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到了瀘州這個地方,如果有人讀柯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讀錯了哦

按語:本文由江陽沽酒客原作發表,喜歡可以關注百家和頭條都是同一個名字:江陽沽酒客

孟姓到了瀘州這個地方,如果有人讀柯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讀錯了哦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或者是民俗文化愛好者,把這些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承收集起來,你一定會發覺這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又極具趣味的事情,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瀘州瀘縣方洞鎮的一個特殊的民俗習慣。

在瀘縣方洞鎮慶豐村(原賈田村)、孟灣和與之相鄰的重慶市榮昌縣清江鄉一帶的孟姓,很久以前就被喊為柯姓。當地孟姓近300人,據稱由孟子的後代發派,是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入蜀發展起來的。

孟姓為何又變為柯姓呢?該族老人們講:孟子名軻,族內有“孟軻一家”之說。很早以前,人們迷信,早上起床後即為一天勞作之始,清早呼名道姓,因“孟”與“夢”(meng)同音,似乎沒睡醒還在做夢,認為不吉利,忌諱早上說“孟”(夢)。

孟姓到了瀘州這個地方,如果有人讀柯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讀錯了哦

有好事者便說,你早上沒睡醒,磕(ke)你幾下(l瀘州方言磕就是敲打的意思),不叫你孟(夢),叫你軻(柯)。一句戲謔語,便將孟說成了磕(柯);

而磕、軻、柯同音,在“孟軻一家”影響下,便認為孟即是軻,軻也同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把孟字讀成了柯。

孟氏家族何時開始將孟讀為柯已遠不可考。從語音角度看,聲出音出,聲止則音止,從未有過記錄(舊時無法記錄)。

當地外姓人稱呼孟氏人,或孟氏互稱,即便是對同一人,有時稱孟,有時稱柯。

被稱呼人欣然應答,從不反對。而不知情者聽得一頭霧水,感到莫名其妙。

其實這種姓氏異稱在瀘州並不奇怪,大約瀘州人有一種特有的幽默和不肯吃虧的心理,比如瀘州人稱龔姓人,一般讀彎或者囧,為什麼呢?

孟姓到了瀘州這個地方,如果有人讀柯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讀錯了哦

瀘州人叫爺爺為公,而龔和公同意,瀘州認為這個姓就是在占人家便宜,而瀘州方言裡,把駝背彎腰也稱作拱橋的樣子,這個龔字,自然就用彎來代替,點頭哈腰,要彎腰,另外瀘州方言囧也有拱和彎的意思,所以這樣就是稱呼龔姓為彎或囧了。

但是這個孟姓念成柯呢,卻是這個方洞慶豐村的獨有了,並沒有普及開來。

與慶豐村孟氏家族住地相鄰近的瀨溪河邊的大河口、石崗山一帶確有柯姓近1000人,當別人稱孟姓為柯姓時,誤以為孟、柯同宗,本為一家。實在是知識不到家的笑話,但是這個笑話一鬧就鬧了幾百年了。

在用書面語記錄地名姓氏等資料時,有的用孟,有的用柯,將孟灣寫為柯灣,該村教師在點名時,也將孟姓學生的孟字全讀為柯。

有的孟氏族人在上世紀80年代辦戶口薄、身份證時,用孟字為姓,之後,有的又誤寫為“柯”;有的以柯為姓,

當意識到用錯了字要求改為孟時,卻還需要有關部門出具證明。這原本已夠複雜,到後來有的使用早年辦理的有效證件去辦理儲蓄,保險等業務時,就出現無法辦結的情況。

孟姓到了瀘州這個地方,如果有人讀柯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讀錯了哦

書面用字已給一些孟氏族人帶來混亂和不便。有孟氏族人尚保存有上至雍正,下至新中國時期七代人的生命資料記錄和第四次修於民國二年的《亞聖族譜》。

其上也未發現將“孟”寫為“柯”的記載,證明孟氏族人將孟讀為柯,完全是口語運用中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造成的。

目前,孟氏族中有的老年人尚知道將“孟”讀作“柯”的原因。

然而當地一些年輕人卻不知寫孟姓到底該用“孟”字還是該用“柯”字。

怎麼樣,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