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年人明知道自己死後錢就是兒女的,但為什麼平時就是抱著不放?

尋日常樂點享美好生活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對的。

什麼叫明知死後錢是子女的?老人的錢是他自己的私人財產,他願意給誰就給誰。

雖然一般老人過世後財產都是留給子女,但那是基於父母對子女的愛。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正常情況下是需要撫養子女到18歲。正常情況下,18歲以後,父母就沒有義務了。

父母的財產是他自己的,很子女一點關係都沒有。留給子女是情分,不給的話。也不欠子女什麼。


有的人即使成年了,還是巨嬰,吃著自己碗裡的,還想著爹媽鍋裡的。父母把子女撫養長大後,子女應該想著怎麼回報父母,而不是成天惦記著老人那點財產。

就算爹媽把財產都贈送其他人,只要他盡了撫養的義務,把孩子養大到十八歲。那麼孩子都應該贍養老人,而不是責怪老人,為什麼不早早把財產給你。

子女成年後,跟父母在財產上的關係與兩個沒血緣關係的人沒有什麼區別。要想要別人的財產,就要讓人家心甘情願地給你,就想想自己付出了什麼。

不要把父母的愛當成索取的籌碼。

一個成年人要早早獨立,格局大點,視野高點,別一天到晚想著啃老。

老人一輩子不容易,晚年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子女不孝順的話,財產還是自己留著養老更好。


魚潛的平凡日子


我們身邊可能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身邊許多老年人,晚年生活是非常富足的,手裡也有很多錢,但是呢,總有一些老年人,他們的錢從來不願意分給他們的兒女們,儘管他們心裡也清楚,等到他們百年之後,遺產還是會分給自己的兒女,即使這樣,他們仍然希望在生前的時候,自己的錢還是自己拿著。

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閨蜜的大伯,年近六十,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也挺有錢的,但是呢,大伯早年的時候,生活確實比較艱難,當兵也吃了不少苦,後來一步一步拼搏到現在這個比較好的生活。他可能就是我們說的抱著錢不放的典型了,他不僅不把錢分給自己的兒女,兒女平時掙的錢還要上交一部分給他,當然他的兒女也沒有抱怨過什麼。那麼我們就納悶,這位大伯這麼有錢,年紀也不小了,為什麼不願意把錢分給他的兒女們呢?說句不好聽的,在他死了之後,這些錢仍然是他的兒女們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現象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究其原因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老一輩的人可能是吃苦吃多了,所以他們也知道自己掙了一輩子的錢實在是來之不易,所以他們覺得只有自己緊緊攥著這些錢,他們心裡才踏實。如果生前全大方的都給兒女了,可能還擔心兒女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腳的把錢就揮霍掉了,實在是太浪費他們的血汗錢。

那麼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現在社會上兒女不贍養老人的事例也多的是,所以老年人也擔心,萬一自己手裡沒錢,生個病或者是需要辦個什麼物件,還得麻煩兒女,孝順兒女還好,可能二話不說就幫父母辦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孝順的,可能還會推推拖拖的不給辦,這樣一來,老父母們肯定會心裡不舒服。還不如自己手裡拿著錢,想幹什麼也不會說考慮這個顧慮那個了,也不用擔心自己不被贍養什麼的,活得也自在點。

總的來說呢,老年人有他們自己得想法,或許他們把錢看的太重了,或許他們擔心的也比較多,但是我們做兒女得,應該去尊重他們,畢竟這些錢是他們自己辛苦得來的,而且到最後這些錢也是會留給我們做兒女得,所以在父母生前,不要總是計較這些事情,希望我們的父母過得健康開心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


美麗的口袋


說個故事給大家聽聽,我的姨父姨媽有三兒一女,兒女大了,出嫁的出嫁,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老兩口只好跟兒子分開過日子,以後,姨父跟人合夥開了榨油坊,每年都有幾萬元的分紅,姨父便把這些錢分給三個兒子,姨媽反對也沒有用,幾年之後,問題來了,三個兒子便疑心重重,誰往老爹老孃那裡跑得勤快些,另兩個便眼冒妒火,言下之意,便是誰多拿了錢。

儘管老兩口沒有這種心,但在他們心裡就是這樣認為,就此埋下怨恨。五年之後姨父生病,需要住院治療,三個兒子你摧我縮,都不肯往外掏錢,以後,在我小姨媽的調解下,才送往最差的醫院治療,在我姨父住院期間,三個兒子如狼似虎前往油坊,查賬分攤,一共還餘九萬多元,被他們分得乾乾淨淨,沒有給我姨父姨媽留一分錢。

從以上事實不難看出,鬥米養出仇人,此言不虛,這個世界上最沒底線的乃人心,再親的血緣關糸也在錢的慾望之中毀滅貽盡。往後的日子,姨父姨媽的日子就更悲慘,三個兒子一輪十天,無論颳風下雨,到期就得挪窩,不得延誤。當初如果一文不給,或者少給,給自己的晚年生活留下足夠的保障,這種境況或許要好很多。

年紀大的人,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儘管你愛你的兒女,愛也得有個限度,你愛他們你知道他們愛你們嗎?多數是錢沒了,那份淺薄的愛也淡了。留份給自己的愛,牽著那份盼望的心,也是一種智慧。


倚夢閒話63233292


我也老了,我也沒有錢,但是我想說人老了為什麼抱著錢,第一把錢都給了子女,就是增送了,你用錢的時候能要回來嗎?第二你想指配一下用錢,你還說了算嗎?第三你手裡沒有錢誰還認你。我認識一個老人他退休了,工資八千多,老伴比他小几歲,家裡經濟全老伴把我,孩子去了都圍著老伴轉,沒人管老頭。想去哪裡吃點啥老伴說了算。也不抽菸也不打牌,更不讓喝酒,說對身體不好,岀門就帶一個老年卡,每天陪老伴買菜曬太陽。


張兆旺85639513


一,我說個悲催的故事:我大姑家四子女,姑父退休後去世了;姑父姑姑在金華有房子,子女大學畢業在異地有房有車;大姑身體不好,子女家都不肯接她養老,令她住到了敬老院;後期她把房子賣掉了,她兒女要她提前分配財產,但我其他姑姑叔叔說這都是不孝子孫,千萬別動,等病重缺錢要用,也得考驗他們的德行,真昇天了再給兒女;今年,她病危後,兩個女兒輪換看護,至到去世後才分財產。

二,我從高中利用假期就去打工給貼補家用了,工作後還養活老媽,她生病多次,還為她出錢又出力,直到她去世;

三,我腦子裡概念,從來都是子女長大養老人,所以,男友給的見面禮,我為他湊夠整數以他名義買了理財,他爸爸媽媽退休金加起來上萬,有一次塞給我兩萬,我講:用老人錢折福,我不敢用,我只可以給你們,真的,給拒絕了。

家教差別怎麼如此之大?我覺得都怪上一批老人,把子女慣養成了“祖宗”,你們應該自省。





路人粉莉莉


老人交不交錢是兒女的問題,如果兒女給老人足夠的安全感,有的老人是願意交出錢來的,我父親在知道自己得病後,把存的錢給了我,父親從查出病到去世五個月吧,該怎麼治療,就怎麼治療,父親去世後,我用他的錢給他買了一個骨灰盒,餘的的當著妹妹們的面給了母親,而我的母親把錢看的比命還重,每天算計手中有多少錢,我們過年過節誰給她錢少,整天為錢煩惱,現在老年病,不知道自已有多少錢,把存的二萬元現金整天用布包著放在身上,洗澡都不讓給洗,還衣服兩手捂著錢,就怕我們偷她的,有這樣一位母親你能如何。有的人對錢是天生的,像我父親讓我們尊重不是錢多少,是對孩子們的信任,而我的母親是要把錢留到死後的,讓我們從內心感到她把錢看的太重了。


用戶4066957271015


因為他們窮過。真正地窮過。

那種窮到吃了上頓愁下頓,那種飢餓感、缺失感、不安全感,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深入他們骨髓。不管現在條件如何,他們始終都那麼“摳搜”。因為他們恐懼著,“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跟我的領導討論過。因為我們兩個的母親,都是屬於這樣的超級節約的人。

我的母親,代表著農村老人。

她九歲喪母,十八歲嫁給我父親,連婚床都是借的。

爺爺奶奶五個兒子,我父親最小,給了十八斤稻穀,上面的兄長就把他們分家出去了。

有一年過年,生產隊分糖,給我爺爺奶奶父母親,四個人,才三塊水果糖!我父親氣得差點把糖扔了!

每年三四月,青黃不接,母親都要挑著蘿兜,到處問人借穀子。秋收下來分了稻穀,差不多又還出去一半了。

一年之中,只有過年才吃得到一點點肉。母親還要騰給老人吃、小孩吃。只有老人小孩才能吃純白飯,母親還得吃包穀飯蘿蔔飯,直到包產到戶那一年,我家才敞開吃飽白米飯了,也才第一年殺了一根過年豬,狠狠地吃了一次肉!

這樣的苦日子過下來,讓母親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母親嫁給繼父進城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繼父領著一點微薄的退休金,還幫單位看著大門掙第二份收入。母親幫人帶一個小孩掙第三份收入。然後還給單位倉庫裝車掙搬運費,掙第四份收入。五十斤一袋的化肥農藥,兩毛錢三毛錢的搬運費,他們都不能忍受不去掙這個錢。還要撿廢舊東西化肥口袋什麼的賣,當第五份收入!

這樣辛苦地掙錢,母親連五毛錢一個的娃娃頭雪糕都捨不得吃一個!十幾年不知道娃娃頭是什麼味道!

就是在這樣的勤勞、節儉下,我們成為這個城市第一批買商品房的農村出身的闖入者!雖然是因為沒有房子、必須要有住處,但也好歹讓我們躲過了房子價格飛漲的那個時期。

我領導的母親,省城的,代表了城市老人。

領導的父母親都是企業工人。本來兩個人工作三個人生活,應該是很寬裕的。

先是她母親下崗了,變成了她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一家人。後來她父親又從城裡調到郊縣上班,就為了多要一點補助。

她母親在青年路做生意賣衣服。理論上說收入該可以,但我領導說,朝不保夕啊,那種不確定性,讓她母親總是很惶恐,就怕家人生病,就怕學校喊繳費。

就算有收入,但依然總是捨不得花錢。買點什麼吃的,總是買便宜的量大的。結果導致領導現在最喜歡吃,總是使勁吃小時候想吃而不能的那些美食。

甚至,她母親為了早點把她供出來,早點工作掙錢,居然讓她只讀個職高,17歲就參加工作了!要知道,我領導讀的初中,可是著名省重點高中啊!

她母親不光是捨不得花錢,還要拼命存錢。各種攢錢,存錢,買房。比如,為了攢個大額存單多得一點點利息,她甚至會問我領導借錢來湊單,說是捨不得動自己的沒到期的定期存單。也就是說,她捨不得犧牲自己的一點利息,卻捨得犧牲女兒的一點利息,就摳搜到這個地步!

甚至,她到領導家過年過節,走的時候,除了會薅很多東西帶走,有一次,甚至把我領導的擦臉的霜霜,都挖了半瓶走了!

她窮麼?不窮。每個月三千多養老金,手頭至少三兩百萬的存款,省城至少三套房收租金。

可是,她骨子裡始終是個窮人,永無饜足的窮人。

所以,我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不是她們的錯,這是時代給她們的烙印。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帶她們去吃喝,因為她們明明就是喜歡好吃的好喝的,但就是捨不得花自己的錢。

儘量告訴她們,我們的經濟條件還可以,不用為未來擔憂。

我甚至買了一份高額保險,確保母親在我意外掛掉以後,作為受益人,享受百分之三十的賠付,不至於老無所養。

可就算這樣,每當要花錢,花母親認為不必要的錢的時候,

我母親的口頭禪依然是:

當真要把錢攆出去耍嘜?



雲是鶴家鄉680


我的外公一生命運悽慘,所以他很愛攢錢。

他是中草藥世家傳承人,因為醫者救人不能救己,且對子孫後代會反噬。

他有2個兒子,一個青年時死於癌症。另一箇中年時命喪西醫之手,他白髮人送走2個黑髮的兒子。


從那以後,他就特別愛攢錢。我媽媽和我姨還有我們這些外孫給他的零花錢他都攢起來。外公愛抽菸,我們做外孫的經常好幾條的買給他,他會拿去便宜轉賣給別人。因為他太喜歡攢錢了,我媽經常說我外公這個老頭是貔貅只進不出。我的孩子叫他太公,逢年過節從來都沒有給過孩子們壓歲錢。

哎,直至他過世前。我們才知道他為啥那麼喜歡攢錢。他為了他唯一的孫子,他走的那個時候他非常的不甘心,他不想死啊!他說老天爺奪走了他兩個兒子的年輕壽命,為啥他還不能活的長壽些。他救治了那麼多病人,為何命運如此不公。他只不過想多活幾年親眼看到孫子結婚生子,他走的時候才70。



外公把一輩子攢的錢都給他孫子了,一共5萬元。他孫子含著眼淚,接下外公的存款。我媽和我姨很生氣,平時都是她們姐妹照顧他,輪流照顧外公到最後一刻。外公偏心把錢都給孫子了,我勸我媽想開些,老人家只是希望我表弟能過的好些,他知道表弟從小失去父親很可憐,外公只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彌補對錶弟的愛。

是啊,老人家喜歡攢錢肯定有他的理由與道理的。我們後輩就多擔待,多支持吧,畢竟老人家一輩子過的都不容易,他的心願就是為了後代能過的幸福快樂罷了……


LUO寶


我大概能理解,我婆婆就死扣著錢,只有跟我們要沒有拿出來的時候,其實我們兩口子都有工作,收入還不錯,從來沒想過要老人的錢,之前是不知道為啥這麼摳只進不出,畢竟都是獨生子女,後來她說漏了才知道哦原來她的錢財必須從她手裡交到她孫子手裡,不能經我們兩口子,否則很可能便宜我這個兒媳了,這樣錢才能一直是他們家的。唉算了想開點,我老公也說了我的錢不也以後給兒子的嗎,沒啥問題啊,他媽做的沒錯啊,想想也對,就是感覺梗的很讓人心裡不舒服,媳婦始終是外來人。


土豆kk1983


說老人捨不得花錢這是真的。我的父親和我母親也是這樣的的。他們倆個人自己從來沒有出去買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都是買回家來做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吃,有的時候有好吃的了,捨不得吃,說:星期天你大姐二姐三姐她們來再吃。說到這裡,我哽咽了!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的父親母親就是這樣子的。平常我們一起吃飯也是家常便飯,往往是週末姐姐們都來的時候,爸爸去菜市場買菜,買海參,海鮮,買排骨,雞肉什麼的……一買就是一大堆。回家以後想著法的烹炸燉煮給我們姊妹幾個吃,大蔥炒海參,糖醋大蝦,香菇燉雞,辣子雞塊……遇到過節了,也是早早的就準備好了菜譜。我爸爸是個離休老幹部,單位為了活躍老幹部生活,每年可以到老幹部大學學習一項愛好技能,我爸先後報名參加了攝影學習班,烹飪學習班,書法學習班等,有的時候我們家的鄰居,爸爸和我的同事,同學,朋友來我家玩,我爸必須要留下吃飯,溜肝尖這個菜就是我們家鄰居小萬最喜歡吃的。現在回憶起來小萬還是回味無窮!我爸一輩子不吸菸不喝酒,可是來的朋友大多會喝酒,老爸也是一酒盅陪到底……。我的母親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更是捨不得花錢。我媽家務活第一,無論是蒸饅頭,擀麵條,包水餃,那是一個好手,包水餃作揖子,擀皮,包餃子,都是我家第一,三個姐姐趕不上我媽一個人,我媽包的餃子個個帶折的,好似金元寶的靚麗樣子。老年的父母每到週末都要和姐姐們一起包好多餃子冷凍起來,想吃就吃。我爸我媽年老體弱多病已經去世多年,想想老爸老媽在世時的景象……歷歷在目。願在天堂的爸爸媽媽健康快樂!您的子女們,孫子,孫子媳婦,外甥們外甥媳婦們一切健康快樂安好!爸爸媽媽我們姊妹繼承了我們家的優良傳統美德,團結互愛,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子孫滿堂!家族興旺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