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虹

01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点名“安徒生童话”获奖者曹文轩靠进校售书获利2700万,曹文轩是2018年童书作家榜的第三名。

第一名:《笑猫日记》的作者——杨红樱,版税5600万;

第二名:《米小圈上学记》的作者北猫,版税5300万;

那有没有超过童书作家收入的呢?

有,比如网络文学的三甲:

《斗罗大陆》的作者——唐家三少,版税12200万;

《武动乾坤》的作者——天蚕土豆,版税6000万;

《星辰变》的作者——我吃西红柿,版税5000万;

而风靡全球的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欣慈,去年的版税收入仅为1800万。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据《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统计:中国成年人人均年阅读量不超过10本,而且读书的内容也多以虚构小说为主,并且超过半数的人已不再选择阅读纸质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但聚焦【阅读】这个话题难免有些尴尬:

原来我们都不爱读书比我们不爱读书这个结论更尴尬是小孩子比成人更爱读书

也许有家长会说:

每天工作996,哪有时间和精力再读书啊!

小孩子的工作就是多读书,好好学习呀!

现在媒体信息这么多,看新闻、看电视也能获得信息,为什么还要看书呢?

看小说就是放松大脑,看概念数据一大堆的书,难道不是自虐吗?

02

我们日常都需要洗澡、洗脸、洗头、修剪头发与指甲。

有人每天都洗,有人隔周洗,少有人会一年不洗一次,因为那样不仅会发臭发痒,还会诱发疾病。

那么作为身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脑,你为什么觉得它就不需要清洁洗护呢?!

读书就像洗脑,帮你洗去经验局限,洗去认知盲点,洗去思维壁垒,洗去逻辑漏洞。

1、不读书,意味着停止了独立的思考

遇到问题,有的人会问一下过来人的经验,

有的人会网上直接搜索一下答案,

还有的人会说:“操那么多心干嘛?”

你给孩子辅导作业时,是否自己先解一遍,然后再对照标准答案?

你听有声书时,是否会把书中的概念联系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场景?

你看新闻媒体号时,是跟着故事、情绪走,还是会留意数据和论据?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动脑子,根据经验、答案、数据、案例,重新推演一遍,比较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知的结论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如果不同,再翻盘思考的过程中,有什么漏洞与不合理,最后再判断结论是否合理。

家庭教育中,当父母的认知思维高于孩子,讲得清道理,摆得出事实,举得出例子,给得出方法,孩子才会真正的佩服你,而不仅仅是顺从你。

2、不读书,意味着牺牲了高级的休息

BBC曾做过一项关于休息的研究,调查了来自134个国家的1万8千多人,得出了一项惊人的结论:在最有助于休息的活动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阅读】。

历史上有许多嗜书如命的伟人,他们闲暇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

孟德斯鸠:“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高尔基:“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利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毛主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捧起书,身未动,心已远。

不需要旅行,你就可以翻过高山,跨过大海;

不需要陪伴,你就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命运;

不需要面壁,你就可以领悟深刻的哲学道理;

如果选择亲子阅读,更是潜移默化的亲子沟通了。

03

讲了阅读的意义,再聊聊如何阅读。

很简单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你阅读像打游戏、看电视一样爽,那就是无效阅读。

因为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书里的故事、人物牵着你的鼻子走了。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阅读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意义所在

关于阅读的两个陷阱:

1、虚构类VS非虚构类

根据《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的用户画像:

青少年和大学生最爱读青春校,《流星花园》这种的言情小说;

职场新人最爱读的是职场商战,《杜拉拉升职记》这类的职场小说;

职场精英最爱读的是都市生活,《都挺好》、《欢乐颂》这样的都市小说;

老年人最爱读的是军事历史,《雍正王朝》、《亮剑》这类的小说或同类型的历史人物传记;

这些阅读内容,虽然题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虚构类的图书。

与此相对的是【非虚构类图书】:字面意思是不是虚构的,不是想象的,是真实的、纪实的习作。比如政治、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科普技术都属于这一类型。

虚构类图书虽然少了故事的跌宕起伏、情节的曲折离奇,但它们往往更加能够培养逻辑、辩证、深度的思维。

孩子的阅读书单更不应该缺少这一类型的图书。

2、独立阅读VS跟随领读

随着得到、樊登读书会等知识付费阅读的崛起,更多的人选择用听说代替传统的看书。

根据《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我国11.7%的人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6.4%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听书。

表面上课这是选择用眼看书和用耳听书人群的分流,是用户阅读习惯的不同,但本质上这是独立阅读和跟随领读的分化。

独立阅读,虽然进展缓慢,但却是你自己和作者在一对一的交流。

跟随领读,虽然号称一年读50本,100本,但却是领读人把他的思考,直接灌输给了你。

你自己悟到的总是比被人告诉的印象深刻。

阅读最后的功效就是“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地扩充阅读量,背诵了多少知识概念。

这个方法在教育孩子时,同样适用。

抛弃以上这些误区,希望阅读能陪伴你,陪伴你的孩子,成长迭代。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