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班貝格老市政廳,建在河上

沒有大城市的嘈雜喧囂,沒有著名景區的人頭攢動,班貝格獨享著一份歲月的靜好。班貝格老城是德國最大的一座未受戰爭毀壞的歷史古城,擁有2000多處文物古蹟,1993年班貝格全城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班貝格地處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北部,隸屬於上弗蘭肯行政區,也是班貝格縣的首府。

雖然身處德國,班貝格古城卻兼有意大利的風情,由於位於雷格尼茨河畔,城市中水系發達,班貝格被當地人稱為“小威尼斯”;班貝格的地理環境與羅馬也有著相似之處,兩者都建在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班貝格還被稱為巴伐利亞北部、弗蘭肯地區的“小羅馬”。

源遠流長的宗教歷史

在“浪漫之路”這個德國三大特色旅遊之一的線路上擷取一個點,班貝格有著我不容忽視的古典光芒。

走在班貝格山城區的秋日裡,行人不是很多,古老的建築在微微泛黃的樹木映襯下,越發顯得古樸厚重。山城區的地勢起伏較大,道路都有著自然的坡度,甚至連廣場都是傾斜的。這裡過去一直被主教佔據,班貝格曾被賦予了極高的宗教期望,擁有著顯赫的宗教背景。

十世紀和十一世紀之交,德國被敕封為聖徒的皇帝海因利希二世,決心把班貝格建設成為世界的首都,並將班貝格提升為主教和皇帝的駐地,希望它成為宗教和政治的中心,成為一座“新羅馬城”。他建立了班貝格教會管理區,同時又下令建造城市的第一座主座大教堂,開啟了班貝格城的歷史,並迎來了第一次空前繁榮。

想要進一步探究班貝格的宗教地位,大教堂裡安葬的教皇是極好的力證。1047年羅馬大教皇克萊門斯二世逝世,就安葬於班貝格大教堂內。這可是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唯一的教皇墓地。與此同時,大教堂也安放著海因利希二世國王夫婦的棺木。

十六世紀的班貝格,又經歷了巴洛克時代的文化發展。當時的班貝格大主教邀請了一大批德國巴洛克時代的傑出建築師改建班貝格城,並讓班貝格進入了第二個繁榮期。

然而好景不長,隨後的幾個世紀裡,班貝格開始遭受多場戰爭苦難,先後被瑞典、普魯士和法國軍隊侵略。不過,最慶幸的是,班貝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中躲過了浩劫,所以才有今天保存異常完好的古建築群。但從這一點,就讓歐洲眾多曾被轟炸過的名城望塵莫及。

從十一世紀一直到十九世紀初的八百年間,班貝格老城都有宗教儀式舉行,並且老城區集中了當政主教宮寢、神職人員辦公場所、培訓場所。可以說,這裡是宗教統治的權力中心,也是班貝格最著名、最主要的建築區。

正所謂位高權重,想必主教在山頂居住,油然而生出居高臨下的氣勢,而山頂也確實是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作為遊人的我,也很容易被大教堂直通雲霄的尖頂所震懾。

如今,班貝格城市主要可分為三個區域,教會山城區裡古建築林立、市民居住區充滿現代生機、傳統農莊區生氣盎然。在歷史上,山城區絕大部分是教會機構的勢力範圍,而大部分居民都只能定居在山城區的河對岸,他們多以手工業和釀酒為生。

居民與主教的抗爭已成歷史煙雲,現在走訪班貝格,我會更加感謝那些主教們,是他們在經濟上對班貝格進行大力、持續地投入,才讓我領略到德國這座難能可貴的教堂城市。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班貝格大教堂

整個小城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雷哥尼茨河穿城而過,高低起伏的山丘高地,頗具典型的中世紀曲徑小巷,他們共同連成了班貝格這座山水之城的山城水道體系。在班貝格老城區中,古建築相對較為集中,步行就可以將它們串成線來觀賞。

班貝格被稱為“小威尼斯”的區域,是指老市政廳以北的雷格尼茨河東岸的臨水建築區,昔日是漁民聚集區。這裡的房子顏色色彩豐富,大部分建築還保留著中世紀時的木結構房屋,家家戶戶的院落都直通到河道,並配有小船,擁有威尼斯的風情。觀看小威尼斯,從距離不遠處的橋上,以及對岸的河邊小徑漫步觀賞,都能一睹其風貌。如果想在水上近距離欣賞精巧別緻的小木樓,還可以從碼頭乘坐遊船。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雷格尼茨河小威尼斯段舉行划船比賽,是班貝格最古老的傳統划船競賽。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班貝格小威尼斯

在雷哥尼茨河上,有著一座特別的建築,它就是班貝格獨一無二的老市政廳。14世紀時,市民們不甘願被教會控制,想要修建市政廳,以此來爭取話語權。但班貝格主教並不接受市民在他的山城區建。

無奈之下,班貝格市民們就在雷哥尼茨河中打入木樁,在河中央修築了一座小型人工島,又在島上建起了市政廳。市政廳所在的位置,也反映了當時主教控制的山城區與市民的島城區之間的權利界限,也顯示了當時老百姓對主教的權利抗爭。這座老市政廳別具特色之處還有外牆的巴洛克壁畫,運用了錯覺手法為牆面增加了立體感,堪稱3D繪畫的先驅。在巴洛克壁畫的下端,一個小天使俏皮地將腿伸出了牆外,十分活潑有趣。

班貝格的七座山丘,每一座上面都建有教堂。這座名副其實的教堂城市,城市建築佈局呈十字架狀態發散,山丘和中心地帶全部被上帝佔據著。

往高處行走,班貝格主座教堂最容易被發現,這是一座擁有哥特式四尖頂的大教堂,它融匯了羅馬式和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底層是羅馬式,而四座尖頂卻是早期哥特式。教堂內的浮雕“班貝格騎士”被視為那個時代不可多得、並且完整保存至今的藝術佳品,擁有著神秘而憂鬱的表情。不過,直至今日,騎士浮雕是誰之作,為誰而作,仍是未解之迷。在班貝格天際線上的六座尖塔中,有四座是屬於班貝格主座教堂的。”這句話很充分地顯示了這所大教堂的恢弘。

有傳說稱,皇帝海因利希二世因為一直沒有後代,認為自己罪孽過於深重,於是在從十一世紀初掏出自己的畢生積蓄開始修建這座教堂贖罪。教堂的建造過程同樣多災多難,歷時一個世紀,在遭遇過兩次火災焚燬後,於1237年才得以修復。第一位建築師在修建過程中去世,轉由繼任者接替修建,導致教堂內部一端是法式風格,一端是意大利風格。

在班貝格主座教堂旁邊就是老法庭,過去曾是王宮主教的舊宮殿。而在主座教堂對面則是於1703年建成的、氣勢更加恢弘的巴洛克風格新宮殿,是王公主教在十八世紀的住所。新皇宮對外開放,裡面有40個房間可供參觀,其中帝王大廳的天花板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不過,與歐洲的其他富麗堂皇的皇宮相比,這裡最讓人驚喜的卻是宮外的玫瑰花園,整個花園修剪得十分齊整和端莊,這裡種植了各式各樣的玫瑰,每年七八月間,玫瑰都開得異常鮮豔熱烈,美妙異常。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花園的外欄杆處,向下望去可觀看到上山的道路,視線開闊,同時可以望見不遠處米歇爾山丘上的聖米歇爾修道院。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米歇爾山上的米歇爾修道院,擁有著劃過班貝格天際線上的另外兩座尖頂,它已有了四百年的歷史。據說在修道院的拱頂天花板上,繪製了近六百種不同的藥用植物,非常逼真與特別,只可惜現在已不對外參觀。修道院的建築如今已經成為了養老院,還有一部分是弗蘭肯啤酒博物館,這裡從前是修道院的釀酒坊,如今記錄了啤酒從種植到釀製的過程。爬上米歇爾山需要費些腳力。不過,當置身於修道院的花園中,俯瞰班貝格城紅頂層疊的全景時,十足的滿足感會陡然升起。除了俯瞰班貝格全城,這裡還能下望葡萄園。

在修道院旁的長椅上,銀髮夫婦坐著歇腳,沐浴著秋日溫暖的陽光,草坪上的園藝設計得精巧,造型美觀。置身其中,享受著一種愜意。

名副其實的啤酒之鄉

班貝格還是一座嗜酒之城,啤酒文化綿延千年,首次有文字記載的啤酒零售店可追溯到十一世紀。

1122年時,大主教奧托一世授予了米希爾修道院釀酒權,從此班貝格教民有了自釀的啤酒。到了十五世紀,班貝格當時的主教亨利希三世對啤酒更是愛不釋手,視為自己最心愛的黃金飲料。他為了保證啤酒質量,對啤酒做出了嚴格的質量規定——除了啤酒花、麥芽和水,其他成分一概禁止摻入。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至此,班貝格史上第一部“啤酒質量規定細則”正式出爐實施。據傳說,當時由於啤酒的純淨度高於飲用水,班貝格人便以酒代水,每人平均每天喝一兩升啤酒,足見班貝格人的酒量之大。在啤酒的釀造上,班貝格人一直信奉著古老的格言:不要用其它多餘的配料,只需要水、大麥(或小麥)、啤酒花和酵母四種成份即可,而世界各地的啤酒專家也都對班貝格啤酒的品質大為讚賞。

十九世紀初葉,班貝格的城市人口才不到兩萬人,但啤酒釀造坊卻高達六十五家,啤酒產量四百萬升。時至今日,班貝格市區範圍仍有九家啤酒釀造廠,來自世界各地的啤酒愛好者能在古老的釀酒坊、酒館或在典型的啤酒窖中,品嚐到五十餘種各具特色的優質啤酒。而在班貝格整個管轄區域,更是擁有六十家左右啤酒釀造廠,提供著近三百種啤酒。不得不說,班貝格啤酒廠的密集程度,在世界範圍都為數不多,是名副其實的啤酒之鄉。

班貝格人將位於城市山頭上的露天啤酒館稱作啤酒窖,具有著傳統風格。中世紀以來不斷開採灰泥與去汙沙,形成了很多大型的地道系統。聰明的釀酒人很快就發現這些地道,是理想的啤酒發酵與儲藏地,於是紛紛在這些地道附近建立啤酒窖。目前,山上有些露天啤酒窖允許人們自帶乾糧,所以夏季露天啤酒館內經常吸引著大量的嗜酒人群前來,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班貝格體驗啤酒文化,有著不同的參觀路線。在雷哥尼茨河的左支流和右支流,分別就有著兩條啤酒文化遊覽路線。遊人可任選一條線路品味其中,從一個啤酒廠酒館漫遊到下一個啤酒廠酒館,並將拿到四五張啤酒購買券,每券可在一個釀酒廠換取一瓶大約0.5升的啤酒。在琳琅滿目的啤酒中,班貝格特有的煙燻啤酒是不容錯過的佳釀。它的顏色比一般啤酒深,但又不像黑啤那麼黑,喝起來確實有股煙燻味,十分特別。

班貝格:德國浪漫之路的世遺古城

有朋友這樣說道,感覺班貝格是一個有些“固執”的城市,固執地原樣保存著它中世紀的城市規劃和風貌,讓我們飽覽著不可勝數的精美歷史建築。的確,我們可以在班貝格縱覽橫跨十一世紀至十八世紀的歷史建築,感受中世紀的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宮殿的有機結合,洞觀歐洲建築藝術的發展歷史。班貝格的建築藝術不僅影響了德國中部,還輻射到了匈牙利,並且與巴洛克時代的波希米亞有著千里萬縷的關係。

當我們漫步在其間,同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包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匈牙利、布拉格愛樂樂團的德國音樂家們遭到驅逐,班貝格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則成為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奠基人。如今,在班貝格不僅能聽到古典音樂,還能欣賞到各種流派的現代音樂。在玫瑰花園、主教宮殿等歷史建築內經常舉辦室內樂;每年夏季,大教堂前的廣場上舉辦露天音樂會。

如何到達:

目前國內沒有直達班貝格的國際航班,可以先到紐倫堡再轉乘火車或汽車到達班貝格。班貝格和紐倫堡之間距離60公里,乘火車和汽車僅40分鐘左右車程。從班貝格火車站步行到老城區十分方便,僅僅需要20分鐘路程。老城區內的各大景點之間,徒步也是極佳的選擇。

最佳旅行時間:

班貝格是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旅行皆宜,其中夏季和冬天的聖誕節前後,都是旅遊旺季。觀賞歷史古建築不受季節影響,但是如果想觀賞玫瑰園等自然植被,最好在夏秋季節前往。由於是宗教色彩濃厚的城市,班貝格聖誕市場是冬季旅行的好去處,同期模擬基督誕生的木偶劇非常吸引人,老城區有專門的展覽館,展覽各種各樣模擬基督誕生的木偶劇。除此之外,班貝格主教教堂內部擁有極佳的聲音效果,每年5月-10月逢週六正午的管風琴音樂會引人矚目。

簽證:

德國為申根國家,持有任何申根國家有效簽證都可以進入,持有德國簽證也可以進入其他申根國家。北京的德國駐華大使館,德國駐上海、廣州總領事館均接受辦理個人旅遊簽證,申請德國簽證,需要提供資金證明、資產證明、一定數額的旅行保險、酒店預定單、機票定單等,並且需要預約遞交材料的時間。目前簽證費用為60歐元,會按近期匯率折算成人民幣。

住宿:

班貝格城區內各個檔次的酒店大概超過50家,非旺季的普遍價格不算很高,精打細算型每晚價格集中400人民幣左右,舒適享受型每晚價格800人民幣左右即可。同時,也可以選擇住在紐倫堡,可供選擇的酒店會更多,再通過便捷的城際列車往返班貝格。

美食:

紅燒豬大排、豬肘,烤香腸,外加土豆球是班貝格當地的特色菜。本地時令鱒魚和鯉魚、小肥羊和野味都值得品嚐。雷格尼茨河兩岸的沃土可以生長蘆筍,每年四月底到六月初是收穫蘆筍的季節。班貝格農莊也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其盛產的牛角土豆是瀕臨滅絕的傳統有機品種。菜農莊園提供的新鮮有機蔬菜,讓當地的生活質量十分優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