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態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蒙草生態(300355)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8年度工作回顧 (一)2018年經營概況 2018年,隨著資管新規徵求意見開啟新一輪監管序幕,國家降槓桿等一系列政策出臺,同時財政部出臺92號文對PPP項目進行規範清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PPP項目的融資政策趨於謹慎,相關政策疊加導致行業發展面臨了很大的挑戰和困難。 公司為應對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確立以實現公司現金流良性、經營穩健、高質量成長的戰略目標,通過業務規模的合理調整開展後續經營活動。 2018年,公司緊緊圍繞主營生態業務(包括草原荒漠修復、礦山修復、鹽鹼土壤改良),並大力發展創新業務,從依靠PPP項目及傳統的生態修復業務的公司轉型為多元化的生態修復集團。針對不同區域開展生態修復業務,並將公司的生態大數據、全系列產品、技術標準、科技成果輸出應用到各區域。公司在拓展國內外市場的同時,主業深耕細作,創新業務產業不斷孵化,更加註重產品多元化,服務客戶多樣化,細分領域專業化。著力打造的生態大數據、種業科技、礦山修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018年度,公司共召開董事會16次,審議議案59項;召開股東大會5次,審議議案31項。報告期內,各位董事積極發揮各自職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要求,認真履行職責,提高了公司決策的科學性。 (二)2018年經營成果 1、生態修復業務 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自2018年初確立了實現現金流良性、經營穩健、高質量成長的經營目標,主要圍繞草原生態修復、礦山修復等主業進行經營。 公司針對草原地區退化草地、廢棄地及棄耕地等,根據自然條件,進行生態修復與重建,遵循生態學基本原理方法進行草原修復,根據不同草原區草地退化程度、環境條件,對天然草原採取技術措施調節、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中水、土、肥、植被等自然因素,促進植被生長,提高草原自愈能力,已完成包括烏拉蓋草原退化草地治理、扎魯特旗草原退化草地治理、呼和塔拉草原恢復等多項生態修復項目。完成草原區城鎮周邊荒廢土地恢復草原植被技術規程》、《退化草地修復技術規範》、《草原生態牧場管理技術規範》等技術標準,有效指導公司草原生態修復生產實踐。 公司選用具有耐乾旱、抗風蝕沙埋、生長快和自繁力強等特點的幾種鄉土植物進行配比組合後播種,以人工干預下的自然修復為主導思想,通過生態修復和植物重建技術措施,提高草地生產力、草地生物多樣性和土壤肥力,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已完成的科爾沁沙地治理,採集科爾沁沙地(扎魯特旗境內)原生植物標本300種,採集不同草原類型野生植物種子179種,建立標本室、組培室、實驗室、智能溫室、種質資源庫等科研實驗區10000平方米,建立優良鄉土植物苗圃及栽培示範區135畝,通過科爾沁沙地飛播技術使種子成功著土,綠化覆蓋率達到8%。 秉承"尊重生態、師法自然"的原則,以人工干預為先導,建植適生的鄉土植物,以啟發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礦山生態修復。節約、低成本、免維護。利用鄉土植物,推廣節水低耗技術與材料,建立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者協調平衡的修復模式。 利用公司發佈的地方標準《草原區露天煤礦排土場植被恢復技術規範》、《草原區城鎮周邊荒廢土地植被植被技術規程》及自有技術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礦山修復工程,公司將提供系統性礦山修復及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及全過程服務,從場地勘察——規劃設計——地質災害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養護的全程技術的工程建設服務。 推進礦山業務的專項發展,內蒙古持續發力,切實推進全區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相協調。2018年,公司完成30多個礦山、邊坡類生態修復項目,累計修復礦山邊坡面積達2680萬平方米。 2、種業科技+大數據 公司在鄉土植物科研領域建立起13個專業類生態科研機構和相應種質資源庫,擁有國內最完備的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經過20餘年的積累和實踐公司建起"土壤大數據"和"種質資源大數據",2018年共收集草原種質資源2000多種,5000餘份;植物標本2000多種,33000餘份;各類土樣100餘萬份,僅在內蒙古地區就採集近2000萬個區位點進行鄉土植物資源監測,基本覆蓋整個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地區。打造鄉土草種育繁推一體化體系,以採集馴化野生鄉土植物為基礎,建成國內具有特色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及加工基地,集"植物科研+技術輸出+種業基地+草種生產加工+草種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擁有優質育種基地4.5萬畝,繁育喬木、灌木、花卉、草本植物等200多個品種。同時,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了生產工藝,產品更加標準化,生產週期進一步縮短。通過改良技術,不易清除的帶芒種子,通過脫芒、刷種等處理,純度由76%提升到85%以上;花種子純度由87%提升到90%以上;微粒、輕小種子丸化86種;不易發芽或苗期易發病害的種子包衣200多種;去膜丸化2種,不易發芽或保苗率低的種子芽率提高11%-35%以上。2018年全年完成種子加工1400噸,穴盤苗1700多萬株。 利用種業科技+大數據的有效結合,為公司生態修復業務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針對草原、沙地、礦山、鹽鹼地、荒廢棄地等業務,全面分析"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進行數據化體檢,"適地、適樹、適草"配比生態產品,集成因地制宜的生態修復解決方案。 3、科研技術 公司承擔了國家級"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項目、自治區級、市級科研項目共計43項,累計共獲得財政專項經費九千餘萬元,主導、參與編制了37項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並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38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鄉土植物選育方面,完成3個自治區草品種申報,2個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申報工作;完成7個試驗品種的適應性、觀賞性及抗逆性評價;完成3個試驗品種(新引種品種)育苗以及3個梯度植物配比群落試驗;登記1個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登記1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登陸3個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百合品種、8項鄉土植物栽培、組培技術、地方標準編寫;申請14項發明專利:栽培技術、植物配置。 草原生態修復方面,通過研究與技術推廣相結合,將承擔的科研課題與相應工程項目結合,為10萬畝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地治理示範作技術指導和效果監測,其中沙化草地治理3.16萬畝,退化草地治理4.41萬畝,鹽漬化治理2.5萬畝。 在錫盟烏拉蓋管理區、通遼市科左後旗、科左中旗、扎魯特旗、呼盟呼倫湖流域進行沙地治理試驗及示範推廣近30000畝。 取得明顯效果的同時,總結了不同類型沙化草地和草原地區風蝕坑治理成套技術。發佈1項國標,1項行標,編制地方標準4項,申請19項專利。 土壤改良與礦山生態研究方面,在五原5萬畝改鹽增草(飼)項目區建設了"鹽荒地改良示範區",在多年的鹽荒地上種植"羊草"、"偃麥草"、"蒙青儲66"、"蒙青儲1727"、"蒙青儲1728",獲得成功。完成內蒙古自治區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現狀調查及修復技術體系構建。建立了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形成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手冊初稿。土壤改良及邊坡技術方面,制定《內蒙古河套灌區鹽鹼地改良技術系列地方標準》、《暗管排鹽技術規程》,申請專利8項,獲得授權11項。 標準及知識產權方面,為了制定更加符合國家、行業、地方及企業需求的標準,公司申請承擔"自治區草原生態修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為標準編制人員創造、提供學習機會。2018年在草原生態修復方面立項2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2項地方標準;鄉土植物繁育方面12項地方標準;運動草坪/節水綠地方面5項地方標準;鹽鹼地/礦山治理方面3項地方標準。《退化草地修復技術規範》於2018年12月28日發佈,2019年7月1日實施;《草原生態牧場管理技術規範》於2018年12月19日發佈,2019年6月1日實施。 2018年度共計申請專利79項(其中:發明69項、實用新型8項、外觀設計2項),獲得授權16項(其中:發明1項、實用新型15項)。同時,獲得國家林業與草原局批覆的第一批國家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聯盟-草原生態修復國家創新戰略聯盟,北方草原生態修復創新研發中心落地蒙草,入圍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發佈的2019國際種植者獲獎企業名單,是對公司科研運用到生態修復領域的肯定。公司將繼續將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4、新興業務 北京快樂小草運動草科技有限公司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依託蒙草20餘年構建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科研體系"+"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積極引進轉化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研發運動草、耐踏草兩大系列產品致力於打造國內運動草、耐踏草服務商、運營商,搭建運動草產業創新孵化平臺提供集研發、設計、施工、養護、運營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 2018年完成國安金冠新奧足球訓練營、國家北方足球訓練基地、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體育場天然草足球場建設。開展了12項研發課題,完成7項課題的全部工作,梳理編制10項技術規程,1份技,術手冊。種類包含:天然草、人造草、混合草;涵蓋專業級場地、訓練級場地、大眾級場地。快樂小草獨立運營一年多的時間裡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 5、運營管理 繼續完善各項標準,強化公司項目質量,執行三級巡檢制度,全面梳理工程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通過施工技術改良、施工環節把控等方式編制相應降本增效的方案。 先後跟內蒙古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將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金融支持,根據市場情況,公司及時啟動的優先股的發行及境外債延期。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按月度和季度合理安排資金使用計劃,把控公司整體資金使用流量,防範了財務風險的發生。 以產品推廣、內容為主的生態體驗空間升級,對和林格爾草原生態博物園、呼和浩特百草園、西藏高原鄉土植物館、北京快樂小草運動草體驗園進行改造升級,更直觀、生動的詮釋蒙草產品及生態科普教育。多方位、多渠道提供公司品牌知名度。 完成共享中心平臺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項目建設、集團人力與行政的流程/財務的流程/北京共享中心的流程的調整和合並優化、生態指揮大數據平臺建設、百草園數據中心遷移項目建設、視頻雲中心項目建設、金融大數據系統項目。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科研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生態修復,蒙草一直在推進相關科研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實踐。包括以生態大數據平臺為依託的智慧化指導系統、以鄉土植物繁育為基礎的植物生態技術體系、以應用類型為主題的生態修復集成技術體系和以生態修復標準化為目標的產品體系。"大數據+種質資源"的成熟運用,讓公司生態修復更加科學,通過"數據化",驅動了公司跨越式發展。公司將以種質資源及大數據精準修復體系構建核心競爭力。 施工能力:公司擁有施工人力資源保障體系,具備優秀的項目經理團隊,施工經驗豐富,儲備1000多名優秀的項目經理和施工技術人員,對項目工程設有嚴格的質量把控體系,並積極運用沙漠地區防風固沙種植技術、鹽鹼地綠化改良施工技術、邊坡綠化保護技術等多項專業技術和13個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轉化的集成技術,確保了公司施工項目的高質高效完成。 蒙草秉承"尊重生態、師法自然"的理念,先科研、後修復,在不同地區先後設立13個專項研究院及相應的種質資源庫,涵蓋抗旱植物、耐寒植物、草原生態、鹽鹼地改良、礦山修復、土壤修復、荒漠生態、藏域生態、京津冀鄉土植物、中東沙漠生態等。掌握了野生植物馴化育種技術,節水園林綠化技術,生態修復集成技術,總結並形成"退化草地修復"、"草原區露天煤礦排土場植被恢復"、"荒廢土地恢復草原植被"、"綠地節水"和"草原生態牧場管理"五大技術的行業或國家標準。 收集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草原種質資源2000餘種、3000餘份,植物標本2800餘種、20000餘份,土壤樣本近40萬餘份。打造集"種質資源研究、繁育、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可提供不同區域生態修復用種、鄉土植物種子及種苗、運動及景觀草坪、牧草草種及科技服務輸出。創新型生態產品:生態包、植生毯等實用性強、標準方便。經過多年發展,聚合了國內草產業界頂級專家資源和成體系的科研團隊,凝聚了一批知識水平較高、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技能高超、綜合素質較強的管理和技術人才。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處行業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列入重要的戰略位置,作為統籌推薦"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草納入生態共同體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對中國生態環保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發展戰略規劃 經過多年在生態修復領域的積累,2019年,公司在原有生態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創新業務,目前已細分大生態、種業科技+生態大數據、快樂小草等具有專項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公司將繼續深化生態修復及創新業務的戰略佈局,實現公司的持續發展,主要工作計劃如下: 1、立足大生態主業,跨區域複製"蒙草模式" 通過公司多年的沉澱,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態修復技術成果,2019年,公司將深入利用已經設立的藏草、秦草、疆草、滇草等子公司積極開拓其他生態修復市場,在各區域開展生態修復業務,並將公司的生態大數據、技術標準、科技成果輸出到各區域,為各地區的生態修復提供指導,將"蒙草模式"複製到更多地區。結合研究體系和大數據平臺,蒙草細分市場、做深科研,擴展出專業型的公路道路邊坡類公司、土壤修復類公司、礦山修復類公司、草原生態修復類公司、鹽鹼地改良研究與修復公司、沙漠生態修復公司、工業廢棄地修復公司等,將科研與業務發展相結合,深耕生態修復板塊。 經過多年在生態修復領域的積累,在原有生態業務(草原/荒漠/礦山/土壤修復等)的基礎上,不斷補充拓展創新業務、增加市場佔有率,改變單一的客戶結構與收益模式。打造"草原生態修復品牌""土壤及礦山生態修復專家"。 2、種業科技+大數據支撐生態主業種業科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已建設完成,生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2019年將繼續整合資源,優化種子加工中心,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實現科研生產一體化。打造"植物科研+技術輸出+種業基地+草種生產加工+草種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模式,保證公司的種子儲備和產品質量。積極利用草原生態大數據做指導,繼續開發和優化生態包、植生毯等產品,增大提供不同區域生態修復用種、鄉土植物種苗、草種及科技服務輸出,建立完善獨立的市場化營銷體系,打造精準修復的拳頭產品,全面推向市場。(良種基地建設、育繁推一體化、新的育種技術應用)2019年公司將繼續利用物聯網、遙感、無人機、農牧民及一線生產實踐的人員參與到大數據的信息採集補充,對草原生態實時監測,利用數據為用戶提供產業鏈中上下游的決策。利用大數據平臺指導,點對點的開展生態包、植生毯等產品的生產,做到精準生態修復。根據區域生態管理維度的不同,制定開發相應的生態管理數據模型。 3、新興業務成長 2019年,公司依託已經建立的礦山修復和土壤修復公司和礦山和土壤生態修復研究院,繼續深化與"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天津環資院"等建立的科研合作機制,搭建和完善礦山修復和土壤修復的產品和技術體系。聚焦礦山修復、鹽鹼地改良、重金屬汙染土地防治、荒漠化土地治理、耕地質量提升等方面,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形成具有蒙草特點的礦山和土壤修復技術體系。 公司通過深度挖掘植物的耐踐踏、節水、易管理等特性,組建運動草公司,主打天然運動草坪,在北京和內蒙古建設繁育基地。承建國安金冠國奧村足球營項目,國家北方足球訓練基地運動場項目也在進場籌備之中,總結形成系列標準和技術。球場之外,運動草還細分出走路草坪等,業務涵蓋足球場、大眾足球場、賽馬場、棒球場、高爾夫球場、網球場、等級別不一的專業體育運動場的設計、建造及養護,"快樂小草"、"耐踏"已通過商標認證。 4、科研指導生產 公司將推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指導生產實踐,推出蒙草科研操作手冊,在種子生產、生態修復項目等實踐中應用。科研是科技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生態修復工程的堅實技術支撐,公司要緊緊圍繞發展戰略,科研層面加速轉化,在新疆、西藏、陝西等新拓展區域開展種質資源、土樣水樣、標本採集及鄉土植物研究,對已有植物進行試種,滿足新業務區域的生態修復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