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汽勢Auto-First|鄒碩

傳統汽車巨頭們在2019年上海國際車展中秀出最為多姿的一幕,並相繼發佈戰略願景與新品規劃,這種規模與集中在歷屆國內舉辦的國際車展中都是盛況空前的,代表潮流變革之窗由此打開,電氣化與網聯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緊跟中國電氣化進程

傳統巨頭迅速轉向電動車轉變,無論情願還是不情願,大的趨勢已經變了,這是對未來中國市場的妥協。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幾家全球量最大的汽車巨頭都是如此:大眾將在2019年全面加速電動化進程;而一度提倡以增程式混合動力和氫燃料技術的豐田在車展上宣佈將於2025年在中國推出10款電池驅動的汽車,而這一變化是隨著中日友好關係往來的改善而動。在隨後的幾天,會長豐田章男先生竟穿行於北京的地鐵,並在最後的一公里以騎行方式進入清華校園與中國大學生交流演講,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集團也在加快在華佈局,三菱汽車會長兼CEO益子修到場為體現三菱變革的思考和探索的e-Yi概念車揭幕,而e-Yi的續航里程已在700公里。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同樣,歐美的汽車巨頭們也在車展中展示了自家的純電動明星車型:奔馳的EQC、奧迪e-tron、寶馬的iNEXT,大眾的純電動概念車型ID.ROOMZZ,斯柯達的VISION iV概念車,以及別克的Velite 6等,這些亮眼的產品也印證了全球汽車企業在策略上的變化。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自主新能源汽車技術提速

外資品牌全面佈局電動汽車領域,對於早先在中國市場摸著石頭過河的自主新能源車企將是一場焦灼戰,尤其是補貼政策的逐步取消後,對於中國自主品牌轉變為負面品牌資產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這一屆車展,中國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已出現一些標誌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電動車消費不再屬於低端化消費;電動汽車在非限購城市的受歡迎程度開始超過限購城市;私人消費佔比提升。以北汽新能源為例,以率先擺脫低端產品的標籤,開始向多元化中高端化產品整體向上發展。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新勢力造車仍不被看好

普遍不被業內人士看好的新造車企業在這次車展上竟然增加了一些新面孔,而之前經常活躍的蔚來、威馬、小鵬、天際、愛馳等新造車企業並沒有太多新的動作,僅是從今年起陸續開始交付。而行業淘汰的跡象已初現,一方面來自在技術上的近似性,另一方面來自資金問題或股東的內部矛盾。而最終,這些品牌增加的越多消失的也越快,這同樣是必然的趨勢。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5G技術加速網聯汽車發展

這些年,國內汽車產業落後的根本實際上與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硬件競爭力不足有關。而隨著汽車四化的到來,尤其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5G技術將給中國汽車帶來新的機會。一些崛起的中國科技公司可能會幫助汽車企業快速進入智能時代。例如與華為或阿里巴巴等公司在汽車智能技術方面的合作,包括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可能會促使汽車產業快速進入網聯時代。

傳統發動機技術不該被冷落

相比火熱的汽車電氣化與網聯化,一些傳統企業和技術方向被冷落,比如發動機技術等。這一現實令人擔憂。

很多傳統內燃機技術在今天的用車中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如渦輪增壓技術,小排量發動機技術等。但卻被企業放置在展臺的角落裡,而太多的媒體關注的僅僅是展臺上的汽車顏值究竟如何。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實際上,傳統的汽車內燃機在相當一段時間中都不會消失,而對內燃機的技術進步和研發投入還會持續。有意思的是,福特在本次車展中帶來了4款以突出性能的傳統型汽車新品。現代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小排量發動機技術也在努力告知當下的消費者將能體驗到新的實惠。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因此,這一屆車展是汽車行業在電氣化網聯化追夢的開始,而傳統的汽車技術與應用仍然是主流。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自主品牌進步勢頭太快

中國自主新高端的三個車企在本屆車展上表現活躍,例如WEY、領克、星途等正代表著自主品牌快速向上的綜合實力。同時,長安汽車新一代設計已開始擺脫抄襲的陰影,雙外觀設計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行業人士的到場參觀。

汽勢策劃|上海車展傳統技術遇冷 洪荒之力求變


在這一屆車展中,一些頹勢的合資車企仍然在展臺中苦撐門面,但淘汰已勢在必行。不論是電氣化智能化等大潮流還是傳統技術的小趨勢,隨之而來的將是在並不健全的汽車文化中的變遷,這一潮流對於在當前仍以傳統汽車消費者來說來得有些太快了。對於汽車行業而言,今年4月的車市仍舊沒有回暖,遍地開花的電動化產品能否如願開出理想的果實,能否增加各自的收益,現在還為時尚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