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劉建立工作室: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特別策劃

《綜藝報》專訪了湖南衛視12個工作室

(詳見文末),深度解讀工作室制度為“電視湘軍”所帶來的變革與激盪。本文為您帶來劉建立工作室。

在湖南衛視,劉建立團隊做過的節目,既有大型電視晚會,也有輕量級的棚內綜藝;既有家國主題的重大題材,也有接地氣的社會民生題材,創作方向可“上”可“下”,多元化、高包容度。在十幾年的團隊建設中,劉建立和團隊進行了全品類的節目內容探索,也見證了湖南衛視這些年的變遷。

湖南卫视刘建立工作室: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特别策划

全品類電視產品探索

劉建立團隊最早從2006年製作湖南衛視大型音樂節目《超級歌會》時開始組建,2008年製作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此後又製作了“四海同春”華人春晚、金鷹節開幕式、小年夜春晚等大型晚會,及晚間帶狀730生活方式分享節目《好好生活》,並用3年時間探索製作喜劇節目《我們都愛笑》,為湖南衛視開闢出了喜劇市場。

“我們進行了幾乎全品類的電視產品的探索,也完成了團隊在思維理念、工作體系以及價值觀上的整體磨合。可以說,整個隊伍見證了湖南衛視近十幾年來內容與生產的迭代和升級。”劉建立說。

在眾多節目題材和品類中,劉建立團隊對文化歷史、民間外交、航天等重大國家級題材節目的策劃與製作尤為擅長,歷史文化類以及人文科學類題材也是他個人特別關注的創作方向。“我們應該是湖南衛視各團隊中操作過最多‘國家題材’的節目團隊。”劉建立細數這些年做過的“國字號”文化類節目:連續11年聯手國家孔子學院總部傳播漢語文化,連續7年聯手國務院僑辦為全世界華人奉獻“四海同春”文藝晚會,連續3年攜手中國航天員中心與國家航天局研發創作太空科普題材節目……

今年二季度跨三季度,劉建立團隊將聯合快樂大本營劉偉工作室,推出8秒漢字挑戰節目《神奇的漢字》,這檔節目已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確定為2019年重點文化創意扶持題材。此外,工作室還將用全新的文化視角再次創新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

劉建立團隊之所以能夠常年操刀此類重大選題,得益於團隊擅長將家國的宏大命題與生活中平凡的個體之間,用電視語言達成同理共情,在大命題中找到小切口,讓“高大上”的選題更有人情味。

除了“上接天線”,劉建立團隊也很接地氣。團隊曾製作的《好好生活》用市民的視角看生活,用樸實的語言講生活,為觀眾提供全方位生活引導服務;喜劇《我們都愛笑》也根植於草根文化,善於捕捉、加工生活中的幽默哲學。

典型的全建制隊伍

目前,劉建立工作室共有44人,是湖南衛視第一批成立的工作室之一。作為工作室的製作人,劉建立負責工作室的內容規劃、團隊考核管理,同時對接總檯、頻道及各種社會資源。

工作室包含工作室核心成員、主力編劇導演及燈光、後期、視覺、動畫、音頻、舞臺、技術、藝人統籌、宣傳等專業工口導演。“屬於典型的全建制隊伍。”劉建立表示。

團隊內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體系:根據不同的項目,由工作室製作人提名項目總導演和執行總導演,再由總導演、執行總導演搭建該項目的執行團隊,並報由工作室製作人確認。之後由製作人召開創作會議,確定整體目標規劃,由項目總導演帶領創作團隊討論節目的核心設定和具體的模式結構設定。節目框架得到基本確認後,由各組長組織各板塊展開節目設計與執行工作。

敢於嚐鮮敢於挑戰,是“電視湘軍”的一大特點,這種基因也生長於劉建立團隊的血液中。據介紹,工作室常態分為5個創新小組,以半年或一年為單位輪值,組內自行選定一名組長推動自己組內的創新工作。劉建立也會鼓勵有想法的年輕人擔任組長。

團隊成員自覺按照工作室要求定期完成額定的創新方案和策劃任務,再進行5個小組的內部宣講評優,比拼出最優秀的方案投放到頻道創新方案中。如果最終方案被頻道選取接受,該方案獲得的獎金將交由這一小組自行分配。

劉建立說,2018年5月工作室正式授牌後,團隊擁有了更多自主用人的權利,同時廣告創收、成本結餘也更多地與工作室的獎勵掛鉤,讓團隊成員更有獲得感。

對話劉建立:永遠要堅定不移地搶奪年輕人

湖南卫视刘建立工作室: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特别策划

《綜藝報》:當下節目類型百花齊放,你認為還有哪些新品類可以挖掘?

劉建立:從電視的底層技術基因來看,節目類型確實是無法超出基本形態的。但類型不是問題,市場還是一個穩固的輸出內容生態。站到國際視野來看,中國節目市場還有階段性藍海在等著所有敢於探路的人,比如紀實娛樂/真實娛樂,這個方向勢必會隨著國家人口結構調整,特別是中產階級的崛起會製造新的需求,進而誕生新的題材與意想不到的“爆款”。

《綜藝報》:你的團隊幾乎做過了全品類電視節目,還有什麼特別想嘗試的節目嗎?

劉建立:我對真實娛樂範疇的新形態紀錄片比較感興趣。將音樂與社會紀實做跨界結合是我思考的一個創作方向,另外還想嘗試影視劇和節目邊界模糊的產品。

《綜藝報》:近年來,網絡綜藝勢頭迅猛,出了不少有影響力的節目。你認為“網綜”的發展給電視人哪些啟發和借鑑?

劉建立:10年前這個問題不會存在,現在回答特別讓人感慨。主要給我們兩點啟發:一是影視文化市場永遠要堅定不移地搶奪年輕人。二是公共媒介始終要保持創新的銳度,敢於嚐鮮、差異化競爭,碰別人不敢去碰、想別人不敢去想。

《綜藝報》:現在大家都在談5G,你認為新科技將如何為電視節目賦能?

劉建立:技術首先做到的不是為電視節目賦能,而是為人類生活與娛樂賦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技術不是賦能而是減能,人們選擇多了,自然就分流了。這是基於技術進步後電視的媒介和文化功能進一步被分化消解的必然。

變革中的“電視湘軍”

一週年,起底湖南衛視12工作室

  • 12工作室一週年,湖南衛視總監丁誠直言不諱

  • 劉偉工作室:快樂工作 以創新讓“快本”永遠年輕

  • 徐晴工作室:深耕原創紀實節目和文化真人秀

  • 湖南衛視王琴工作室:實力鍛造大型晚會和選秀節目|特別策劃

  • 湖南衛視王恬工作室 ,跟你聊聊慢綜藝《中餐廳》的製作法寶|特別策劃

  • 湖南衛視沈欣工作室:回應《天天向上》“唱衰”論|特別策劃

  • 陳歆宇工作室:在電視綜藝領域“永遠追求第一”

  • 劉建立工作室: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 安德勝工作室:崛起中的芒果新勢力

  • 洪嘯工作室:創新,是我們的最大標識

  • 孔曉一工作室:“正向娛樂” 大膽地往前走

  • 秦明工作室:用創新思維做不同節目

  • 卞合江工作室:做一群熱血“守藝”人

七年大數據全面解讀:誰是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流量擔當”?

你眼裡只有《復聯4》?這些影片也很“剛”|五一檔觀察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

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