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朐縣海嶽中學教育發展紀實

海嶽中學是一所坐落於沂蒙老區臨朐縣的民辦普通高中,規模小、底子薄,學生管理難度大。近年來,學校秉持“為每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理念,堅持黨建引領,廣搭平臺,以“一主兩翼”方略,構建多元育人模式,蹚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

黨建引領

幹部作風轉變促管理效能提升

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看管理;管理是不是到位,關鍵看幹部。

學校按照“圍繞教學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學”的思路,以“一四三一”推進黨建工作,對中層以上幹部提出“講團結、講正氣、講奉獻、講作風、講服務”等五項要求。以完善的工作例會制度、班主任會商制、教師研教制層級推進工作。學校工作思路清晰透明,決策機制、執行機制不斷完善,工作前瞻性、計劃性和落實力不斷增強。

學校在“校長—分管領導—處室(級部)”垂直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了橫向的調研機制,每天四次對課堂(自習),每天一次對課間操,每週兩次對食堂、宿舍、辦公室調研。五項調研,既是督查,也要指導,各項調研都形成調研報告,找出亮點和創新性做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由責任處室和級部迅速落實整改。對教學常規落實實施“晾曬”,即對學校教師學案批閱、談心交流、個人與集體備課等的“晾曬”交流,每週一次,分檔公示,並在週日的辦公會上通報亮點,指出不足。五項工作調研和常規“晾曬”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優化了過程管理,增強了工作調度,提升了管理效能,逐步打造成為學校的管理特色品牌。

關心教師

廣搭平臺讓每名教師收穫職業幸福

關愛教職工,尊重教職工,激發教職工的內驅力,是海嶽中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法寶”。

學校關心教職工工作和生活,努力改善辦公和生活條件,搭建多種形式教師專業發展平臺。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研討會,開展“對標”對口學習活動,建立“二次培訓”共享機制;開設“名師講堂”,使教師的知識結構、學科視野、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利用“備課組長論壇”“班主任論壇”及教學質量分析會,大力推進“136”高效課堂建設,以“一進三評”開展多層次聽評課活動;定期舉行優質課、“常規晾曬”明星評選活動,在公眾號推出“教師風采”欄目,落實多元化激勵策略;同時,組建教職工籃球、乒乓球社團,舉行教師遠足活動,充分展示教職工的風采。

2017年、2018年由於高考成績連創新高,2017屆畢業班老師有三分之二受到市縣表彰,2018屆畢業班教師的受獎面則達到全部,教師們真真切切地收穫了職業成功帶來的幸福感。

一主兩翼

多元育人為每名學生打造夢想出口

實實在在為學生找出路、想辦法,是海嶽中學發展的關鍵。

海嶽中學生源主體多為縣中考落榜學生,學校針對性打造育人模式,提出了讓海嶽的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的目標,確立“一主兩翼”育人方略,以學生特長髮展為主線,以德育活動和社團活動為支撐,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系列化開展德育活動,加強學生勵志教育,建立升國旗制度,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倡導“光盤淨桌”行動,宿舍管理實施德育化項目,激發學習動力和自我發展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社團化實施分年級、層進式的學生特長髮展實施方案,不斷加強特長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

3年來,海嶽的學生不斷在全縣中小學演講比賽、辯論賽、籃球賽、足球聯賽、田徑運動會、越野長跑中取得佳績;200餘人次在省市縣繪畫、徵文比賽、藝術展演等文藝評比中獲獎;2018級豐明陽、趙文菲兩名同學在山東省和全國模特大賽中獲獎……多元育人模式,讓每名學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拓展出絢麗的人生舞臺,向著人生理想一路高歌!

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傅文明說,教育本身並不複雜,教師用心教,學生努力學,幹部們做好服務工作,就一定能收穫育人成果。

是的,職工用心,幹部帶頭,管理機制規範,育人模式多元。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擔當作為謀實事,讓教育迴歸本來。也許,這就是臨朐縣海嶽中學取得特色發展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