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辭掉工作嗎?

希望否極泰來


在網上經常看到類似的問題,但筆者都沒有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還得問你自己。
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嗎?
不管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當一個人一年的被動收入可以達到40萬的時候,說明他可用於投資的可支配資產至少應該達到100萬以上。
這樣算下來年回報率就是40%,考慮到現實當中很少有什麼被動收入可以達到這樣的回報率,那就降低迴報率至20%,那麼你當前可支配用於投資的資產應該在200萬以上。
一個擁有200萬資產的人,如果能夠堅持做到像一個普通職員一樣的生活水平,這種情況下完全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也完全可以辭掉工作。
財務自由是什麼概念呢?一個人身價過100萬、1000萬,甚至過億就一定是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嗎?不是的!
就不如某個民營企業老闆,雖然可以看到他的公司資產過億甚至百億,但是大家看不見的是這個企業同樣具有過億甚至百億的負債。這種情況就不能稱之為財務自由,因為還有債務要還。
所以,財務自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你不用工作僅靠被動收入就可以覆蓋你的全部生活必須支出,包括一切支出。比如,你現在每年被動收入40萬,但你每年的所有生活必須開支僅有20萬,那麼你就是財務自由的,你不需要在繼續工作掙錢就可以養活自己。
反之,如果你每年雖然有40萬的被動收入,但是,由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導致每年必須為此支出50萬以上,那麼你沒有達到財務自由的水平,也就不可以說辭掉工作,否則,你將陷入債務危機。
所以說,財務自由與否不在於你的被動收入有多少,而在於你的被動收入能否覆蓋你的生活必須支出。

銳眼財經


我2011年實現財務自由不工作,當時所持現金按保守理財4%年收益的話年收入大概100萬。另外廣州有4套毛坯房子空置沒出租。支出主要是房貸27000一個月,給老婆作為家用零用孩子開銷每月20000,其他個人開銷每月不超過一萬。另外本人是金融專業人士,擅長理財,辭職前是基金經理。這幾年我也不是沒有工作,我和姐姐有一家小私募公司,怕累不發新基金,就維持著以前發行的老基金老客戶,長年累月公司關門上鎖,自己在家工作,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消費藍籌,2011到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5%。


投機的投資者


首先要分清你的被動收入來源,是房產,股市,還是分紅等等,像股票,公司分紅等,這種收入不穩定,無法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相對穩定的只有房產收入。

第二,看你所在的城市以及消費水平,如果你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沒有巨大的消費支出也算不錯,但是如果你有娃又想過的像樣點就需要多多考慮,以北京為例子,首先孩子上小學,公立學費忽略,但是補課費很驚人,語文數學每年1.2萬,英語3.2萬,然後是鋼琴,寫字,跆拳道,足球,籃球,馬術,擊劍等等課外活動,至少3個起吧,最低6萬,這樣,課外班將近11萬了。這還是前3年級,如果到了小升初,或者課外班上了更高端,每年估計15萬左右。然後呢,寒暑假需要安排旅遊,基本每次出遊至少1萬起,還不考慮國外遊學,每次遊學最低3萬每人,所以一個小朋友維持相對體面和上進的生活,每年支出需要20萬,這只是一個孩子在公立校的情況。如果兩個孩子,可能累計需要30萬,因為會有一些學習範圍縮小和生活質量降低。

再說下私立學校,學費基本在13萬左右每年,同時還需要一些課外學習的加入,奧數,英語外教,鋼琴,運動也不能少,還有私立學校的外國遊學,一年下來大概需要25到30萬。

不過您家如果孩子大了,或者教育這塊沒有這麼多的支出。我反而覺得40萬在任何城市也能生活的不錯,而僅僅限於不錯,更高的要求就不要想了。

第三,現在新中產的標準都是稅後65萬,我覺得40萬暫時連新中產的行列還沒跨入,如果您有點追求還是繼續增加一些主動收入,繼續朝著新中產努力。



寶子2943


我很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一個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在所謂一線大城市生活,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夠不夠花?我的答案是夠了,足夠了。

一線大城市,主要花費是住房,除了住房,其它花費並不大。不細說,每年40萬左右足夠花了。

一,吃飯,五萬,二,穿衣,兩萬,三,雜項,兩萬,四,機動,一萬,五,住房10-15萬。

五項相加才25萬,還剩15萬左右。

。。。。。。。。。。。

如果有人認為不夠花,我感覺他就是在吹牛。有的人沒什麼錢,但是,特別能吹牛。

我對北上廣深的物價是非常瞭解的。

最後還有一項,就是醫療保險。需要多少錢,我不是很清楚。我想大約一人一年3000左右吧。


傑克Jack199


有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這基本上是一城一價、千人千面。所以具體要看你的生活水平要求。


什麼狀態算是財務自由呢?


衡量標準財務自由的標準就是:你不用工作,賬戶裡固定到賬的收入,能讓你和你的家庭保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就是財務自由了。


不用工作,還能固定到賬的收入,有哪些呢?儘量分得細一點,包括以下幾種:


房產租金(包括住宅、商鋪、辦公樓、廠房等等);

企業分紅(投資一家企業,按照股份比例能拿到當年企業盈利的一部分);

股票分紅、基金分紅(嚴格來講,也算是企業分紅了,不過這兩種分紅只有上市公司才有。也是盈利了會分一部分給股東,多買多分,少買少分,但前提是你要持有,不能短炒);

固定收益類理財(比如債券、存款、銀行理財產品、P2P產品等等);

其他的還有版稅、專利使用費等等知識產權收入;

除了版稅、專利使用費這種收入,其他的,都可以按自己家庭當下的生活開支,結合各種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去倒推你需要的可投資本金。


我來舉個二線城市的例子來分析以下,你可以做個參照:


如果家庭形態已經比較穩定了,比如一個三口之家或者一個四口之家,夫妻二人每人每年的工資收入12萬,家庭總收入24萬。


那麼,把房租、股票基金的盈利或分紅、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版稅之類的收入、直接投資企業的收入,加起來,所有被動收入,能穩定在24萬及以上的水平,那就算是財務自由了。


需要有這麼多被動收入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可投資資產。


可投資資產,就是不是你自己用的,而是純粹用來投資的。比如你自己住的房子,就算值1000萬,也不能叫可投資資產,只有閒置的能用來出租的房子,才是可投資資產。


按照中國城市的普遍標準,房屋租金回報率在2%到5%,A股近10年分紅最穩定的公司,平均股息率是2-3%,股票買賣獲得的收益就取樂觀的數字,平均一年15%吧,固定收益理財,取現在P2P和銀行固收的平均年化收益率7.5%。


粗略推算一下,結論是:


各項資產投資額都平均分佈,想要達到兩個人都不工作的財務自由,至少要有330萬的可投資資產;如果只有一個人不工作,至少要有165萬。而且,前提是,沒有負債。


如果有負債,比如100萬的房貸,那麼還要把這100萬也加進去。


嗯,二線城市,先賺出兩三百萬的可投資資產,財務自由才有可能。


我說的是財務自由才有可能,而不是已經實現。為什麼呢?


首先,這些收益大部分要用來生活開銷,比如全家一年開銷16萬,就只有8萬可以用來繼續投資,會讓你的資產增值慢,複合增長率低,未必能跑得贏印鈔機,資產要貶值的。


其次,因為算的是靜態水平,沒有考慮變動。當你遇到租房收益率下降,未來P2P的收益率也是下降趨勢,股市下跌,孩子大了,要花得錢更多了……這個資產門檻還要往上抬。


怎麼辦?要有更多的資產,或者有既高又穩定的投資收益。


當然了,三四線以下城市,如果家庭工資收入比一二線減半,那麼資產門檻也相應降一半。


上面這幾個,並不是精確的數字,只是大概算出來有個概念。


總之,你可以結合你現在家庭消費水平等情況,粗算一下,就知道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了。


一般達到這個財務自由標準的人,其實很少完全閒著不工作的。


但他們工作的心態就會比較從容,能擺脫生活的壓力、擺脫拼命加班升職的旋渦,用大部分時間去思考和觀察,反而更容易發現高效率的賺錢方式,賺更多的錢。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有其它問題,歡迎給我留言。


萬能的老左


那你辭職後幹什麼呢?想好了沒?

如果沒有想好自己要乾的事情,就想著天天泡茶看花,一開始兩三個月還會覺得很舒服,但基本超不過半年,整個人就會覺得很空虛的,會開始嚮往忙碌!人就是這麼奇怪的動物!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的很明白,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等級的需求,就是做自己最喜歡做的,而且自認為能夠實現自己最大價值的事情,比如馬雲為鄉村教師代言。比如梁建章放著好幾家上市公司董事長不做,非要天天熬夜寫關於人口的論文。


你每年被動收入40萬,如果沒有貸款和奢侈性消費,且不養一大家子人的話,理論上完全可以財富自由了。當然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對工作沒有興趣,感到工作很痛苦的話,完全可以辭掉工作的。


但辭掉前一定要考慮好兩個問題,第一就是被動收入是否穩定,不要今年40萬,明年可能就沒了。其二就是自己的價值何在,也就是說辭職後你想幹什麼,總要找點事做,天天閒著享受生活,用不了幾個月就會很痛苦的,因為你感覺不到自我價值。


所以核心點就在一個,你喜歡做要什麼,要做什麼,只要是自己真正發自內心喜歡的並願意為之付出精力的就可以。這樣你辭職後,依然會有自己穩定的圈子和充實的生活。滿足自己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但是我覺得都說的比較片面,我就說一下我的理解。

能不能財務自由,其實本質上是兩層意思。

第1點是說你現在的非工資性收入,或者說你說的被動收入是不是能夠超過你目前的支出。

第2點是說在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週期內,你的被動性收入是否可以持續的覆蓋你的支出。

事實上我看了好多人的回答,對於第2點都沒有提及。

對於第一點的討論,很多人都說了自己的觀點,我就不再贅述了,總結一就是千城千面,千人千面。總之你自己感覺OK就好。

但是對於第2點實際上就會比較複雜。

這裡的複雜性取決於下面幾點。

第1點,你的被動性收入本質上是否足夠穩定,甚至還應當有所增長。

第2點,你的被動性收入的增長是不是能夠跑贏你對這個國家在未來的通脹預期?

第3點,你的被動性收入的增長是不是能跑贏你對你自己生活質量提高預期所帶來的支出增長的預期。

下面簡單就第1點展開交流一下。做這樣1個假設。

假設你的被動性增長完全來自於銀行的利息。假設目前的年化利率是4%。你在銀行擁有1000萬的存款。這樣你每年的被動性收入就有40萬。但在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貌似你每年都會有非常穩定的40萬被動性收入,但是實際上如果考慮到通脹的原因,你每年的被動性收入全部折算成現值是逐年降低的。如果你今年40歲到20年以後你60歲的時候,雖然你每年還是有40萬的被動性收入,但是這40萬的被動性收入保守而言可能也就相當於現在到10萬。

基於上面的討論,你究竟能不能財務自由,實際上第1點沒有什麼可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覺夠了就好,真正麻煩的是第2點。

這個國家在未來20年30年40年裡的通脹預期到底是多少?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以銀行的現金來做比方的話。如果現在利率是4%,而通脹是10%的話,即便你現在有一個億,你也沒有辦法保證可以做到財務自由。


仰望星空179870356


在太原,一般一個人的年消費,就只算生活消費,有一萬五就夠了,當然要想車釐子自由肯定沒戲,滿足基本的吃飯,普通水果之類的。

那麼一家三口,太原的消費應該在五到六萬,加上突發情況,我們按上限六萬算,目前一般的收入水平一家年收入在十二萬左右,我們按十二萬算。

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一般一個家庭,只要被動收入達到十二萬以上,兩個人就可以考慮不上班了。被動收入十二萬,按照現在大額存款的利率4.5算,需要266.67萬,給點餘量,按照300萬的來存才行!而且這300萬必須全部是可投資資產。這樣才有可能與整個社會的資產同步增加。

為啥說兩個人不上班呢,因為如果是一個人不上班,特別是如果是男的不上班,我覺得可能上班的人接觸到的都是新鮮的事物,不上班的在家可能接觸不到很多的人,至少同樣水平的人接觸的比較少,這樣兩個人就容易產生認知的偏差,加上整個社會對於男人的期望畢竟是頂門立戶,那麼綜合起來久而久之,會造成大矛盾,進而家庭分崩離析。女的不上班就會稍微好點。

最後,人是社會性的,所以還要照顧自己的社會實現的滿足,我是不太建議不上班的。


龍龍3107


辭職的前題是要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即你的被動收入與原工作的關係是不是直接必然關係,存不存在必要的因果關係,如果你的工作與你的被動收入一點關係都沒有,可以辭職 ,如果你的被動收入與你的工作存在內在的關係,包括隱性關係,那你都不具備辭職條件;

這個原因很簡單,打個比方,身邊的策劃師每年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公司的品牌資源,都悄悄的可以被動收入幾十萬,可以接私活;就以為自己很牛了,但一旦辭職後,前一年還勉強,但以後因為自身影響,特別是公司直接公告:此人已與公司不存在任何關係,自己的關係資源不斷的減少,現在又迴歸到同行,但沒有人再繼續重用;

還有一些在某大型招商平臺負責項目,以為自己的收入很高,自己可以創業了,可一旦離開原有公司,其實你啥也不是,關係都是動態的角色關係,你的角色決定了關係,而不是你的價值,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價值,你是靠價值收益,還是靠角色收益?

如果你的被動收益可持續,並且是依靠你的價值,比如你自己靠寫書、做自媒體,不依靠於其它第三方,或是靠其它可持續收入,那你可以思考辭職。我們辭職的背後一定是要有:更持續的收入,更高收益的收入,更自由價值的收益。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是孫洪鶴,《新商業大智慧》創業教科書主編,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教材的短視頻,每天都有更新,大家可以關注孫洪鶴。


孫洪鶴


僅僅從收入上來說,40萬被動收入也不少了,應該能滿足一般家庭的日常開支。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你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當然,如果你和你的家庭日常開支高於40萬,那遠不能說實現了財富自由。

所以說財富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是以絕對值來衡量的,也要看你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比率。有的人,他的收入不高,但他在生活中幾乎不需要花什麼錢,我們也可以說他就是一個財富自由的人。

另外一方面,要看你的這個40萬被動收入的結構和來源是怎麼樣的?如果說,你這個被動收入40萬,是因為你在工作當中的公司品牌影響力和職務影響力所帶來的,那你辭職可得小心了,最大的可能是,你一辭職,也許這一塊的被動收入就漸漸沒有了。因為人家看中的是你的公司品牌和平臺,而不是你個人,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知!

如果說,這個被動收入40萬,確實是因為你個人能力所賺取的,那完全可以考慮辭職專心做你擅長的東西。這樣的好處是,你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把你擅長的東西更多的放大,獲取更大的收益,甚至實現自己的理想。

那有沒有這樣的好事呢?我認為是有的,包括現在的自媒體創業,個人工作室,自由職業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人生最艱難的是邁出第1步,從全職到辭職創業,需要花費很大的決斷力,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把困難想得多一點,你就可能走向成功,祝你好運!

答主簡介:喻派職言,經管作家,職場導師,企業管理顧問,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