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賦能新零售 誰能在市場搶佔先機?

新技術賦能新零售 誰能在市場搶佔先機?

從2016年開始,新零售的概念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馬雲說“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的結合,才能誕生出真正的新零售。新零售商業模式不僅在企業方面已經落地,政策上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當前,在現代營銷環境下,企業零售是產品整體概念下的一個系統,擴大延伸含義的產品,已經成為了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現如今國內的人工智能發展迅速,誕生了諸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極鏈科技Video++、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等優秀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大大提升了零售業的效率,一些企業不僅僅是進行線下銷售,逐步開始嘗試用人工智能去解決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2016年11月,國務院頒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這份文件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並特地提到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當前新零售的規模

新零售行業的運作模式一直在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變化,人工智能正在提升零售行業的效率和用戶體驗。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新零售商店交易規模將達389.4億元,到2022年將至1.8萬億元,複合增長率將達115.27%。新零售的發展大有顛覆電商之勢,傳統電商似乎也將退出歷史舞臺。

凱捷諮詢於 2019 年 1 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8% 的零售商表示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這一數據較 2017 年的 17% 和 2016 年的 4% 有了顯著增長。報告中預測,有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各類企業帶來合計約 3400 億美元的收益。

新階段存在的問題

當前,零售業進入全新的階段,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全渠道營銷個性化營銷成為新趨勢。同時,新技術的產生催生很多商業模式和產品的創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使企業更能以前所未有的洞察力,瞭解消費者需求和特質,技術進步加快推動了經濟轉型新零售的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是,也對零售市場適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的零售是以市場需求來導向的,但現在很多時候是以技術為導向,技術在引導人們的需求和消費的同時,也需要有人來引導方向。與此同時,傳統的增長渠道長期空間有限,這就迫切的需要去找到新的增長點。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新零售浪潮既帶來巨大挑戰,也蘊含無限機遇。新零售元年,也是傳統企業積極加入新零售的一年,他們聯手電商或自主轉型,創新儼然成為抓住這波浪潮的決勝點,涅槃之後能否迎來新生,是企業家們的最大焦慮,但這也需要交給時間和市場來驗證。

如何面對這種難題

得益於計算成本下降,數據量增加以及算法越來越完善,採用人工智能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面臨的效率問題也有了更優質的解決方案。基礎技術的支撐對於新零售的發展必不可少,然而不同業態打開新零售的方式各有不同。大型品牌連鎖企業大多已經建立自己的電商體系,因此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電商企業為自己賦能,通過升級運營入局新零售。碎片式的社區零售渠道由於規模小包袱輕,改造難度較低,在互聯網巨頭的加持之下更容易從組貨開始著手;對於連鎖便利店來說,本身數字化程度加高,經營方式相對靈活,又經歷了O2O模式的洗禮,可以從產品和運營兩個層面同時進行改造升級;而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的數字化建設道阻且長,只好另闢蹊徑從提升體驗著手進行改造。

但無論哪種模式,其本質都在於找到新的增長點,在流量紅利退卻前的關鍵時期,或許可以破解當下發展的困境。

小結:

新零售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夯實基礎的階段,是在後端的供貨、組貨等環節進行賦能和升級的階段。未來需要從前端全面發力,在前端結合向用戶全體驗延展,不斷升級消費者的場景化體驗,在新零售的浪潮中保證自身的獨立性,維持整體的平衡性。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誰能率先完成整體改造,誰就能在市場上搶佔先機,享受到新零售帶來的增長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