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馬坡村“逆襲”成美麗新農村

道路寬闊平直,田中稻苗綠意逼人,樂民新居整齊劃一,健身器材遍地“開花”……4月21日,走進秀英區東山鎮馬坡村,這個幾年前還頂著“貧困村”帽子的貧窮偏僻之地,經過規劃建設後,眼下的馬坡村,放眼望去就是一幅新農村發展畫卷。如今,馬坡村著眼於做好扶貧工作“下篇文章”,逐步從“脫貧”向“致富”發展目標的轉變。

精準施策 貧困戶實現安居樂業夢

“以前一家人都擠在10多平方米的瓦房裡,做夢也沒想到我如今也能住上新房子,真的太感謝政府了,尤其是扶貧幹部為我家的事忙進忙出,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今年51歲的陳以雄是馬坡村的一位農民,兩個子女年齡尚小,由於缺少勞動力和啟動資金、文化低導致家庭貧困。

瞭解到陳以雄的情況後,政府為他們一家量身打造了扶貧計劃。先將其列入幫扶對象,幫助他加入種植合作社,通過看護蔬菜基地獲取穩定收入。村委會幹部看到陳以雄有自己的一套養牛技術,在為他扶持了4頭牛的同時以每月1000元的工資聘請他每天在馬坡洋蔬菜基地看管馬坡村委會8個自然村的牛群。2016年,藉助危房改造的機會,政府幫陳以雄蓋起了8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房,讓他實現了安居夢。

“政府扶持的4頭牛產了兩頭牛崽,我又向朋友借錢買了4頭牛,現在我一共有10頭牛。政府看我養牛產業逐漸增大,又扶持我3000元資金用於蓋牛棚,現在我對養牛信心更足了,等這些牛賣上好價錢,我再繼續擴大養牛產業。”老陳想象著未來的藍圖,激動地說,“政府幫扶力度這麼大,我不能偷懶,一定要好好幹。”

陳以雄只是馬坡村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馬坡村積極把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扶貧就業、增收致富作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點,推動脫貧對象由被動的扶貧政策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找準成因,為他們量身打造“私人訂製”,實現因戶施策,精準扶持,實現脫貧。

扶貧扶智 打造外美內秀美麗鄉村

與馬坡村委會宗氏祠堂毗鄰的就是馬坡村文化室。文化室是間嶄新整潔的一層平房,外圍寬敞明亮的庭院種上了鮮花和綠植,一側是供村民活動的健身器材,平房頂上紅色的牌子醒目地寫著“知識改變人的命運,扶貧共奔和諧之路”。

“文化室是去年3月份建成的,別看面積不大,涵蓋的功能可不少。”馬坡村駐村第一書記蔣團冀數著指頭笑著說,“有農家書屋、健身器材、討論室、文化活動室、會議室等幾個功能。”

“我一有時間就會過來這看看書。”村民孫大姐手裡拿著一本蔬菜種植方面的書籍笑著說,“現在幹什麼活都是要靠技術,不能像以前一樣光靠蠻力苦幹了,閒暇時要充充電,文化館正好給了我們學習的空間,再也不用跑到市區去買書、借書了,很方便。”

蔣團冀告訴記者,為了幫助當地群眾學文化、學先進理念、學生產技能,馬坡村新建和維修了農家書屋和村民文化活動廣場,邀請科技人員舉辦農業實用技術班,精心組織貧困戶觀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塑造“新農民”。

據悉,秀英區在精準扶貧整村推進的大環境下,大力推進馬坡村容村貌整治及美化工作。對整村生活環境、新建道路、照明等美麗鄉村建設基礎項目升級改造,發動黨員幹部、村民開展整治環境衛生活動,清運垃圾,清理衛生死角,採用PPP模式來進行環衛一體化建設。村民陳元弟笑著說,“以前總想著怎麼從村裡走出去,現在村裡大變樣,大家都不捨得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