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古玩圈不僅水深,而且水雜。

長期玩收藏的藏家都可能走眼,小白藏家更是容易被矇騙。

這些鑑賞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還得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陶瓷類

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窯口出品的陶瓷製品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色,

例如所採用的原料、火候、造型、紋飾、手法等。

這些都可以從一些專業書上找到詳細的說明。

即使用現代技術高仿的贗品,只要仔細觀察比對,

還是會發現贗品是無法做到完全一致的模仿。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常見的鑑定真偽方法有:

看刀法是否流暢自然;

釉面無耀眼浮光;

用獸皮去擦可見極細小的細紋;

真正出土的古董陶瓷上的土鏽是滲入到瓷器裡的,而仿製品的土鏽經過反覆擦拭是可以去除的;

聽音,瓷器因年代、原料、窯口不同,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盡相同。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造假者為了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會採取“拼接”的手法,

就是一件瓷器由真假兩部分拼接而成,通常這發生在一些殘缺的真品上。

瓷器中,元青花、琺琅彩瓷尤為珍貴,然存世的真品鳳毛麟角,

可以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十件中有九件是贗品或殘缺品。

有意收藏此類古董的愛好者要尤為當心。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玉石類

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於待遇可以庇佑、安神、避邪等益處的說法,

這幾年古玉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一般古玉有傳世玉和出土玉,

傳世玉即此玉經幾代人的收藏、把玩,一般都保持了原色,

這些玉都有一定的歷史可循,

我們可以以此根據從玉的種類、包漿、出處、工藝等方面一一印證。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另一種是出土玉,這些玉因為某些原因在近年出土並流入市場,

因為它們長期埋於地下,通常會因為地下水、土質環境等影響而產生沁色,

沁色分血沁、銅沁、土沁、水銀沁等。

如果真是多年埋藏後出土的古玉,仔細聞,多少會有一些土腥味,

而經化學藥水浸泡過的則有一股刺鼻味。

也有特別殘忍的造假者會把玉燒熱,直接戳進牲口體內,形成血沁,

這種情況下就要從玉的表面火燒裂紋、紅絲紋理等方面去辨別。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另外,玉的包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鑑別要點。

古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包漿非常自然漂亮,

而人工作出來的包漿難免會有些鬆散,很難做到完全天然渾成,

仔細看,總會有種違和的感覺。

書畫類

鑑定書畫類藏品,要從紙、墨/色彩、畫風、筆觸的流暢性等方面去觀察識別。

首先,你要對作者的各個時期的風格、功力有相當的瞭解,

最好多看看一些他收藏在博物館等地被確認為真品的作品,

瞭解他的習慣,甚至是他所用的印鑑也要仔細觀察。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有時候,模仿者可能對作者的書畫風格臨摹的相當到位,

但是在用章時,因為印泥的緣故而留下破綻。

紙是很容易被造假的一個環節,例如泛黃、破損、折皺等歷史痕跡是常見的作舊手法。

一般來說,古人用墨講究,尤其是大師,都收藏有上等好墨,

即使經歷了歷史滄桑,仔細聞一聞,

還是會分辨出沉年好墨的令人舒適的清香與現代仿墨的略微刺鼻的氣味。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另外,大家還需要了解書畫用到的一些材料的歷史進程。

例如:唐以前只有卷軸、壁畫,唐以後才有立軸;

到了後唐五代時期,有了布壁畫(絹面木框)。

而鏡框則是民國以後才傳入中國的。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瞭解這些歷史知識可以幫助你在被賣家忽悠時輕易識破。

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舊紙舊墨作新畫”,

這種時候就完全要看你對作家的瞭解有多少了。

最後,多去各類市場和博物館看看,注意觀察真品真在哪裡,特點為何;

贗品假在哪裡,推斷其造假手法。

儘量做到“胸有成竹”。

收藏者要切記,收藏不可看市場一時間的流行,“真精稀”是永遠不變的收藏真理。

前一段時間股市行情向好的時候,買家們似乎更願意把資金放在股市裡賺快錢。但最近股市波動,不少朋友都說還不如把資金放到藝術品市場裡,只要確定買真,放上一定的時間,回報肯定比炒股好。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股市和藝術品市場向來“互通有無”。2010年藝術品市場的“井噴”,主要原因就是2007年股市出現了“大牛”,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藝術品市場將迎來另一個蓬勃發展的機遇。

所以一旦在目前這個時間點發現好的藏品、價格合適的,買下來就肯定是正確的投資。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有人擔心,國際買家是不是已經離場,我們入場是否成為“接盤俠”?這個有點過慮了。

以瓷器收藏市場為例,國際買家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他們購買的規模和要求遠遠超過國內買家。

只是他們側重於中國曆朝歷代的藝術品,只要是好的藏品,他們都願意花高價系列收藏,而國內買家往往偏重於明清彩瓷這種“漂亮的東西”。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藝術品收藏是一個長期的像“定投”的過程,收藏者以喜歡為出發點,以可承受的經濟能力為基礎,堅持長期購買,一定能獲得好的回報。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另一方面值得提醒的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收藏標準依然是我們今天應該堅持的標準。

筆者見識過一些不差錢的朋友,購買了大量普通的民窯瓷器,幾百件的堆在家中,其中也有部分民窯精品很漂亮(值得收藏),但是大部分是品相殘缺,器形紋飾都很普通的貨色,也就是說,少則三五千,多則一兩萬的普通瓷器。

這種民窯瓷器存世量巨大,升值空間不大,就算升值也爬升緩慢。最關鍵的是,難以出手。雖然說價格不高,但是在市場上卻不屬於受歡迎的藏品。相反,那些同樣賣三五千的仿品反而倒銷路很好。所以這也是一個問題所在。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在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還是儘量能夠買一些精品,因為好的東西是人人都喜愛的,絕對不會說好的東西沒人要。

而且隨著真精稀的越來越緊俏,想在市場上購買一件自己鐘意的好物件,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找到了。而這種瓷器一露面,就會有大把的人感興趣。

徐鴻老師常說,寧可十萬買一件,不要十萬買十件。你買十件其審美、升值,也比不過這一件。不要盲目的去大量購買普貨。

當然以上所說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合理規劃自己的收藏,也不可盲目的追求自己夠不上的東西,容易上當受騙。

曾有一位朋友,花40萬買了一件元青花,按說40萬是不小的價錢了,40萬你甚至可以買一件雍正官窯的好瓷器。但是你買的是元青花,真品元青花多少錢呢?40萬能買到嗎?仔細想想就是不可能。——中國國博網

望大家都能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

收藏古董,鑑定靠眼力知識,不能盲目抱著撿漏心理,到古玩市場淘

有位朋友買了一件青花盤,他花費了6000元,其實這種景德鎮製作的仿品,大量充斥在各地的收藏市場,價格不高不低,讓你覺得貌似應該有真品的可能性。

老師對他說這是仿品,以後不要買了。結果在一次隨我們去景德鎮樊家井去逛的時候,發現了一模一樣的東西,賣五百一對。普通仿品的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的多,不要抱僥倖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