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書多的,知識面廣的老師就是好老師。這句話對嗎?

明天125536214


這種解釋是比較片面的。

對於一名老師而言,其知識面的廣度僅僅是判斷其水平的維度之一。

而且還不是最重要的維度。

一個合格的老師,需要各個門類的素質都具備,而且不能有明顯的短板。

個人認為,這些素質的優先級從前到後分別是:

1.三觀

三觀是一名好教師排在首位的素養。

老師傳授的知識,未必能夠使用一生;但是老師教會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卻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一個人的性格。

這一點在幼師和小學教師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因為這些老師面向的學生都是還沒有形成完整個人意識的孩子,他們對於世界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己的父母以及老師。

這二者是在孩子心中為數不多的權威形象。

因此,一個充滿善意,正能量充足的老師,對孩子成長的正面影響非常大。

2.表達能力

這裡的表達能力指的並非修辭水平或者巧舌如簧的話術

而是要用學生聽得懂的話,來傳授學生原本不懂的知識。

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藝術,自然領域的知識,與其對學生引經據典,不如把道理說的通俗易懂,或者能精準的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為最好。

而表達能力欠佳的老師,講述的知識自己懂,家長懂,所有成人都能懂,就是孩子聽不懂

那麼他便不能稱之為合格。

3.責任心

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領悟能力不同

即便是領悟能力差不多的學生,也會在不同的學科出現悟性的差距

這時候一名責任心強的教師,可以孜孜不倦的把知識從多種角度,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傳授給每一位學生就顯得至關重要。

而責任心偏弱的教師,即便前兩點做的再好,其學生的成績必然是兩極分化嚴重的。

4.專業水平和知識面

就專業水平而言,其實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差距不會太遠

畢竟有了多年的教書育人經驗,教案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相信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勝任。

而知識面廣,則可以在學生面前旁徵博引,用舉一反三的方式讓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形成體系。

這一點是一名好老師的加分項,但並不是考評好老師基礎素質的選項。

希望能夠幫到各位家長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