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代表了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的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它自北向南貫通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河流海河、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淮河、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的“黃金水道”長江和中國重要文明發祥地之一的錢塘江五大水系,從而形成一個南北東西全方位的水陸交通網、商品流通網和文化會通網。

運河的大貫通和迅速開發,帶動了沿岸城市的興盛與繁榮。特別是處在運河與五大水系匯流處的天津、濟寧、淮安、揚州、杭州等節點城市,成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同時,更串聯起中華民族上下求索、飽經滄桑的歷史脈絡和京津、齊魯、淮揚、吳越等區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流變。自運河申遺成功後,我多次走訪運河城市,透過一扇扇城市窗口,探索它們的前世今生,感悟大運河包容、流通、滋養和生生不息的文明本質。

杭州,既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又是浙東運河的起點。千百年來,源源不斷的運河水滋養著這座城市,讓它成為詩人口中的“人間天堂”和馬可·波羅筆下的“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千百年後的今天,杭州依然繁華,大運河也依然在這座城市中從容流淌。承擔著航運作用的同時,更成為這座“江南名都”新的風景。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大運河吻抱錢塘江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幾次來杭州,對於錢塘江的記憶多留在“世界第一大涌潮”的波瀾壯闊中。而當我在六和塔風景區內的碼頭,坐大型漕舫遊船,開啟從錢塘江到運河之旅時,方體味到與以往不同的風情。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漂亮且豪華的遊船破水而行,站立船頭,眼前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橋如虹飛架南北,錚錚鐵骨肩負重任。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寬闊的江面上,遊船、貨船往來交織,翻騰起歡快的浪花。沿江兩岸高樓聳立,像極了上海黃浦區外灘的建築景觀。據說這片新區在建築風格上,以香港中環和紐約曼哈頓為樣板,“高度”、“亮度”和“密度”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一刻在錢塘江上,我感受到了杭州以世界眼光張揚而出的大氣。

約四十分鐘後,遊船駛入被贊為“地球劃線工程”的三堡船閘。在這裡,滾滾錢塘江與千年運河相通。由於錢塘江水位較高,進入船閘後,要等待船閘裡水排放出後,才可潛入城內運河水道。遊船駛出船閘時,眼前景緻陡然不同起來,河道不再寬闊,河水也安靜悠然,兩岸垂柳依依,古樸的樓閣建築與現代相融,繪出一片水墨丹青的運河風情。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杭州整個古城是沿著京杭大運河佈局,從而形成東西窄、南北長的腰鼓式格局。三大寶貴的水資源西湖、錢塘江、大運河已全部貫通,形成三水相連的黃金水上旅遊線。遊船在拱宸橋碼頭靠了岸,下船後我才知道,杭州是全國首個市區運河干道開通水上公交巴士的城市。結合景區景點和生活小區安排停靠碼頭。在這裡運河不只是旅遊紐帶,更是杭州城內的交通通道,實實在在為百姓提供便利,發揮作用。今日的杭州真可謂是做足了水的文章。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運河館裡讀運河

運河杭州段標誌建築——拱宸橋,橋長92米,高16米,是杭州最高最長的古石拱橋,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兩手相合表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高的三孔石拱橋,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幾經修整的古橋上人來人往,橋下游船、烏篷船、大貨船往來不絕。同行的本地朋友告訴我,拱宸橋對杭州人意義非凡,不僅是歸鄉遊子的眼中家的標誌,更為運河兩岸百姓的生活所需。

拱宸橋東邊是運河廣場和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走進館內,彷彿穿越回到兩千多年前,置身於當年繁華運河上。沿著曲折蜿蜒的運河,從它的開鑿一路游去,看到了當年來來往往的漕運、鹽運的船隻,讀到了各種各樣關於運河的故事,領略到了運河沿岸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聊城麵塑、揚州剪紙、無錫麵人……博物館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立體直觀、完整豐富、如史詩般的大運河篇章。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橋西曆史街區聚集了免費開放的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扇博物館、傘博物館等,街區保持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風貌,還有可追溯至明代的建築古蹟。白牆黑瓦,徜徉在博物館和弄巷之間,細細品味杭州的懷舊情懷,慢慢發現運河留在杭州的點滴印記。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微風帶來的食物香氣勾起了我的饞蟲,在友人建議下去了乾隆舫,據說這裡是當年乾隆來杭州用過膳的地方,酒樓或許是沾了“王氣”,生意很好,杭幫菜美味可口,“御膳”的價格大眾也能消費得起,一邊觀賞美景,一邊享用美味,胃口也是好極了!

塘棲,江南佳麗地

“塘棲,江南佳麗地。”當年的郁達夫靠在塘棲運河邊的米床上,呷著一口飄著幾粒酒糟的家釀,輕輕地對邊上的朋友說著。而今,我在西湖文化廣場旁的武林門碼頭登上水上公交巴士,坐船沿古老運河悠遊北上,看綿延千年的古鎮在眼前,徐徐展開她曼妙的身姿。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塘棲是北方入杭的重要水陸碼頭,距市中心約20公里。母親般的大運河橫貫鎮中,成就其千載繁華。北宋以前,塘棲只是一個小小的打漁村,直到元朝拓寬了官塘運河後,人們沿塘而棲,小鎮才初現雛形。“塘棲”之名,也由此而來。待到明弘治年間,廣濟橋的構築使鎮區兩岸連成一片,塘棲從此商賈雲集,蔚成大鎮,更是榮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

徜徉在古鎮的青石板路上,與一幢幢老宅擦肩而過,看運河水緩緩流淌,這廊簷街之廣之盛,在江南水鄉找不出第二處。沿著“米床”(即有靠背的座椅)走下去,能看到許多當地人,臨河而坐,更有老人聽著評彈,愜意從眉角而來。透過一道道門板,我看到舊時生活的延續,油車、染坊、醬坊、茶館;賣糕的、打鐵的、編篾的、說書的……我看著,感受著最醇厚的生活形態。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如果說運河是塘棲的母親,它的血脈,那廣濟橋,就是這位慈母為幼子帶上的長命銀鎖,守護著古鎮的繁華。漫長歲月中,廣濟橋目睹了運河上的千里揚帆,見證了運河人家的日常生活。碼頭以橋而建,所以古橋向來是塘棲鎮上人氣最旺的地方,被稱作“頭埠”。平時,大宗貨物都是在這裡交易轉運,名副其實的“水上集市”。 這座氣勢如虹的廣濟橋,連同江南的富庶、繁盛,和著槳聲、船伕號子聲寫進了京杭大運河五百年的興旺漕運史中。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橋上石階歷經風雨的沖刷,顯得厚重。拾階而上,來往交錯的人們,神情閒淡,橋上相遇了便聊幾句,分外熟稔,幾時我也以為自己是屬於這古鎮的。走至橋頂,古鎮的全貌盡在眼前,左岸是繁華都市,右岸是古老風情。直觀而生動地說明,這座古橋從未放棄自己的職責,一如既往地將兩個區域緊緊相連。

杭州,小航船亦畫龍頭

對這一方水土的街坊來說,塘棲就是那水、那橋、那埠頭、那廊簷、那暗弄堂、那清麗迷人的運河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