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六百名學生的學校,配5名校長(含4個副校長)是否合適?

l630404


這麼看:

一是鄉鎮中學學生六百多名,目前看人數也不少了。當然沒有五年前那時候多!五名校長肯定不合適,雖然看起來是不少,這裡邊也是有原因的!下邊一一分析。1.學生數六百人,也就是五年前一個級部的人數,我曾經在鄉鎮中學待過,一個學校接近3000人,一個班最多時候80人!超大班額!接著就是每年遞減……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現在也就這麼少的學生,且基本為留守兒童;2.五名校長,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當時農村合點並校,幾個學校合到一起,不只是師生合起來,校長也要合起來。當然也不排除鄉鎮學校有些人跑官要官所致……

二是學校辦學講究一個效率。校級領導、中層領導都不宜設置太多……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擔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人多瞎胡亂,雞多不下蛋,同樣適用於學校管理,所以,甭管什麼原因,現在這麼多校長對辦學不只是不合適,還有危害!應當想辦法分流消化……1.有教育情懷的校長,可以轉崗繼續自己的教書生活;2.已經年齡過大的可以到鄉鎮教育辦做教育輔助工作;3.不樂意再教書的校長可以做學校教育培訓工作……最多留1至2個副校長。不然,很難將教學效益最大化!

三是不只是副校長要精簡,中層領導也要精簡。保留教務處、總務處、工會團委;其他科室一律合併。每個科室設負責人一人即可……可以採取競爭上崗的競聘方式進行重新競聘。讓年輕人上來,這樣才能使學校充滿活力!

總之,副校長人數多有原因,必須進行人員精簡,同時要簡化中層科室,讓更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這樣,才會真正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追求有趣


我覺得這種是嚴重不合理的,500個人光校級領導就五個人,這是人才的嚴重浪費。當年我在河北保定的時候,三個年級1萬多學生,每個年級30多個班有正校長一人,副校長4名,我覺得這還差不多,因為我們那時候是兩個校區。小的校區是一個副校長主管。大的校區是一名正的,三個副的,還有個年級主任備課組長等等等等,這樣的話,有職務的人就越來越多那麼就造成了管老師的人比較多,老師到底聽誰的呢?現在我在私立學校,我們學校現在3000多人只有正校長一名,沒有副校長,沒有所謂的備課組長,年級主任等等等等,只有學生處主任和教務處主任,工會主席各一人,也就是說學校的大學的領導加起來只有五個人,這樣的話就形成了校級領導,對老師的直接領導,老師們就不會形成一種懶惰的習俗,領導之間的工作也不會互相的推諉,這是一種比較高效的工作狀態。也避免了人才的嚴重浪費,當然私立學校一切以節省費用為目標,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蘭姐的心靈之旅


存在就是合理的。農村教育確實很累,很苦,我也在山區教過四年。現在國家向農村教育傾斜,教師補貼,職稱傾向農村,想留住教師,想把農村教育搞好,不要讓農村的孩子都去了縣城,城市。我現在教學在縣城,我觀察,我思考,現在農村的硬件配套的和縣城差不多,軟件也沒有差距。教學的老師都是同學,上下級,同學的同學,同事的同學。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他們在農村,地域的原因,就是考試太少,沒有在摔打中鍛鍊孩子的成長。你光訓練他,可他沒有實戰經驗,遇到考試不頂打。建議農村學校多增加測驗,要以考代練,其實上面也不讓多考試。至於配幾個校長,只是形式的事 ,那是校長哄著副校長幹活,又沒有什麼福利,用個虛的頭銜,編個花環給副校長戴上。副校長們自得其樂,覺得這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也能在普通老師面前耀武揚威,都是你哄我,我哄你的小孩把戲。校長不是什麼官,做好自己的事,問心無愧就行。你強任你強,清風拂山崗,你橫任你橫,明月照大江。


南山一花奴


筆者在初中當過9年副校長,現在是一名小學校長,目前學校師生員工500多人,配2名副校長。這問題我有體會。



01 造成副職多的原因

1、主要是“能上不能下”的機制造成。副校長大多是從一線老師做起,然後被提拔為主任,幹了幾年主任後,要啟用新人,需要老人替位子,然後原來的中層幹部,自然而然當副校長。“沒有功勞有苦勞”,不可能人家沒犯錯誤,一下子就回到當普通老師的。

2、現在學校事務越來越多,也的確需要更多的人力來協作完成。以前就是教學、紀律、衛生、安全,現在就多了,除了上述幾方面,多了黨建、扶貧、培訓、資助、學籍管理、資料上傳、檔案整理、迎檢準備、各種留痕,還有網絡下載、註冊、問卷等諸多工作,這其中大多數是十年前沒有的。現在的事務要求更高,檢查也更多更全面,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人手也要更多。

3、副校長也要帶課的,我們學校副校長只比普通老師少帶2節課,還要分管諸多的學校事務,工作量並不比老師少。

基於以上原因,【文軒閣】認為,造成副校長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倘若只從職數上說,一個不足600人的學校配4個副校長似乎有點多,但是,倘若副校長帶課不比老師少很多,老師們也應該理解,只要沒有人浮於事,那就是合適的。



02 筆者就此事有幾個建議。

1、明確學校主職副職任職的年齡限制。比如正職55歲副職52歲退出崗位,當回普通老師,在任課上適當照顧。

2、建立學校主職副職中層幹部評價制度,對於不勝任工作的或者有違規違紀的幹部免職。

3、實行學校幹部競聘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退出機制,調動大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致力公平,習慣直言,你若認同,歡迎關注!


文軒閣


個人感覺,規模小的學校大權在握只有校長一人,其餘的副校長只是口頭上叫著玩,是一種安撫人心的作用。




我校也是鄉鎮初中,目前學生750人,但是校長一名,副校長3名,對應著教務處、後勤處、政教處三個部門。平時大家各管一攤,相互合作的時候總是一個部門幹,兩個部門在看。之所以會這樣我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1,學校的領導人員太多,並且能上不能下。幾十年下來,除了退休的,病休的,還有因為“撤點並校”政策原因造成的領導人員特別多,我剛剛工作的時候,見到年級較大的老師,一般都是稱呼x校長,x主任。總之,禮多人不怪吧。有的人一直任勞任怨,有的人想挪個地方,總之大家的心思都很多。如今為了區別對待,把上述3個部門的頭目,從主任升格為副校長,也算是一種安撫作用吧。

2,年輕教師都是儲備幹部。剛開始都叫做辦事員,然後是副主任,再然後主任,再然後副校長。只有把原來的主任升格為校長了,才有多餘的位置給新進的儲備幹部。

3,學校領導都礙於情面,不忍心讓人家下臺。所以,學校的公器都做成了私人的人情。

4,只要混到了副校長的位置上,基本上50歲左右的時候,副高職稱和教小科,這2個最大的實惠都撈到手了。大家都會去爭,你不爭,就會擋著別人的路。


做清醒的教育人


實事求是講,“不足六百名學生的學校,配備5名校長(含4個副校長)”,遠遠超出學校領導指數配備的有關規定,非常不合適。

按照國家對中小學校校級領導和機構設置標準的規定:“中小學規模在36個班以上、24—35個班、13—23個班的,一般分別設置內設機構5個、4個、3個,校級領導職數分別為4—5名、3—4名、2—3名。規模在12個班及以下的,中學可設1—2個內設機構,小學不設置內設機構,分別配備校級領導1—2名和教導主任或總務主任1名”。由此不難看出,不足600名學生,正常為12個班級,配備校級不超過3人,5名校級幹部,絕對不合適的。



現如今,教師地位和待遇江河日下,尤其是,教師所付出的艱辛勞動與其相應的工資收入根本不成比例許多教師紛紛逃離一線。反之,學校的領導,特別是校級領導工作相對輕鬆,待遇相對較高,許多人拼命“努力”,想方設法走上領導崗位,導致各個地區和學校校級幹部指數不斷增長。超標準配備領導指數,在如今中小學校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兒。

我們學校目前600多名學生,開學後預計達到1000餘人,24個教學班,按要求配備校級領導不超過4人,現在是校長和書記各1名,副校長4人,嚴重超標,就這樣還要提拔中層幹部進入校級序列。關鍵是校級幹部工資收入,特別是績效工資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但是在學校工資總量裡發放,並且高於教師近1000元。校級職稱評定名額佔用學校教師,評優評先個別單列,絕大多數與教師一樣競爭,讓教師質疑不斷。


俺油菜


"三味"原所在校在2017年撤併前,也是一所學生不足600人的鄉鎮初中。這些年,我校的行政領導班子,基本保持"5人小組"這樣的情況:

校長:1名

副校長:1名

主任:3名(教務、政教、後勤各一)

"三味"當時就是"教務主任"。回想當年,我還真是很懷念這個"班子":真正是一個"分工協作"的團結團隊!在各塊工作的分配上,我們經常是打破上級所賜"頭銜"性質,另行合理再分配學校各項工作,做到“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校長(1人):負責學校全面工作,兼管體衛藝工作。

副校長(1人):分管教師職稱、培訓、考核等除教學工作外所有相關工作;營養餐等專項財務工作。

"三味"為教務主任:分管所有教學相關工作。因教學工作碎雜而繁重,學校給配了一名教學幹事。

政教主任(1人):分管學生思想、紀律、安全教育工作。

後勤主任(1人):分管學校後勤、衛生等工作。

學校素來沒什麼"教學副校長"、"政教副校長"、"後勤副校長"等稱呼和職位。除了校長外,其他領導之間都是"平等"的。

這是"三味"所在學校情況,從配置上看,也許"不正常"。網友們認為呢?

題主所提到的"學生不足六百"的學校,是"一正四副",不知"主任"級領導還有多少?

但僅從"校長"級配置看,"三味"認為還是偏多了點。

一個學校,特別是小學校,老師總數不會太多。如果領導人數過多,必然會相對加重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另外,在績效工資等分配上,會"扯薄教師席面",容易引起教師的不滿情緒。

不過,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由上級行政部門把好關才好。

以上是"三味"個人感想,不當之處,謹盼評點。


三味聊教育


我認為:這樣官多兵少的學校,作為知識分子的老師,既丟失了古代文人的氣節,倒把官本位官大爺的封建餘毒思想得以繼承與傳揚。

下文更精彩。

一個不足六百人的學校有一正四副五位校長,如果再加上分管各項具體工作的主任,副主任以及教研組長,少團書紀,肯定是官僚機構臃腫。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一支五十隻猴子的猴群,領頭大哥如何提高自己權威,把自己搞成高高在上當皇帝的感覺。

其實就是分封建。

這猴群的領頭大哥先封左右宰相二名。左宰相負責管理猴群具體事務。右宰相負責武裝部門,專司對內鎮壓異已,對外抵禦外侮或侵略擴張。

為了避免大權旁落,兩部委各設副部委幾名。不聽話的左右宰相隨時有被副職取代的可能。

而宰相主宰的部門以下也分各種更具體的職能部門,為一把手。相當於州府司道縣衙里正級等。

這樣領頭的猴群大哥就能當出皇帝一般,高高在上的感覺來。

如果有利益需要分配,也是按級別從上到下逐級分配。為了得到更多利益,所有官員必須努力往上爬,這就進一步鞏固了皇權。

現在看一個人成功與否,一看官位二看金錢。

作為學校的老師受社會風氣薰染,既丟失了古代文人的氣節,也丟失了毛時代的奉獻精神。一味追求名利。

一個老師無論採取什麼方法與手段,通過什麼途徑與路子,一曰為官,終生為官。能上絕不能下,也不會下。典型的官僚主義,官本意識在作祟。

身邊一些因各種問題被迫下臺的校長,一邊享受著高薪待遇,一邊在縣市買的住宅裡享受清閒。

因為他們身份尊貴,既便下臺,也絕不會與一般老師一樣去為教育奉獻餘生,不願再上一節課。他們似乎比外國總統更牛X。

外國總統下臺後,就成了普通公民,乾點木工,做點諮詢等,該幹啥幹啥。

學校設那麼多官位,該下的下不來,該上的還得上。遇事互相扯皮推諉,有利益均是掙破頭。

人心更難聚攏,幹事更無擔當,甚至會令出多門,各執一言,苦了下面的老師,無可適從。

這體現了公民意思的嚴重缺失,封建餘毒的官本意思仍十分嚴重。





一襲輕嵐


太不合適了!區區600名學生的鄉鎮學校,竟配有一正四副五名校長,堪比國務院總理正副職數,真是豈有此理!

大膽推測,該校至少還有10名以上的中層幹部。按1:20的平均師生比,該校教職工編制約為30人。這樣算來,該校的管理幹部職數可能佔到全校教職工總數的50%,真可謂十羊九牧!

學校的領導幹部一般沒有職務津貼,通常按職務高低折算成課時工作量,參與績效分配。舉個實例:

某校校長職務折算周課時12節,副校長10節,中層正職9節,中層副職8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班主任職務折算周課時7節,一班語文8節,一班數學7節……假設全校平均周課時量為16節,則領導幹部只需任教一個班的主課即可達到平均工作量,而普通老師至少需要帶兩個班的主課。

這就會令老師們非常不滿,幹部職數太多,不但推高了學校平均工作量基數,還把本屬於教師個人的績效工資切走了一大塊。(此說法爭議頗多,本人已撰文詳述,關注可以查看)

一所鄉鎮小學,怎麼會有如此多的“領導”呢?真的是因為工作需要嗎?

中國人歷來官本位思想嚴重。我大伯七十多歲了,此生最引為榮耀的,是人民公社那會兒,在生產隊當副隊長:“說話響噹噹,還可以綁人吶!”現在想來多麼可笑,一個百十來人的村民小組,也可以上演迂迴曲折的權鬥戲!

這種思想融入國人血脈,投射於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校自然也不例外。

這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村常住人口急劇減少,鄉鎮一直在撤點並校。按慣例,每撤銷一所學校,都要對校長等主要幹部給予恰當的安置。或調進城,或在鄉鎮完小任副職。這是一些學校副校長過多的原因之一。

其次,校長交流任職或提拔到新的學校,一般會重新組建自己信任的“內閣”。但又不能將原有幹部免職,否則幾乎是“自掘墳墓”,只能巧立名目增設機構來增加幹部職數。如此累加幾輪之後,學校便遍地幹部。“校長一走廊,主任一禮堂”,是極生動的諷喻。

國家對中小學幹部職數並沒有明確規定,只查到浙江省一份地方性文件,可作參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校管理幹部臃腫之症狀,以校長一己之力是無法解決的,至少應在縣一級及以上層面出臺文件進行規範。按照設定的門檻,將冗餘幹部一刀切,充實到教學一線。提高幹部管理權限的級別,嚴格任職程序,沒有空缺崗位的情況下,不得新增幹部職數。

另外,應將學校幹部的職務津貼從教師績效工資中剝離,單列支出,或由上一級教育管理部門考核後統一發放,不能與教師爭利。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名利場。教師應鑽研業務,潛心教學,不要把精力旁騖到追名逐利、勾心鬥角之類無謂的事情上。學校這種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行政職務的天花板很低。若一心想當官不想教書,放棄安身立命的本錢,也放棄了自身學習,最終必定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後悔莫及。


毫米


之所以現今很多教師不務正業,怨天尤人,就是因為一所學生人數不多的學校裡,不教課或者課時數少而享受特殊待遇的人多。我想發問者就是出於此因。的確,在一些偏僻的農村學校,這種現象並不奇怪。那些享受特殊待遇的教師——不擔課或者少擔課的人,很吃香。工作量少則可以有多餘的精力搞些別的,比如,在辦公室裡裝著辦公實則鬥地主、玩遊戲;怕別人看出自己工作量少而一直趴在辦公桌前忙碌,實則忙的是放學後幹輔導的內容。這些很吃香的教師,擔的課少,可是其他的教師——普通的教師就不行了。任務重,還需擔任主科,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教師想進校委會或者當校領導的原因。提問題的心裡也就是這樣想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