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理解《神童詩》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兩句詩的意思?

娛樂俗人A


詩文作品有其時代背景

汪洙的《神童詩》並非他一人所著,多有後人添加編輯。我們只取相關前四句來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爾曹”就是“你們”的意思。天子看中英雄豪傑,文章會叫你們怎麼去做(博取天子重視)。別的什麼行業都是下等,只有努力讀書,增長才識才是出人頭地的正途。

為什麼在當時會有這種觀點甚至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一直到近現代才被打破?這和北宋朝廷有關。趙匡胤馬上得了天下,生恐手下的武將有樣學樣,所以杯酒釋兵權後堅持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文學在北宋大發展,文人地位崇高,武將拿不到帶兵權,所以在軍事上北宋極其羸弱。

在這樣一個整體環境下,年輕人出人頭地的方法就只有通過努力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得到天子青睞,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或錢或權或青史留名。這是公開的國家態度,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就直接了當地告訴年輕人: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你只要讀書並來給我打工,錢,美女,權勢我通通都可以給你。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神童詩》拿來勸導年輕人的句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可以理解了。

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

當代新世紀經濟飛速發展,加上近代一些特殊原因,曾經大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漸漸被有見識的人所唾棄,但是“萬般皆下品”這種句子在人人平等,行行狀元的今天卻依然是不合適宜的。

那麼“惟有讀書高”是否正確呢?在物質條件已經大大豐富,人們沒有了以前那種“知識改變命運”的急切希望(如今能改變命運的東西太多了,知識反而看上去是最慢、最沒有效率的一種),我們要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情呢?

因為讀書出仕不再是單一的謀生手段,所以我們不能再把讀書這件事情和工作來做比較。小孩子讀書獲得知識是正常的,但是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把會讀書和命運綁定是逆社會潮流的,是不政治正確的,雖然它經常很正確。

讀書更多的是一種愛好和提升個人素質的途徑。那麼我們怎麼看成人讀書、學習在所有愛好中的地位呢?是不是“惟有讀書高”?

很顯然,是的。

我們為什麼讀書?

是為了獲得知識和結論?是為了被“授業”,被“解惑”?是的,這是大部分成年人選擇在休閒時間讀書的目的。

不過就我個人理解,這種讀書都是浪費時間。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知識和結論本身價值不大。

讀書,是為了“明理”。也就是為了學會如何思考。知識不過是材料,你學到了那些知識,當你遇到相同的情況時,該如何調用你學到的知識,解決你眼下遇到的新情況,這就是思考的能力。你不會思考,就沒有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你的知識,終歸是死的,你讀了這些書,不思考,沒有進步。

而為了解惑而得到結論類的閱讀,則是更加無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這也是為何近年來有的人開始慢慢明白為何網絡課程、碎片閱讀無法真正給你提升的原因。你在花了錢買了課程,接受那些大師們的結論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結論是否正確?你有沒有思考過,有沒有辨別能力?

知識,是知其然,學問,是知其所以然。

而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道一些知識點或者專家的結論就好。

那些雞湯、毒雞湯、傳銷、保健品哪一樣不是專家教授大師在給你傳授他的“畢生功力”?信這些的人有沒有學習意願?是有的。有沒有思考能力?沒有。

現實世界有很多個層次,錢和地位能幫助你打開更高的層次。

精神世界也有很多層次,讀書、明理、思考會幫助你打開低層次閱讀的天窗,讓你進入另外一個空間。這種境界就類似於莊子的逍遙遊,莊子的精神世界是在普通人的天花板上開了個窗口,他的精神就得以在宇宙和太空中御風而行。

雖然不過是在另外一個更大的牢籠裡歡喜,但是當你衝破自身現有精神牢籠,回頭看那些還在忙著轉發雞湯、忙著養生、忙著努力學習碎片知識的眾生,你會不會感覺到優越性?

而衝破精神牢籠的方法就是系統的讀書和獨立的思考,讀書是基礎,思考因人而異。

在物質生活飽和,追求精神生活的今天,誰還敢說讀書無用?

萬般皆碌碌,惟有讀書高。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是可悲的,一個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漂泊無根的民族。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作為精神支撐,是沒有力量,沒有厚重歷史底蘊的,很難實現自立自強。

社會主義建設是提升國民素質,加強國際競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單獨拿出來。好似哪裡不妥。但是,別忘了,它是出自宋朝汪洙,宋朝結束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先不說宋朝。單就新中國建立初期,掃盲班的建立,可想而知,一個國家對文化的渴求。

以此類推,700年前的宋朝,它對文化的飢渴程度。便不難理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它是特定歷史環境下,教育的一種工具,對當時文化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話到今天依然實用,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我們國家在最艱苦的時期提出的教育方向,這樣的指導思想一直指導著我們的教育發展,現階段。中國家庭所有的投資中,教育投資佔的比重最大。就是對所謂的讀書無用論,最有力的反駁。

達可相天下,窮則善其身。柯幹如金石,心堅耐歲寒。讀書人要像松竹一樣,有節操,耐得住風霜雨寒,夠堅強,勇敢。可通達得富貴相天下。也可春遊芳草,夏賞綠荷。秋飲黃花,冬吟白雪。此乃,《神童詩》的正解。

今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它只是時代產物,告知我們不要讀死書,死讀書。只扣死理,不能做到古為今用,與時俱進,不是書可悲,是讀書人的悲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紙質,電子,網絡,哪一行能抽離文化,而單獨存在。

無論什麼時代,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書是中國人的血液,文化是中國的命脈。

謹以此。獻給世界第24個讀書日。





童年在風中飄揚


它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

一、知識改變命運。讓你走到“高處”,有可能成為人上人。

二,站得越“高”,望得越遠,摔得越疼。

這是一個近於無解的定義,近於兩小兒在孔子面前辯日。

如果我不讀書,只放羊。或許會平安長大,然後娶了鄰居家的二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開心而滿足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讀書,會產生許多一種叫做慾望的血液,以不負此生為名摸爬滾打,或坑蒙拐騙,站在終點,才想起來我忽略了一滴名叫純真的淚水。

如果我不讀書,只放羊。或許在山坡上摔了一跤連治病的銀子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劉大官人納了二丫為妾,然後終日以淚洗面,渾渾噩噩,愧恨半生。

可是,讀書就不會摔一跤麼?讀書就一定會娶到二丫麼?讀書就一定可以過上想要的生活麼?

同樣是讀書,諸葛亮讀成了丞相,杜甫卻讀成了窮人。

同樣是不讀書,朱元璋成了明太祖,劉大官人卻死在亂刀之下。

同樣是讀書,賈詡富貴榮華終老,東坡顛沛流離半生。

同樣是不讀書,努爾哈赤滅了漢庭,二丫卻被賣到青樓為妓。

讀書有用?未必!

讀書無用?不然!

面對那個叫做“命運”的美人,“讀不讀書”好像塞翁丟失的那一匹馬,更像剝極而復的陰陽魚。它們之間永遠也劃不出一個等號。

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卻不告訴那些讀書人一個冰冷的事實,改變分為兩種,一種是更好,一種是更操蛋!

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性格!


亦有所思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崇尚讀書,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設置科舉制度以文章取士,鼓勵人們博取功名,獲得利祿,修身齊家平天下要在經典書籍中去尋找,“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以至於衍生出象范進這樣一大群酸腐書生,貧困潦倒,皓首窮經的笑料。

其實這種只有讀書才可以光宗耀祖的觀念是腐朽的,偏激的,甚至是愚昧的。它不如俗語“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那麼富於哲理,富有人情味而普世惠人。




老規矩,開篇明義。我認為,如果按照原來的意義,這句話不對;如果給它賦予廣義,那就是對的,適用於現在的。

從原意來說,這是非常狹隘的,甚至有點行業歧視的。這句話是神童詩中的一句,意思是,所有的行業都是下乘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確的道路。這句話起於北宋年間,說起北宋,大概是所有朝代中,最受讀書人追捧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簡直把讀書人的身份地位捧到了雲端。舉個例子,大將狄青,戰功赫赫,官至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的二把手,就這樣一個地位顯赫的軍方重臣,卻可以被小吏隨意侮辱,可以被韓琦輕而易舉的殺掉手下而只能默默忍受。這放在強盛的漢唐時期簡直不可想象。

這就說明了,北宋的社會地位是有問題。武人的地位低下,直接後果就是武人沒了脊樑骨,面對敵人沒有精氣神,打贏了是朝中文臣運籌帷幄的功勞;打輸了是自己指揮無能的罪過。商人地位低下,雖然有錢但是限制重重,如果沒有功名在身或者是有個強力後臺,那麼自己的財產毫無保障可以隨時被全力拿走;農民也是這樣的,雖然被讀書人說成國家根基,但是受到盤剝最嚴重的也是他們;工匠同樣這樣,經驗豐富的工匠,能帶來的是機械的改進,手藝的傳承,社會效率提升的基礎,但是讀書人一句“奇淫技巧”,就把工匠打入了深淵。

《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這說的是士農工商是社會的基石,是平等的支撐起社會的架構,而不是按照先後順序排列的,一根堅固的柱子,和三根搖搖欲墜的柱子是撐不起一個穩固的結構的。

就現在而言,如果把讀書理解為學習的話,這句話就太好了。無論任何行業,如果你放棄了學習而關注其他,都是不對的。 無論是書中的知識,還是他人的經驗,還是自己的沉澱,都是寶貴的,都要不斷的汲取和學習,如果去想著走捷徑、投機取巧,那就落了下乘了。

祝好!

來自雲凱小哥的祝福,一個熱愛歷史、足球和美食,喜歡分享文字的90後程序員~

特別說明,這是我在另一個同樣問題下的回答,不知道這裡咋又邀請了一遍。。直接複製過來了,別介意。


雲凱小哥


古代成皇下人多,

登位裝文倡讀書。

尊孔至聖擺雅局,

設置考場闢新途。


阿福順天


這句話,我讀著實在刺耳~

雖然它明顯是在推崇“讀書”地位的高尚和重要,但,偏激了,現在讀來更覺偏激!

我不想去討論這段脫離了它“存在”的現實土壤的,略顯過激的古話~~


rain9058


中國人崇尚讀書,這是古人激勵後生求取功名之說……


鬱郁快快


汗顏了,我沒看過《神童詩》這本書,而不能回答您的問題了。等我百度下看看吧。


劉楚雲817


在儒家思想的治理思維下,官本位是第一位,而對於大多數來說,從仕從官,唯有讀書才是唯一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