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一個企業的衰敗是從使用釘釘開始的?


嚴格來說,一個企業的衰敗是從嚴格控制考勤開始的,而釘釘剛好是一款移動端的辦公軟件,恰巧有考勤功能,所以才有了此種說法。


而又為什麼說嚴控考勤是一個企業衰敗的跡象呢?

一家企業的核心目的應該是有好的發展和儘可能的擴大盈利,當他處於一個良好運營的階段時,任何事情其實都應該是以目標位導向的,所謂的目標管理其實才是企業的核心。而各級人員應該也是為目標的完成而努力工作的。那麼在這個階段,考勤這種強制性管理手段的價值其實並不大,只要目標能夠完成,企業能夠實現盈利,自然就是良好的狀態。


那麼反過來說,當一家企業開始衰敗,往往也是因為目標無法完成了,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自然管理上就出現了問題,那麼在這個階段,大部分的企業決策者會認為是在強制管理手段上放鬆了太多,從而導致員工鬆散懈怠造成。所以會加強考勤管理,一來約束大家的工作觀念和時間觀念,二來也是對企業產出的基本保障,但其實不然,當一家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不是市場原因造成的,就是團隊內部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此時約束考勤其實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但船大難掉頭,很多時候企業的決策者即便看到了問題,因為錯綜的人際關係和企業內部積壓已久的問題,也很難真正下手改革,因為一旦改革失敗很可能更糟糕。那麼強制的考勤管理手段就成了看似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一個員工如果見證了一家企業的興衰,也應該明白,自從考勤嚴控的那天開始,就是企業真正走下坡路的開始。因為從那以後,員工會漸漸失去內驅力,一切都是領導不說,自己不做,毫無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越來越糟。


未泯雙瞳


作為單位釘釘軟件的管理員,我對這句話特別熟悉,其實這句話帶有很多情緒化的色彩,事實上釘釘軟件的使用和企業的衰敗沒有必然的聯繫。


以我所在單位為例,我們單位其實僅僅使用了釘釘軟件的考勤功能而已,就已經遇到了很多的阻力,當然大部分同事還是支持的,這些反對的同事無外乎以下幾種:

1.部分年齡大的同事,由於視力變弱、對智能手機操作不太熟悉等原因,使用釘釘軟件確實不大方便。

2.少數同事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工作方法,適應新的工作方式確實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進行再學習。

3.個別同事比較喜歡自由的工作氛圍,不太喜歡被約束,感覺釘釘就是領導設下的緊箍咒。

4.當然不排除還有同事有跟風、隨大流的傾向。


而事實上,使用釘釘軟件確實能極大提高工作效率、能有效降節約經費支出、能顯著降低人工成本,從某種程度上說確實代表著未來工作方式的方向,當然,具體到釘釘軟件本身來講,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個性化程度不高、面向管理多面向服務少等。

基於上述情況,分享幾點不成熟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從軟件開發者角度講,需要進一步完善釘釘軟件的功能,提高個性化水平,多向員工提供多樣化服務,提高與其他軟件的兼容性。

2.從單位管理者角度講,需要正確認識釘釘軟件,防止將釘釘軟件變成監管員工的工具,積極做好員工的思想引導工作,加強軟件操作使用方面的培訓。

3.從單位員工的角度講,需要進一步端正心態,勇於接受新鮮事物,樂於接受新的工作方式,站在單位全局考慮問題,以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抱自己工作和生活。


金格格爸


你用釘釘做考勤工具那就有問題,釘釘不是考勤工具,釘釘講究的是人性化,自驅力,吐槽釘釘得都是一群混吃等死的人,沒用釘釘之前並沒有發現他們。在使用過程一個數字化管理員很重要,要用到實處,比如智能人事,人力丁,電子籤,包括大批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溝通成本的第三方應用。就釘釘本身而言能解決的是人,財,事,物幾個方面並不代表代表著釘釘用來盯著你的人。就像快播,本來是好的技術卻被利用去傳播淫穢內容,你能說技術不行嗎?想用好釘釘必須要成為數字化管理人員,進行專業部署與培訓,

否則會出現排斥現象!


頭頭是道是誰


我發現大家厭惡的不是釘釘,而是打卡,如果一家公司用釘釘只是為了打卡,我覺得確實這家公司有問題。但釘釘的本質不是考勤機,是流程信息和硬件管理,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工具,只是普通員工接觸到的只是考勤的部分,其實我覺得你不應該狠釘釘,你應該狠考勤制度。

對於考勤,我因為自己創業,說幾點看法,對不對的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工資構成要件中,有一大塊是企業pay for your time,是你把8小時賣給公司換取的,考勤就是用來核定時間和工資,這類時間消耗型的工作,比如內勤櫃員客服工人等等,時間的準度和長度都是業務中關鍵的部分,當然應該嚴格考勤。對於另一類型pay for a result的工作內容,其實考勤意義沒那麼大,關鍵看結果是否滿足業務要求。

所以,當你狠考勤的時候,其實可以看看,你賣給公司的是時間還是結果,如果賣的是時間,那就遵守遊戲規則認真出勤,如果賣的是結果,那就努力做出業績。


軟心惡魔


釘釘這個軟件表面上是一個所謂的管理軟件,其實背後存在著侵犯個人隱私的隱患,其主要目的不是管理,是為了收集大數據,通過各種流動和流量以及定位數據,用來作為商業或者社會數據的參考以及分析,從而用於商業或者其他目的,從深層次看,這樣的軟件應該是侵犯了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的,政府應該予以管控和禁止。有些低智商的企業管理者,只看到了表明現象,以為這就能控制了員工一言一行,其實真的很幼稚,因為所有高科技是沒有邊界的,會有更高科技應對,而在用釘釘的同時,你們企業的客戶資源,人力資源,等等大數據已經源源不斷的輸入了阿里數據庫,後面會發生什麼,數據會不會成為商品或者其他用途,這不能妄論,但如果不是,又要那麼細緻的數據幹嘛呢?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你的智慧決定了你管理的高度,而不是隻依靠工具,別忘了,免費的工具也一樣是不免費的午餐,只是你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代價而已。


深藍201848


自從用了釘釘煩死了,天天都要寫日報還要求200字以上,每週週報要求500字以上。忙的時候沒時間寫,閒的時候沒事情可以寫。領導自己分配了什麼任務,TMD自己不知道嗎?而且有幾次還晚上9點之後用釘釘打電話給我,最過分的一次凌晨一點打電話吵醒我。

反正自從開始用釘釘我就對這公司沒好感了,整個部門都在私下討論著跳槽的事


用戶3773159588818


我所在單位釘釘的主要用途就是上下班考勤,遲到,缺卡,罰款50。加班一小時六元。所以有的人一看遲到了索性就請一天事假。再多扣點,也就這樣了。沒事還讓我們講奉獻精神,我去tm的,凡事給我提要講奉獻精神的人,他們工資都是我的兩到三倍以上。而且年底還有大紅包,最低的紅包是我一年工資的總和的兩倍多,還以為我不知道。我就是一工人。


夢開始的地方21521


真的是這樣的,怪不得中國郵政前幾年還有集郵公司這個稱號,自從用盯盯做考勤後,才兩年功夫機構就調整了,好多區的人員下歸到市的,每個月工資少了一大塊,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的錢都不到兩千,廣西南寧的,中國郵政看來是每曠日下啊


用戶3594975006704


作為曾經釘釘的使用者,也是部分的管理者,我有一些話要說

使用釘釘是企業衰敗的開始,這句話其實我並不認同,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微小型企業,對釘釘的使用態度和方法,確是企業衰敗的開始

原因如下:

1)對很多企業老闆來說,員工加班到什麼時候無所謂,重要的是有沒有打卡。而就我當時體驗,很多員工並沒有上下班隨時開啟手機的習慣,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釘釘上總是有很多打卡遺漏,然後就是在不停的補卡補卡補卡,補多了,領導就覺得是員工的問題

但是!拜託,一個打卡機就能完成的事情,非得省錢用釘釘?到底是員工問題還是領導太摳?讓中層甚至基層主管一遍遍三令五申上班第一時間拿起手機,領導確定這是一個好習慣?

2)流程請示。微小型企業,部門中沒有明確的流程規範,反應到釘釘上,就是責任劃分不明確。打個比方,招商運營兩個經理,工作有交互也有各自分工,結果釘釘審批出來後,招商經理同意的休假,運營經理不同意,運營經理同意的,招商經理不通過,下面員工難辦不說,倆經理互相生了不少氣

釘釘本身是個不錯的工具,但也會把企業存在的弊端進一步放大,企業的管理者自身有問題,不去改進公司制度,嘴上說著人性化管理卻拿著釘釘一個企業工具來約束甚至教訓員工,這才是企業衰敗的前兆


小強2836


對釘釘反感的,實際上並不是反感釘釘,而是反感公司用釘釘時的吃相。

你像我,公司也是要求用釘釘,也同樣要求用釘釘打卡,但我所在的部門打卡遲到也好、早退也好,都沒關係,對工資也沒有任何的影響,公司只要求打了就行。

還有寫日誌什麼的都不需要,公司主要拿釘釘用來方便各部門員工日常工作間的聯繫、申請調休與請假、總部發布公告、釘盤共享文件、預約會議室這些。

感覺用著沒什麼不爽,而且覺得使用起來也確實方便了企業的日常運作。

所以,釘釘是個好軟件,可以鑑別一個公司的管理能力是好還是壞。

其實這個平臺不是說不好,在和朋友吐槽的時候也會覺得他功能強大,操作便捷。

但是,對於使用的員工來說,還是會覺得很排斥,常常都有種時時刻刻在被強行接收消息的感覺,個人覺得十分暴力,當然這個跟公司的管理方式有關係。

我也知道國外很多規定了非上班期間老闆不允許給員工發郵件,也深知國內的趨勢不可能做到,但是得有起碼的底線吧。希望釘釘能完善這方面的功能,你的使用者不只是管理層,更多的是普通員工!

釘釘是個很好的APP,因為它準確切入了做為企業管理者的需求,但是是以犧牲佔絕大多數的員工的利益強行造就的1億用戶。

這很好的符合了阿里的價值觀。

只有阿里,才能做出這種東西來,做出這種東西的,必然是阿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