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怎麼發行並且最後到達人民手中的?

zxc9224


貨幣供給發現形式主要有兩個種類,一是央行通過信用創造貨幣二是通過信用擴張創造派生信用貨幣。 央行發行貨幣,可以是直接向市場注入人民幣,也可以是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向商業銀行注入賬面資金。

1、直接發行貨幣。央行總行設有一個“發行庫”,用來保管“發行基金”。所謂發行基金,就是已經印製好但是未發行的人民幣現金;商業銀行則設有一個“業務庫”,裡面保管的是用於日常收付的人民幣現金。 國務院每年會批准一個人民幣發行最高限額,然後各個業務庫會有對應分配的庫存現金限額,業務庫庫存現金超額的部分,需要交存回發行庫;如果業務庫庫存現金不足,則央行會從發行庫調撥現金到業務庫,這部分人民幣也就此進入流通市場,這個過程就是相對狹義的貨幣發行。總的來說,這種貨幣發行就是從央行直接把錢調入商業銀行,然後商業銀行通過現金收付活動,比如ATM取款之類的,將現金交付到個人或企業。

2、 回購 正回購就是賣出手頭的債券,拿回錢;逆回購就是出錢,買入別人手裡的債券。  央行啟動逆回購,會購入商業銀行持有的債券(一般來說是國債,國庫券),然後給予商業銀行以資金,這部分資金一般是直接調增為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即在商業銀行的準備金賬戶上核增,這樣一來,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就會超出法定準備金限額,多出來的部分,就可以從央行提取出來回到商業銀行,繼續通過信貸投放到市場。這種操作,可以理解為央行印鈔來替政府還債。印鈔這個概念,並不止於印發實物鈔票的。

同理,如果央行覺得市場中貨幣投放過多,也可以通過正回購方式,將貨幣從市場上回籠到央行。

至於舉例說明,可以拿食堂飯票來闡述一下。食堂擁有做飯實力,他可以出售飯票儲備金就是他的飯菜信用。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可以先賒欠飯票。至於飯堂為什麼賒欠給你,可以是你的信譽也可以是你拿什麼東西做抵押取得食堂信任。

貨幣的出現是財富交易的符號,是財富的表現形式。信用貨幣(紙幣)本身並不是財富本身,雙方通過信譽信任才有了符號存在的基礎。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貨幣知識請多交流。


坐井觀牛


朋友們好!標題提出了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複雜到什麼程度呢?許多國家,經過了千百年,仍然沒有非常有效的,解決好貨幣及其發行的問題!比如說通脹,通縮…貶值升值…都與這個問題有關!好在越複雜的問題,其原理越簡單…就像標題中的問題…第1次,肯定是先有了手機,有了價格和價值,才發行的貨幣…時間長,有了經驗,就可以預先估算,提前“準備好錢”…當然也可能多點少點…通常都是“多點”(超發…)…



第一步,首先需要了解生產力,社會商品的價值總額,這樣可以知道,需要先印多少錢!

第二步,還要考慮一些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例如,紙幣的週轉速度,流動的次數,舊幣回收的數量,實際參與流通的貨幣(因為有極少部分貨幣,會沉澱或由於種種原因,不參與實際流通,如果不計算這一個因素,會使市場上”缺錢”)…

第三步,要考慮經濟政策…例如:1謹慎型的財政政策?(貨幣量與市場實際需求保持基本平衡!)2,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從市場中回收,部分流動性,減少流通貨幣總量)3,寬鬆政策導向!(這個大家都懂,多發點,成本低,說不定還能刺激一下經濟…人人有錢歡樂多,當然,通脹,貶值不可避免,就看程度如何…)


第四步,需要制定具體的發行計劃!紙幣成本低,印製簡單…因此需要強制流通,由央行管理…綜合各種因素制定發行計劃,當然這也是有一定的動態調整,之後上報管理部門批准後,印發鈔票…

第五步,投方市場!投放的渠道非常多!通常是通過銀行渠道,以各種資金貸款向工商企業,事業政府機構撥款,之後這些錢,被用於發放工資,購買原材料,社會服務,進一步分配…還通過購買各種定向物資,例如收購糧食,專項資金,補貼等投向社會,逐步的參與流通…

綜上所述:貨幣發行量主要是紙幣!既複雜又簡單!複雜在如何確定發行量,和貨幣政策的制定,例如文中提出的謹慎性,緊縮型,還是寬鬆型…而投放的渠道非常多…由於紙幣的特殊性,可以說,貨幣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發行量,還涉及到市場上的貨幣保有量,對經濟運行的展望預測…例如運用降準,提準…就是通過保有量的增減,來調節經濟!目前經濟非常穩定,社會和諧,與良好,正確的,貨幣政策是分不開的!有助於朋友們,共享社會發展的紅利!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理財迦


我來簡單通俗的講一下吧,首先貨幣進行印刷後先送到負責調控的中央銀行,然後商業銀行過來打了個欠條把這筆錢拿走了,而商業銀行是要盈利的,所以商業銀行就開始拿這筆錢往外放貸。

你提問的例子裡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可以沒有錢,但是必須要有資產,哪怕是你的衣服,你用你的衣服去找商業銀行抵押貸款拿到了一筆錢,這裡有個前提是政府和銀行要共同來擔保貨幣的可兌換性,就是大家通過他們的擔保都認可這個錢是可流通的,別人也是通過抵押來拿到一筆錢。

然後你用這筆錢造了個木桶賣給了一個養牛的(他的錢是用牛來做抵押得到的),你連本帶利都掙到了,這個時侯你就可以還商業銀行的錢了,你和銀行都賺錢了都高興。

而養牛的通過賣牛奶也開始盈利,使用貨幣的市場經濟開始慢慢形成,大家賣自家東西的時候都開始收取貨幣,取代了以往的以物換物,貨幣就是這樣到達人民手中的,但是現實中貨幣的發行是要經過很複雜的程序,我這只是通俗的講讓你理解貨幣的發行過程,如有受益點個贊支持下。


圍觀主義


這是一個央行貨幣發行的問題,也涉及到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

所有的貨幣都是通過借貸關係,從而達到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目的,具體的操作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流入社會,後面我們就以人民幣為例進行說明:

1.央行回購和逆回購,央行通過向商業銀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讓貨幣從央行流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通過向企業和個人的放貸,將貨幣放到市場上。這些個人和企業獲得了貸款後,會通過商業活動進行交易流通,從而流通到其他個人手中。逆回購是商業銀行向央行購買國債、票據,商業銀行再將國債和票據賣給投資者,資金會流回商業銀行,最終市場的貨幣就流到央行,就起到了貨幣的收緊。

2.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企業和個人會獲得外幣,一旦回到國內,只能兌換成本國貨幣使用,如此一來,就會把手上持有的外幣到商業銀行去兌換成人民幣,然後央行就以人民幣的形式再從商業銀行那裡購進外幣,這些貿易活動產生的外幣就形成了央行的外匯儲備。(特別說明一下,並非所有購進的外幣都使用新印的貨幣,一般所使用的是央行的存量貨幣資產)。

3.國庫儲蓄,主要是各級政府財政收入,這部分貨幣儲蓄主要由政府的稅費組成。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比如基礎建設,醫療改革、扶貧開發、以及其他大型工程的形式,國庫貨幣就會進入相關領域流通。這些貨幣通過購買材料和支付勞務費的形式流到公民手中。

三種方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通貨膨脹,但只要是輕微的物價上漲就無關大礙,畢竟合理的物價上漲是經濟健康發展的趨勢。

另外,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這也是對的,但信貸投放是貨幣供應的另一種方式,換句話說因為是貸出去的貨幣,那些錢最終還是要回籠的,這只是政府調控經濟,控制貨幣供應的一種方式。


澤學交易


這個問題牽涉頗光,我們簡單講吧,我們這裡所說的貨幣是指由央行向社會投放的基礎貨幣,整體來講,貨幣信貸政策是關鍵,具體操作就是通過宏觀貨幣政策和各種工具來調節貨幣供應量。

貨幣發行最常見的投放市場手段,如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外匯佔款,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回收央票等)。

在我國現階段,基礎貨幣主要由金融機構存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現金髮行(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庫存現金)和非金融機構存款三部分組成,其總額等於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儲備貨幣。

貨幣是政府的信用符號,也是價值衡量標準,如題主所言造一個手機,有人付出勞動力,有人提供材料,有人技術,這個時候就有了價值產生,這個時候技術也好,勞動力也好,如何衡量呢?就是貨幣,手機所有者向銀行或金融貸款,在根據貨幣價值支付勞動費,技術支出,各種房租費用等,人民通過勞動拿到了相應貨幣,再去消費,購買手機,手機持有者再去銀行償還貸款,形成一種循環。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貨幣怎樣發行,怎樣到達人民手上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貨幣是什麼。

最早的貨幣是商品,與普通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它分化出來作為交易媒介,它必須稀缺,利於保存,流通,分割。因為商品貨幣不利於現在的銀行制度,也不方便交易,現在的商品貨幣已經被信用貨幣代替。

那麼什麼是信用?什麼是信用貨幣?信用產生於契約社會,信用就是對社會契約的遵守,信用貨幣就是一張契約書。

那麼信用貨幣是什麼契約書?它是資產抵押物或者借出物的實際所有人的權利書,就如同我借你款的借條一樣。貨幣怎樣發行,怎麼到人民手上去的,其實說到這裡已經說了一半了,知道嗎?

貨幣是抽象化的債權書,一張紙,具有的價值就在它含有的權利價值。例如,我們賣給銀行外匯,換一張人民幣,你就理論上是這些外匯的所有權人,可以拿這張人民幣向銀行索回外匯。當然,可能索回的數量有變化,因為貨幣從普通債權書抽象出來以後,它自己也成為商品,是商品就有隨時的估值變化,這是貨幣與普通債權書特殊的地方,但是,貨幣的債權性質沒有變化。

央行發行貨幣有許多工具,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偏重。例如,中國貿易有盈餘,外國流入的資本也長期保持順差,外匯使用不完。央行為了在長期的國際貿易中間能夠維持穩定的清結算能力,把這些外匯儲備下來,這就把人民幣放出來了。我們用外匯佔款的方法發行人民幣,現在中國央行發行的大多數貨幣都是這樣出來的。但是,美元是國際主要的清結算貨幣,美國不需要儲備外匯,或者說美國沒有多少外匯儲備,它不可能用中國的外匯佔款的方法發行貨幣。美國最早的貨幣發行方法是再貼現,就是需要資金的企業拿商業匯票去美國聯邦銀行抵押,借出貨幣來向,這樣美聯儲的貨幣就投入了社會。後來主要通過公開市場買賣公債發行或者收回貨幣。中國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趕不上貨幣的增長需要,便用各種借貸便利發行貨幣,需要借錢的銀行拿資產抵押。常用的資產有各種債權書(包括給企業貸款的債權書),匯票。央行也通過回購和逆回購發行和回收貨幣,也與美國公開市場發行貨幣逐漸接軌了。

至於怎樣到人民手上的,其實這問題好像不需要再說下去。貨幣到了銀行,借錢的企業和個人你只要與銀行簽了借款合同,或者簽了享有給的信用額度,就可以把貨幣拿過來了。企業和有貨幣的再通過購買,發工資,就到了每個人的手上。


洋子146465305


貨幣的發行如下:

第一:通過外匯儲備

企業或個人通過貿易出口賺來的外幣,在國內兌換成人民幣,銀行把外幣留在自己手裡,通過銀行發放同等價值的人民幣。

第二:通過購買債券

政府向商業銀行借款,然後‘商業銀行拿著政府借條到央行做抵押,央行留下債券向銀行發放貨幣。

第三:通過補充性工具

央行使用的SLF(常備借貸便利)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中期借貸便利(MLF)工具等,就是央行直接拿錢到市場上買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來創造貨幣。

最後商業銀行在把創造出來的貨幣貸款給企業或百姓。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資小哥達爾凡


貨幣發行是要有本位的,也可以粗淺的理解成抵押物。世界上大部分貨幣都是金本位,即以黃金為背書,每一張發行的貨幣背後都含有一定量的黃金。在佈雷頓森林體系沒有解體前,世界貨幣的格局是美元與黃金掛鉤,而世界上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這也是美元被稱作美金💲的原因。但是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美國貨幣的發行是以美國國債為基礎,即國家信用。美國聯邦政府發行國債,然後賣給銀行,銀行則拿著這些國債去美聯儲換取美元。這種循環往復讓聯邦政府揹負著巨大的債務壓力,如果償還清債務那美利堅的土地上將沒有一分貨幣,貨幣全部回到了美聯儲的口袋,要想繼續有錢,就得繼續發行國債,但無限制的發行國債將帶來美元貶值,通貨膨脹等問題。而人民幣則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國家強制賦予人民幣價值,使人民幣成為一種價值形態,使其獨立充當一般等價物。歡迎關注艾略特波浪社,我們將和大家分享更多金融知識和交易經驗。


艾略特波浪社


紙幣是無記名借條,自由流通的借條。也就是說你擁有一元錢,肯定有人負債一元,如果所有人債務清償,鈔票全部回到人行銷燬。鈔票通過信貸從人行流入市場,通過清償蒸發。


哈哈100834691


做夢,就是做夢也得找個好的時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