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前高官:恐怖主義邁入3.0時代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4日發表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的文章稱,世界已經進入恐怖主義3.0時代,若要遏制並最終戰勝它,人們不僅需要硬實力解決辦法,還需要結合21世紀的其他手段。

文章稱,在恐怖襲擊發生之前,絕大多數美國人恐怕在地圖上都找不到斯里蘭卡,甚至不記得它在受英國殖民統治時的名字——錫蘭。但在復活節的週末,這個有著約2000萬人口的印度洋島國突然出現在新聞中,那裡發生了一連串造成人員傷亡的爆炸事件。

這些襲擊是通過自殺式炸彈和簡易爆炸裝置實施的,斯里蘭卡一個激進組織聲稱系其所為,但襲擊事件的實施規模似乎遠遠超出了它的能力。因此,人們越來越懷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行動層面上參與其中。

文章稱,世界已經進入恐怖主義3.0時代。全球恐怖主義的演變有點像計算機新軟件的發佈——幾十年來逐步升級。

現代的恐怖主義1.0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意大利的“紅色旅”、德國的“巴德爾—邁因霍夫”組織以及秘魯的“光輝道路”等。它們大體上互不相干,以在國內活動為主。恐怖主義2.0是在柏林牆倒塌後形成的,體現為包括“基地”組織、青年黨和“博科聖地”組織在內的激進組織崛起,這些區域性組織都有零零星星的國際影響力。

文章指出,在恐怖主義3.0中,人們看到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它遍佈全球、具有高度殺傷力、經濟實力雄厚、極具創新能力。雖然西方壓縮了它的勢力範圍,有效地將其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轄地趕走,但它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組織,持續發動高度複雜的襲擊並在全球各地建立基層組織。

文章稱,在商業語境下,“伊斯蘭國”就像一個跨國企業集團不再侷限於經營既費時又費錢的實體店生意。由“伊斯蘭國”鼓動或實施的全球襲擊事件發人深省,這遠遠超出了“基地”組織力所能及的範圍。而且毫無疑問,它將不斷髮動致命襲擊,尋求獲得化學的、生物的、放射性的和網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反恐聚焦三個方面

文章指出,為了有效地應對這些組織及其新戰略,需要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是繼續把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鬥爭國際化。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它由奧巴馬政府組建,得到特朗普政府繼承。遺憾的是,兩位關鍵設計師——退役將軍約翰·艾倫和外交官佈雷特·麥格克——都被特朗普拋棄了。需要任命新的專業人士來指導這項工作。人們應當向國際社會表明,在敘利亞取得的重大勝利並非“任務完成”,而是說明需要加倍努力協調和分享情報來應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

其次,需要加強機構間合作,尤其是在情報、軍事行動、外交和發展活動(國際開發署和其他政府組織)方面。美國應制定一項消滅“伊斯蘭國”組織和其他附屬的全球恐怖組織的國家戰略,與國土安全、網絡安全和導彈防禦等其他官方戰略並行。

第三個關鍵要素是公私合作。這其中包括與國際刑警組織、紅十字會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開展一定程度的合作與共享。它還包括與科技業巨頭合作,阻止恐怖組織利用社交網絡。

文章稱,恐怖主義3.0將繼續像全球惡性腫瘤一樣蔓延,互聯網的加速力則推波助瀾。若要遏制並最終戰勝它,人們不僅需要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那種硬實力解決辦法,還需要結合21世紀的其他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