仰蓮、寶蓋等。最上部分是石雕寶珠。這一圓形的形制在中國古塔中是孤例,十分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