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火種帶來了人類文明的起源,飲食文化則把這份文明發揚光大。在莊裡雖然可以品嚐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總有一些傳承的美味需要尋找,在國際莊周邊就有很多傳承下來的美味。

真定府馬家滷雞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滷雞”於明末清初由河北安國傳入真定,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1869年有記載的第一代傳人馬洛發把祖傳的滷雞定名為“馬家滷雞”,後逐漸發展傳承至今,因選料考究,造型獨特,且選用百年老湯製作而成,味道醇嫩,鮮香可口,深受眾多食客的讚譽。歷經百年,在現在我們依然在石家莊品嚐到如此美味的滷雞。

正定宋記八大碗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帶民間傳統菜餚的主要代表,經過歷史演變和戰亂,到唐代才基本定型並開始廣泛流行。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素以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其技藝製作精良,選材考究,經濟實惠,是正定民俗文化中的優秀代表之一。八種食材聚集一餐,我們品嚐著老祖宗流傳下來美味的同時,我們也領略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劉家滷雞手工製作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劉家滷雞創立於明末清初之際,迄今已逾三百多年的歷史。劉家老雞店的先祖在借鑑“保定府傳統滷雞”的基礎上,別出心裁的融匯穆斯林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和地方風味特色,精選優質的鮮雞和各種名貴配料,配以秘製老湯精心煮制,特別強調滷雞的口感和滋補功效,以其“色鮮味美,營養豐富”為特色,深受八方食客的讚譽和青睞。好酒不怕巷子深,好爪不怕滷的久,讓我們慢慢體味三百餘年的美味吧!

正定王家燒麥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河北正定王家傳統燒麥是我國著名地方名吃,歷史悠久、色香味美、在國內久負盛名、王家傳統燒麥一律選用上等精牛、羊肉和多種調料加工製作而成,它皮薄、餡大、入口不膩,老少皆宜而著稱。一口燒麥一口肉,嘴角掩藏不住的油,張揚的宣告著自己的美味。

正定崩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城正定名吃崩肝,早在唐代就已聞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說與唐代大將郭子儀有關。郭子儀在正定打勝仗回營後,將士們以燉糊的牛肝為食,雖然有糊味但十分好吃。後來慢慢的傳下來,後一位正定馬姓廚師嘗試著在其中加入湯及調料終成“崩肝”而流傳至今。2011年入選石家莊市級非遺名錄。經歷千年的美味,在經過改良後,色澤醬紅,條索細勻,入口鮮香,持酒一杯,我們口中盡享千年精華。

真定府正順餄餎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正順餄餎為正定特色名吃,自第一代回族名廚王文生研製始,祖傳五代,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在古城正定久享盛名。正順餄餎以蕎麥麵、白麵、榆皮面為主料,按傳統工藝壓制而成。以精牛肉、香菜、綠豆芽為配菜,佐以丁香、砂仁、肉蔻、桂皮等20多種名貴天然香料熬製的高湯,其選料精良,配比科學、入口順滑溫潤,留香餘久,易於消化,是清真麵食中最具特色的健康食品。時至今日,我們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人們對餄餎的熱愛,千年美食,魅力不減。

金鳳扒雞手工製作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金鳳扒雞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石家莊大橋街,由回民馬鴻昌開辦“紅須利”店鋪,經營五香燒雞。1950年,由儲勤永等人引進吸收德州扒雞的優秀工藝,結合自身傳統,採用獨特的製作方法,創制石家莊扒雞,並將店面命名為石家莊大橋街扒雞店。他們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做出來的扒雞風味獨特,色澤金黃,味道純正,香味撲鼻,乾淨衛生,全城聞名,每天供不應求。由於製作扒雞的輔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組成,而這十八味輔料均具有雙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藥,在《本草綱目》中都有其名,因此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羊羔美酒釀造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羊羔:酒名,因釀製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兒醇厚的好酒。 《羊羔美酒》:是以精選北方特產黍米為原料,以陳小麥曲為發酵劑。以獨特而嚴格的製作工藝精心釀造而成。發酵全過程八個月之久,以春釀到初冬壓榨分離,歷經春、夏、秋、冬四季錘鍊,分離壓榨後,原液酒陳貯3—10年方可飲用。三國時諸葛亮以羊羔酒犒賞三軍,在《空城計》中,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時,諸葛亮在城樓上唱到:“大開城門將您迎,我用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補元氣”的滋補保健用品;清朝學者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記載羊羔美酒系欒城所產,並將羊羔美酒列為當時55種名酒之量。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羊羔美酒曾一度失傳。

管洽燜雞手工製作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管洽燜雞生產於晉州市管洽村,已有100多年曆史,傳承方式是家傳,每代傳男不傳女,現在已是第5代傳人了。管洽燜雞為家庭作坊式生產,每天生產少則三、四百隻,多則五、六百隻,靠設在晉州市及周邊各縣、市的幾十個銷售點銷售,每天一大早就銷售完畢。

西河肉糕手工製作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深澤西河肉糕起源於河北深澤縣西河村,創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無極全羊宴製作技藝

無極縣七汲村的“全羊宴”在河北一帶遠近聞名,廚師根據羊的各部肌肉、內臟組織的不同,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香、形、味、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稱為全羊宴。一隻羊可以做出80多種菜餚。在製作上,刀工精細,調味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香而不膩,有的外焦裡嫩,有的軟香清淡,具有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

無極餄餎製作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餄餎古稱“河漏”。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一天,康熙尋吃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讚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經常氾濫決口的黃河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

井陘核桃園的拖刀面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因工具獨特,技法獨特,面好吃,現已列入市級非遺。這種刀,長約60公分,由刀槽和刀片組成,刀槽的一頭是刀把,另一頭彎下來,在底端鑄成一個圓形平託。因大刀太沉,拿不起來,切面時需握住刀把,來回拖動,故名拖刀面。拖動過程中,那圓形平託始終不離案板,自然而然起到平衡的作用.切出來的面粗細均勻,如機器切出來一般. 這位老師傅是祖上傳了好幾輩的手藝人了。

井陘煎餅製作技藝

井陘自古民風淳樸,崇尚節儉,飲食以粗糧細作、細糧精作而獨具特色。“井陘煎餅”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粗糧細糧混合精做食品,是農家節慶才能吃到的上等食品,而且歷史悠久,長傳不衰。井陘煎餅很早就已經成為地方名吃,隨著古驛道上過往的官差、商旅,傳向了燕趙秦晉大地,路人在井陘吃煎餅的故事流傳久遠;民國以後,由於公路、鐵路的開通,其名聲更是傳遍了全國。

井陘實打石酒釀造工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實打石酒廠座落在井陘縣巍峨的掛雲山下,他以傳承百年的釀酒工藝生產的“實打石”牌白酒清香可口聞名遐邇。這家酒廠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的“青天龍”酒坊,按現存的鎮廠之寶——老酒海(巨型酒簍)推算,青天龍酒業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曆史。

竇王醋釀造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竇王醋以產自當地的柿子、紅薯幹、玉米、高粱等綠色食物為主要原料,配以優質礦泉水,以傳統工藝純糧釀製而成。色澤棕紅透亮,味道酸甜醇香,長期食用可增強食慾軟化血管,兼有治療高血壓、胃熱、胃痛等保健功效。竇王醋的主要釀製流程有原料清洗、加麯進缸、酒精發酵、醋酸發酵,添糠翻醅、熟後加鹽、成熟醋醅、燻醋、淋醋、配兌加熱、成品裝桶等工序。因步驟繁雜配料嚴謹,無任何添加劑、防腐劑摻入,成品醋亦可置放數年,色味不變。

行唐“棗木槓酒”釀造技藝

“棗木槓酒的釀造技藝”這一項我們也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申請省級非遺,無論如何,棗木槓在行唐已是家喻戶曉的了,而且,是所有的傳統技藝中傳承最好的,僅這一點,足以令人欣慰了。

藁城宮面手工製作技藝

宮面以精粉、精油、粗鹽為原料,經和麵、醒面、開條、盤條、上軸、分面、上架涼麵、拽條、拉絲、陰乾等13道工序手工精製而成。製作時間非常講究,通常要在凌晨兩三點鐘起床和麵,製作中還要受到季節、氣溫及空氣溼度的影響,一般都會在冬、春季來做。歷時一整天,經13道工序做出的宮面,條細空心,油亮潔白,粗細均勻整齊。煮熟挑入碗中,半湯半面,湯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產婦食用。又因其系手工製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嚼有口勁,食用簡便,富有營養,深受人們喜愛。

贊皇蕊源土蜂蜜釀製技藝

石家莊竟有20種非遺美食,骨灰級吃貨表示只吃過5種!


蕊源蜂蜜,中國農業部認證中蜂場,古老樹洞養蜂法,野生放養。釀蜜1年,採集百花自然成熟達到42度,蜂蜜品質最好質量最高。是唯一在農業部備案的土蜂蜜,唯一獲得CCTV-4《走遍中國》,CCTV-7《每日農經》,CCTV-10《文明密碼》3個頻道多次專題報道的蜂蜜品牌。這是我們石家莊人的驕傲,這也是我們對品質的追求的表現。

無極東郎棗酒釀造技藝

東郎棗酒釀造技藝源於無極縣南流鄉東郎村,有數百年釀造歷史。它集紅棗酒的研發、創新、生產、銷售於一體, 以 “蒸、捂、釀”等十幾道工序的祖傳棗酒釀造工藝為基礎,結合科學釀酒生產技術,純棗發酵釀製而成,將紅棗酒補氣養血、美容養顏的養生功效推而廣之。將棗酒釀造技藝發揚光大。

總結

現在這些美味面臨著失傳的困境,時代飛速發展,時間即是金錢,在這種快節奏的步伐下,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傳統工藝所需要的匠心獨運。在我們意識到這些老一輩的傳統漸行漸遠的時候,這也是我們意識到它們是我們的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來自我們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