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王安石喜歡改別人的詩,《詠梅》也是抄的別人嗎?

269852880003


是的!

比如王安石詩《梅花》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句,化用蘇子卿《梅》詩云:“祇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比如王安石詩《出定力院》有“殷勤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是化用唐代詩人陸龜蒙《》中“殷勤與解丁香結,從放繁枝散誕香。”

比如王駕有一首《晴景》曰:“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為:“雨前不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比如王仲圭有一句“日斜奏罷《長楊賦》,閒拂塵埃看畫牆”句,時人激賞。王安石改為“奏賦《長楊》罷”,並認這樣更好。劉貢父有一句“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從雲裡望蓬萊”,荊公改為“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從雲氣望蓬萊”,還被後來的詩評家譏諷過。唐朝詩人劉威有一句:“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荊公改為“漫漫芙蓉難覓路,蕭蕭楊柳獨知門”。

比如孟郊詩“竹影金瑣碎”,王安石化用為“山月入松金破碎”,

比如白居易有詩 “紫藤花下怯黃昏”,王安石直接化用到自己的《禁中春寒》詩裡“已著單衣猶禁火,海棠花下怯黃昏。”白居易還有一句“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王安石化做“澗欲通南澗水,南山正繞北山雲。”

比如參寥有一首《細雨》裡面有一句“細憐池上見,清愛竹間聞”,王安石改成“細宜池上見,清愛竹間聞”。

比如韋莊有“綠陰生晝寂,孤花表春餘”之句,而王安石詩中有“綠陰生晝寂,幽草弄秋妍”之句。

比如王維有一名名“山中一夜雨”,王安石改為“山中一半雨”

比如杜甫有一句“關山同一照”,王安石改為“關山同一點”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那一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安石直接借用過來,變成了“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整個宋朝,以詩的技巧而論,王安石排第一。就算放在整個古代也能排進去前五。可惜現在他的詩才被忽略了。研究或欣賞宋詩,唯一不能略過的不一定是黃庭堅,但一定是王安石。因為他的詩,是真的好!

如果玩集句,中國古代所有人都算上,王安石排第一。詩評家說,王安石的集句《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順道小可將其中兩首貼上,大家賞一下。

1

燕山雪花大如席,與兒洗面作光澤。 怳然天地半夜白,閨中只是空相憶。

2

點注桃花舒小紅,與兒洗面作華容。 欲問平安無使來,桃花依舊笑春風。


亦有所思


科普一下,文人之間的抄不叫做抄,而叫做化用。南宋文學家周紫芝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古人吟詩作賦時,隱括前人之意或者化用前人妙句,將之融入自己作品中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且有些詩句,原作者寫來只是鋪陳敘事,平淡無奇,但一經妙筆化用,就點石成金,豔冠群芳了!

就拿納蘭詞來說吧,他可真沒少化用別人的詩😂,且拿一兩詩舉個例子。

憶江南

清 納蘭容若

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格早梅知。“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是直接照搬顧貞觀《浣溪沙·梅》:“物外幽情世外姿,凍雲深護最高枝。小樓風月獨醒時。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待他移影說相思。”的原句。😂

納蘭性德的——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中有這樣的句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化自王次回的"個人真與梅花似,一片幽香冷處濃"。王詩有個主語"個人",容若化來的句子卻沒有主語,憑空生出了幾多歧義。

文人之間的詩句挪用,放到現在,可能會被冠以抄襲之名,是不道德的。有種借花獻佛的感覺,但其實在古代,文人之間還是很惺惺相惜的。我有花,你有意,且拿去。其實只要佛開心,誰的花有那麼重要嗎。這樣看來古代的佛也不像現代的一樣喜金銀財寶,屬酒肉飯囊一族,人家也喜歡琴棋詩畫,詩詞歌賦一類。


優雅如墨


這很不奇怪,在正常不過了,比如現在的人,現在的二三流歌手,都經常改人家原唱的歌,還改得理直氣壯,臉不紅心不跳的,電影,電視劇也一樣,一部有點火的作品,都會有幾個版本。做生意也差不離,一件商品好賣了,沒隔幾日就會滿大街都是。先人一步的還是地灘貨,就連真鈔新版還沒發行,假鈔已捷足先登,很希奇嗎?這個社會,就常常讓人噓噓稱奇,冒牌貨冒得你目不信真!懷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