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是以存定貸嗎?那央行起什麼作用?

晨曦ZZ林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銀行的實際存款和貸款業務開展中,基本上真的的以存定貸。

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吸收公眾存款後,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上存到央行,作為結算和應對日常經營風險的預備金,這部分不能用於日常經營,也就不能用於發放貸款。

也就是說,銀行吸收存款100萬元,銀行並不能發放100萬的貸款,如果存款準備金率是15%,最多隻能發放100*(1-15%0=)85萬的貸款、

也就是說,銀行每吸收到一筆存款,都需要把其中一部分按比例上存到央行,其他的才能用於發放貸款,隨著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肯定需要有新的存款來支撐新增的貸款,沒有存款做支撐,就不能新發放貸款。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以存定貸是沒錯的。

存貸比

所謂而且存貸比,就是存款和貸款的比例,其計算公式:貸款/存款*100%,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存貸比都是對銀行的集齊重要的監管指標,過去明文規定,商業銀行的存貸比不能超過80%,也就是銀行的存款規模100個億,最多隻能發放80個億的貸款,否則就是違規,會收到嚴厲的處罰,所以各商業銀行都嚴格把控存貸比,不能過80%這一紅線。

那麼存貸比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要想保證正常經營,銀行必須要控制風險,其中信貸風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我們來假設一下,假設銀行能夠100%的發放貸款而不受控制,也就是吸收100個億存款可以發放100個億貸款,除了銀行自身的資金(核心資本),存款來的錢都發放貸款了,有儲戶要提前支取存款怎麼辦?錢從哪來?如果有有人的貸款逾期或者不還了怎麼辦?100個億的貸款有10%的不良,可能就是10個億的損失,可存款可都要如期如數兌付100個億,銀行豈不要資不抵債?

所以雖然現在存貸比不是硬性指標了,但是各個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存貸比依然大多控制在80%以下。

所以,從存貸比的角度上來說,以存定貸依然沒有毛病。

除此之外,銀行對於每年甚至每個月發放多少貸款,也是有指標的,所以有時你會遇到銀行說沒有放款指標的情況,而這個指標,多少也和存款有一定的關係,具體到每日放款,還有頭寸的概念,也與當日的收支包括存款有關。

那麼央行有什麼作用?舉個最簡單的的例子,控制存款準備金率。

有時候,你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央行發公告稱,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從XXXX年X月X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準可釋放增量資金約XXXX億元。

以一個存款規模1000億的商業銀行為例,降準1個百分點,就將釋放10個億的資金,可以用來發放貸款。

所以說到底,還是以存定貸啊。


鑫財經


我在銀行裡工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銀行貸款,就是以存定貸的。為什麼?因為銀行的本質,就是借別人的錢,這個借來的錢,就是存款,然後銀行貸款給有資金需要的人。

再深入談一下,那銀行為什麼要以貸定存呢?

銀行借來的錢,是需要還利息的。銀行貸款出去的錢,可以收到利息。銀行就是賺這個利息差。如果貸出去的錢,一部分收不回來,就會影響儲戶的利息支付,就會產生流動性危機,儲戶對銀行產生不信任,極容易產生擠兌風險。

所以,以存定貸,就是以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作貸款。這個比例通常情況是小於1的,也就是在0-100%的。

央行管著銀行,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這個比例。不過現在央行已經不用這個存貸比考核各銀行,而是通過一些市場化的指標來調節金融市場,進而影響到經濟。


桂了個平


由於我國的儲蓄水平偏高以及長期保持外匯順差,導致我國出現一定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有錢貸不出去的現象在各大銀行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

雖然央行也經常採取措施,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消化多餘的流動性,但依然長期存在,這也成為央行今後面臨的長期任務。

所以,以貸定存也是長期存在的,存款太多,付息成本高,貸款放不出去,收息渠道少,自然效益不好。


清風酌客


這個問題問的不清楚,解析後專家一定能講清楚,價值不大。目前銀行放貸有利債務轉移,有利房地產,有利購房,有利中美貿易的中方,有利經濟發展,有利GDP增速,有利中國一切經濟活動,普通老百姓就高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